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一个曾被姐姐嘲笑不会写作的“侦探女王”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4-11-29 08:00:56

我最熟知的“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当属《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谋杀案》。

自192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斯蒂尔疑案》 (The Mysterious Affairs at Styles) 至1976年最后一部作品《落幕》 (Curtain) 为止。在阿加莎·克里斯蒂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及短篇故事集、19部侦探推理戏剧。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其著作曾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量突破20亿本,只有《圣经》和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

随着代表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享誉全球,克里斯蒂笔下创造出的文学史上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侦探形象——波洛,和以女性直觉、人性关怀见长的马普尔小姐也走进了亿万读者的心灵,如今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名字的象征意义几近等于“侦探推理小说”。

打开《阿加莎·克里斯蒂:书写自己故事的女人》一书,让我们真正的走进“侦探女王”的世界。从不同角度带你重新认识“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1890年9月出生在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

她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温馨与欢乐,在一个宽松且富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自幼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对阅读和写作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她的父亲弗雷德里克·米勒来自纽约,但在她年幼时就去世了,所以是由母亲在托基抚养并教育成人的。

六岁的她就随家人离开了英国,前往法国暂住,之后又几度辗转,19岁她开始在埃及开罗生活。

她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创作出了首部小说《白雪覆盖的荒漠》。也是从这时起,她有了写侦探小说的想法,当因为一场感冒被困在家时,是她母亲最早建议她尝试写作的。然而她却被姐姐麦琪嘲笑:“你这种柔弱的女孩,怎么能写出那种东西!”

阿加莎·克里斯蒂没搭理她,只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出像样的小说,让姐姐认可自己。另外,据说她对当时市面上的侦探小说相当失望,因为你总是能够猜出“是谁干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来说是一段关键时期,这段经历使她接触到了各种人和事,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大战爆发后不久,她嫁给了一位空军军官——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他们在托基的大饭店里度过了非常短暂的蜜月。随后,阿加莎在托基的一所医院工作,为支援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几年的时间里,她从一名见习护士慢慢成长为了有资质的药剂师,也学习到了大量毒物药物知识。

阿加莎·克里斯蒂极其擅长谋杀,这是她最大的优势。有人将其归因于她一战期间曾受过扎实的药剂师专业训练,精准且详尽地摸清了时人可用的以及使用过的下毒方法。这一点在她的作品里着实重要,她所描述的谋杀手法总是现实可行的,往往涉及用毒,可以说深谙毒药的药性药理。

此时的她终于有能力创作出一部有质量的侦探小说了,和许多作家的成名路一样,她的文学之路一开始也是艰辛的。1920年因《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首次获得巨大成功——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在书中首度亮相。据说这部手稿曾被出版商拒绝过六次。

退稿和无人问津简直就像家常便饭。就在著名的《罗杰疑案》终于得以发表时,她和丈夫阿尔奇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

1926年12月,阿加莎自己也深陷于谜团之中,因为她从位于森宁代尔的家中消失了。原来,阿奇与一名年轻女子——南希·尼尔有私情。各大报章悬赏寻找关于她下落的信息,而有一小段时间,人们怀疑阿奇杀了她!

最后,人们在约克郡哈罗盖特镇的一间宾馆找到了她。阿加莎宣称自己得了失忆症。关于此事始终没有真正的解释,据悉她曾以“特蕾莎·尼尔”之名为自己在酒店订房。

阿加莎·克里斯蒂开着车来了一次任性的“离家出走”,没想到却成了轰动全国的失踪案,历时12天的大搜索让她本人也哭笑不得。

她的第一次婚姻以丈夫的出轨和离婚告终,但这并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和独立。

离婚后,她又先后游历欧洲各国,并在1929年登上东方快车,前往中东体验迥异的风土人情。正是这样的旅途给了她创作《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灵感,也为她的人生带来了第二段甜蜜的婚姻。

