三国时期,那可一直是个让后人特别怀念的时代!为啥这么说?就因为那个时候冒出了好多特别厉害的人物,这些人个个都有值得咱们学习的地方。
《三国演义》出来之后,大家就看到乱世里冒出来好多英雄豪杰。不过,这说到底是文学作品,有些地方和史实是对不上的。那咱们一块儿瞧瞧正史里记载的三国四位名将都有谁吧!
首先就得讲讲关羽。我想,一提到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他和张飞、刘备在桃园结拜的事儿呗。这事儿大家都知道,那可是《三国演义》里的开篇第一段。
在后人看来,只要一提起关羽,就会想到他的偃月刀和赤兔马。关羽在后世一直备受推崇,在满清时期,对他的推崇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是,和《三国演义》不一样的是,在《三国志》里,关羽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他打了败仗被曹操抓住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曹操一直特别欣赏关羽,关羽被抓之后,曹操一直对他很敬重,就盼着关羽能为自己效力。
关羽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那武艺高得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在千军万马当中都能把敌将的脑袋给取下来。曹操为了打破白马被围的局面,就派关羽和张辽这俩大将当前锋,去打袁绍手底下的颜良。关羽远远瞅见颜良后,直接冲上去一刀就砍中了颜良,颜良当场就死翘翘了,然后关羽又把颜良的脑袋砍下来,这才返回去。
这一回的战役,大家都看到关羽有多厉害,曹操也越发赏识他了。其实,曹操一直都想把关羽招揽过来,可关羽,那向来是忠义的化身,哪怕曹操对他再好,他也不会背叛刘备的。
对武将来讲,不但武艺得高强,仁义这方面也得讲究。为啥后人看了三国以后都特别瞧不上吕布?就是因为从他身上只能瞅见唯利是图的样子呗。
关羽在这场战役里的表现,平常只能在小说里看到,这就更能体现出关羽的厉害之处。整个三国的武将,要是单说单挑,没几个能比得过关羽的;要是把单挑和统兵打仗这两样都算上,那就只有关羽能行了。
接下来就得讲讲曹操手底下的大将典韦。典韦这一辈子,虽然很短暂,可那是相当绚烂多彩。曹操这人冷酷又多疑,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的。但你猜怎么着?曹操听到典韦战死的消息之后,竟然为典韦哭个不停。
张绣都把典韦的首级给斩下了,可曹操还是靠着关系把典韦的尸首带回去厚葬了。后世老是觉得典韦的死得怪曹操,但是,不管典韦活着的时候,还是死了以后,曹魏都给了他特别高的荣耀。
典韦拿着双戟,这双戟可有讲究,加起来重一百六十斤,这就意味着典韦一只手得拿着八十斤的家伙事儿。
换算成现在的克重的话,典韦一只手就得拿着七十斤的武器。对普通人来讲,拿着这么重的武器都困难重重,更别说像典韦那样拿它去杀敌了。
就是因为他走得早,所以他留下的印记就更深了。别的先不说,就看当年典韦永远留在战场上的那一仗就知道了。
那时候,曹操这人特好色,张绣就心里恨上他了。然后,趁着曹操没防备,张绣就去偷袭曹操的大营。典韦在那儿对张绣来说是个威胁。张绣也是够绝的,在偷袭之前,居然把典韦的武器给藏起来了。
不过,就算没了武器,对典韦也没太大影响,他直接把敌军的尸体当作武器了。说不定手撕敌军这种事还真有可能,因为从其他野史的记载来看,在这场战役里,典韦就有过徒手把敌军撕成两半的情况。
张绣对这员猛将也是怕得很。典韦死了之后,张绣还让军中的将士去看典韦的尸体。真不愧是三国第一猛将!
接下来得讲讲马超了。马超,他可是汉朝大将的后人,武将的热血就流淌在他的血管里。还有,和关羽一样,马超也一直被曹操当作很重要的一员大将。
马超年纪轻轻就出了名,那时候曹操就起了把马超招揽到自己手下的心思。曹操好几次派人去找马超,想让他入朝当官,可马超每次都拒绝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马超的妈妈是少数民族,就是大名鼎鼎的游牧民族羌族。大家都晓得羌族一直都很勇猛善战,马超的爸爸,也是高高大大的。马超是个混血儿,就因为有羌族的血统,在战场上那叫一个英勇非凡。
和关羽相同,马超在首次战役里就展现出了超强的军事才华。郭援造反了,马超一得到消息,马上就领着大军去平叛。马超奋勇当先,在半路上就把郭援给截住了。不过郭援既然铁了心要反叛,肯定不会毫无准备,立刻就叫手下的人发起攻击。
那时候,马超运气不好,被乱飞的流箭给射中了,血一个劲儿地流,止都止不住。他瞅了瞅自己受伤的脚,就简简单单地拿布把流血的伤口包了一下。包完之后,立马又回到战场上,一下子就把郭援带领的叛军给消灭干净了,郭援也在这场战斗里死翘翘了。打这以后,马超的大名就在整个三国响当当。
最后要讲的是张辽,张辽同样是曹操手下的名将。虽说在历史上,张辽的名字可能不像前面提到的那三位那么响亮,但是张辽的战绩那也是没话说的。
张辽历经两朝,先跟着曹操,后辅佐曹丕,给曹魏的江山立下了数不清的大功。张辽前半生可不容易,他跟过好几个主君,可惜这些主君都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张辽投靠过的主子,比吕布还多。可为啥他还是被大家推崇?就是因为他能征善战又忠心呗。
他先后跟着丁原、董卓,再到吕布、曹操,这都是因为时局一直在变。不过,不管跟着哪位主君,他都是拼了命地效力。就因为他这份忠心,就连猜忌心很重的曹操都特别信赖他。
以前跟着吕布的时候,张辽可受信任了。还没到三十岁,他就当上太守。张辽这人,又勇敢又有智谋,带兵打仗也好,搞政治也罢,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吕布战败以后,张辽身为吕布手下的大将,就投到曹操阵营去了。在这个阵营里让张辽真正站住脚的,那得说是“合肥之战”了。当时张辽手底下的将士还不到一千人,再看孙权,那可是带着整整十万大军。可曹操还是让他们主动出击。
那时候,除了张辽,别的将领都不想出兵。你想,兵力差了十倍,这不是去送死吗?就像拿鸡蛋碰石头似的。可张辽,一直都要按照曹操的命令去做,最后,他还真就打赢了。这么棒又听话的将领,就连曹操都忍不住对他另眼相看。
乱哄哄的世道容易出英雄。你瞧那三国,短短百年的历史里冒出来的英雄豪杰,多得都快比得上一个昌盛的王朝了。
他们性格各不相同,可每个人身上都有后世值得学习的地方,像忠、义、诚信之类的,这就是他们一直被推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