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欧元,这俩在全球经济格局里那可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大家肯定都好奇,德国是不是在死撑欧元呢?这里头的国际关系、经济利益还有历史渊源啊,复杂得很嘞!
先说说德国的过去吧。德国在近代历史上那可是相当“耀眼”,不过是带着争议的那种。它靠着超强的军事力量,几乎凭一己之力就挑起了一战和二战,那战斗力强得让全世界都胆寒。可战争打完,德国惨得一塌糊涂,到处都是废墟,据说光清理这些就得花二十年,更别说重建经济有多难了。但德国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只用了 20 年,不但把废墟清理干净,还成了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到现在都稳稳当当的。像奔驰、宝马、大众这些汽车品牌,那可都是德国工业强大的招牌,全世界都知道。
德国为啥能崛起得这么猛呢?这里头有不少时代给的好机会。
第一个就是便宜的安全保障。战败后的德国,命运一开始可捏在美国手里。美国本来想把德国搞成农业国,去工业化还肢解它。结果呢,冷战突然就来了。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一出来,局势就变了。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得让德国保留点工业能力,于是马歇尔计划就来了,德国也跟着沾光,拿到了工业发展的资金。而且美国还在德国大规模驻军,整个冷战期间驻军超十万。那时候驻军费用德国出得可少了,连 5%都不到。就说 50 年代核战争阴影下,驻德美军大部分军费自己掏,德国就出块地皮。到现在美国在德国还有 3 万驻军,是海外驻军第二多的地方,仅次于日本,德国在驻军费用上还是很划算。据德国财政部数据,2020 年德国就给驻德美军付了 1.324 亿欧元,美国自己出了 72.34 亿欧元。有了这便宜的安全保障,德国就能把更多钱投到经济建设里了。
再就是便宜的能源福利。战后德国搞经济复兴的时候发现,跟美国比,汽车和机械领域在欧洲还行,可在世界市场称霸还得靠化工产业。好在化工产业的产业链因为靠近上游,没在战争里被彻底搞垮,技术和设备都还在,就是缺石油和天然气这俩关键原材料。这石油和天然气可不只是普通燃料,那是现代制造业产业链的根基啊,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些化工产品都得靠它们,战略价值比燃料本身的经济意义大多了。这时候德国的地理位置就发挥作用了。
靠近苏联,70 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世界缺油的时候,德国抓住机会跟苏联合作。苏联新发现的秋明油田产量超高,西欧又缺油,德国就和苏联一起建了“友谊”石油管道。这管道管径 40 英寸,运费比 24 英寸钢管省 39%,比铁路运输省 72%,给德国带来了好多便宜石油。冷战结束后,德国趁着俄罗斯经济不好,又推动建了亚马尔 - 欧洲天然气管道,这管道运输天然气成本可低了,才是液化天然气价格的一半左右,德国化工产业就靠着这便宜的原材料成本发展起来,成了全球化工老大。
还有就是统一市场带来的好处。德国作为二战发起国和战败国,一开始周边国家都恨它。但地缘政治这东西很奇妙,周边国家为了防苏联得联合德国,法国为了平衡英美影响也跟德国搞好关系。1952 年,法德牵头搞了欧洲六国煤钢联合体,其他国家也跟着加入,慢慢就变成欧洲共同体,最后在 1993 年成了欧盟,政治、外交、安全合作都有了。欧盟对德国来说太重要了,它弄出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有统一货币和自由贸易体系。
会员国之间劳动力、商品、资金、服务随便流通,就像一片大海,德国工业强啊,在这海里可自在了,靠贸易顺差攒了不少资本,发展前景好又吸引了好多国际资金,经济实力强了政治领导力也有了,德国就慢慢成了欧盟的老大。而且东欧剧变和两德统一也给德国送了大礼。东德企业不行了,好多人失业,大量东德人就往西德跑找工作,前苏联控制的东欧国家的劳动力也往德国来。这些人工业基础好,在西德的资本市场、管理知识和政策支持下,就像给德国制造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2000年德国 GDP 到了 1.95 万亿美元,欧洲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稳稳的。
在德国发展过程中,默克尔执政那 16 年特别关键。这女政治家可厉害,跟撒切尔夫人有得一拼,她清楚德国的命门在哪,执政就围绕安全、能源和欧盟使劲。