193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嫁给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这段婚姻给她带来了幸福和稳定,陪伴她走过了人生的后半程。

她的另一个著名角色——马普尔小姐也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寓所谜案》一书中。

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了两个举世闻名的侦探形象:一位是骄傲的波洛先生;另一位是可爱的终身未嫁的老太太简·马普尔小姐。不同于硬派侦探的粗犷豪放和矫健敏捷;波洛与马普尔小姐是靠智慧与罪犯抗衡;其实本质上依靠的就是他们对人性的了解。波洛将其称之为对罪犯心理的分析;马普尔小姐则直接用“人性都是相通的”来概括。

但是无论是波洛还是马普尔小姐,他们不仅有着对恶的敏锐也有着对爱的洞察。虽然爱情只是侦探小说中的副产品,却可以让体会了残酷罪行的读者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在紧张的氛围之中缓解侦探小说固有的厚重感,在合上书时仍然保有对人性的信任、对幸福的期盼。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封为大英帝国女爵士。1976年1月去世,享年85岁。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写作一直持续到她去世前两年,其间无论是战争还是病痛,都没有让她停笔。在读者眼中,她是高产的“侦探小说女王”,在家人眼中,她是睿智可爱的老太太,而在她自己笔下,她也许是某个不起眼的狡黠角色,藏在书中,不经意地制造着阅读的惊喜。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有一定的程式:案件基本上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一座别墅中、一个庄园里、一间学生宿舍、一个孤岛上、一节车厢中、一艘轮船上、一次飞行旅途中、甚至就是在同一个房间中,大侦探总是在有限的嫌疑人中逐渐理清谜团,最后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宣布真凶。

尽管有一定的程式,但其作品之所以深受大家喜爱,不仅是因为侦探过程本身疑云密布、奇事跌出,使观众产生迷惑和好奇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更是因为她巧妙地运用了笔下波洛脑中的“灰色细胞”和马普尔小姐的“闲扯”来窥探出每个人内心的秘密,特别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她的戏剧作品虽以侦探为外在形式,却以人性探索为重心,以其细腻的观察对人性进行了大胆的披露,也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精神承受能力,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个独特的心理世界,刻画了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深层揭示了曲折摇曳的人性迷宫。通过深入发掘人物动作背后的动机,来展示其波动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与微妙性。

阿加莎·克里斯蒂成名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个曾经被称为古典侦探小说的‘鼎盛时期”。人物的命运无须刻意关注,以解谜推理这般的智力游戏为首要目的———是那个时代侦探小说的主要特点。

阿加莎·克里斯蒂用侦探小说这样局限的体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近乎结构完美的解谜小说,,但侦探小说的体裁有着致命的局限性,它的一切情节展开都是围绕着解谜,对于文学所关注的焦点多避而不谈。因此,在文学批评界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了某些一流作品的特质,人物角色的心理塑造缺乏深度,人物命运的编排过于程序化,风格不够多样而显单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是令人舒心的,场景是熟悉的,世界是封闭而有序的,侦探每次都是能成功破案、捉到真凶的。但除此以外,她的作品还有一股令人清醒甚至凛然的寒意。

她小说里的时空,好比时代的缩影,映射的不仅是一个个谋杀的典范,更是人类心智的提炼,并对现代社会秩序崩塌以及帝国更迭的焦虑做出了回应。

在悬疑中营构戏剧性并探索人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戏剧的精髓。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爵士逝世三十多年以后,她的书依然位于全世界最多人阅读的书籍之列,她笔下的故事在银屏和大银幕上仍然广受欢迎。

合上《阿加莎·克里斯蒂:书写自己故事的女人》一书,我们发现这位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侦探小说界的巨匠,用她的智慧和才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惊喜的文学世界。她的作品不仅是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她的名字将永远闪耀在文学的星空,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榜样。她的作品将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读者。

最后让我们记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这句话——“当你对这个世界感到疲倦的时候,你不需要去迎合这个世界,而是可以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