安全方面,冷战结束后,德国外面压力好像小了,俄罗斯自己调整战略,军事威胁没了。但美国不想北约没用啊,就老渲染俄罗斯威胁,推动北约东扩。2014 年美国鼓动乌克兰加北约,克里米亚危机就来了,乌克兰政府军和俄罗斯支持的民兵打起来了。美国这一搞,欧洲就想起以前对苏联的害怕了,毕竟俄罗斯要是占了乌克兰,德国边境就危险了。默克尔在东德长大,了解俄罗斯,知道极限施压不行,还可能让俄罗斯冒险。所以她就在基辅和莫斯科之间跑来跑去,靠着厉害的政治手段和跟普京的好关系,促成了《明斯克协议》。虽然这协议没彻底解决问题,但好歹给俄乌弄了点和平时间,欧洲也能松口气。
而且默克尔还提出“欧洲军”的想法,跟法国想到一块去了。2018 年马克龙提建“欧洲军”被特朗普反对,默克尔就站出来支持,说欧盟得考虑建个真正的欧洲军保障安全。现在欧洲军团都建起来了,在 1992 年法德混合旅基础上,法、德、比、西、卢五国出兵,有法德混合旅、德国机械化师、法国装甲师、西班牙机械化师啥的,总兵力大概 5 万人。这军队独立于北约,听欧盟指挥,其实德国影响挺大,军费六个国家一起出,德国这一招可妙了,外面威胁小了,自己军费负担也轻了,便宜国防服务还能接着有。
能源上,默克尔理工科出身,知道石油和天然气对德国支柱产业多重要。她上台的时候,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有不少麻烦。“亚马尔 - 欧洲”和“联盟线”两条管道经过波兰和乌克兰,这俩国家和俄罗斯关系不好。从经济上说,管道经过的国家要收“过路费”,还得分天然气,德国拿到的就少了;从地缘政治看,这能源运输靠别人领土,就像把德国命脉放别人手里,容易被人拿捏。为了改变这情况,默克尔让前总理施罗德当“北溪一号”项目联营体董事会主席,这就看出这项目多重要了。“北溪一号”是海底天然气管道,一年能送 550 亿立方米天然气。虽然建这管道比陆地的贵,但好在不经过第三国,俄罗斯天然气能直接到德国,没别人管。
2011 年“北溪一号”建好了,可同年福岛核灾难爆发,德国绿党一闹,民众怕核泄漏,德国政府就放弃所有核电了。能源需求大了就得建“北溪二号”。但这“北溪二号”建的时候麻烦一堆,周边国家找各种理由让欧盟停这项目,美国也老阻挠,还说要制裁。默克尔可不怕,坚决维护德国利益,跟美国硬刚,说这是德国内政,不让美国管,还说“为了德国利益,啥手段都用”。在她努力下,她离任的时候“北溪二号”基本建好了。默克尔觉得这管道不光关系德国能源供应,还关系德国以后能不能兴盛。这能促进德俄经济合作,让更多德国企业和俄罗斯合作,亲俄力量能壮大,德俄和解了,俄罗斯就能给欧盟稳定供能。
统一市场这边,默克尔也没少出力。欧盟起来后美国不乐意了,就想法子拆欧盟,鼓动难民进欧洲、搞希腊债务危机打击欧元、弄乌克兰危机啥的。从 2016 年英国脱欧开始,意大利、法国好多欧洲国家都有脱欧的声音,欧元被冲击得厉害。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得稳住局面。英国脱欧的时候,默克尔谈判很强硬,这一搞,其他想脱欧的国家就不敢动了,欧盟就没散。欧债危机的时候,英语媒体老唱衰,默克尔坚持救助和财经纪律挂钩,不让希腊赖账,带着欧洲熬过了“欧元最黑暗的时候”。默克尔明白欧盟是德国发展的依靠,给德国弄了大市场和劳动力。德国老龄化、少子化了,劳动力不够,东欧劳动力可帮了大忙。在欧盟体系下,东欧劳动力能自由来德国工作。就说 2021 年,大概 190 万外国人来德国工作,好多都是东欧的。要是欧盟没了,德国找劳动力就难了,经济肯定受影响。
可默克尔一下台,朔尔茨上来后,德国就像变了个样,好日子好像到头了。朔尔茨跟默克尔比,领导能力和决策果断性差不少。他刚上台,美国就开始搞事。美国让乌克兰在乌东挑事,朔尔茨没处理好,只能跟着美国走,默克尔好不容易弄的《明斯克协议》就作废了,俄乌战争就爆发了。这一战,把德国发展的三个根基都给毁了。
第一,和平没了。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仗,德国吓坏了。大家都担心俄罗斯会不会一直打,会不会打到西欧,把北约东扩的布局打破。要是战争变成核战争,核污染会不会到德国?虽然这些可能性不大,但资本就怕风险啊。大家都怕“俄国人打过来”,欧盟的钱就像疯了一样往外跑。德国 DAX 指数和法国 CAC 指数都暴跌超 5%,整个欧洲都在抢着把欧元换成美元和黄金,有些银行因为兑换的人太多,东西都不够了。美股倒借着欧洲的钱全线涨起来了。
第二,便宜能源没了。俄欧以前能源合作挺好,这一打仗就完了。德国为了安全,只能制裁俄罗斯天然气,和便宜的俄罗斯能源说拜拜了。这就像自己砍自己一刀,德国立国的根基伤了,便宜能源和原材料没了,生产成本蹭蹭往上涨。就说电解铝,德国生产成本涨到 4200 美元/吨,可同期铝期货价格才 2300 美元/吨,成本是售价两倍还多。德国企业可惨了。大的汽车、机械、化工企业可能还能撑撑,把部分业务搬到能源便宜的国外。但德国好多中小制造企业就不行了。德国有好多这种专门做小零件或者小产品的企业,在全球工业细分领域可牛了,经济学家叫它们“隐形冠军”。全世界 2500 个隐形冠军企业里,德国有 1307 个,美国人口多也才 366 个。这些中小制造企业是德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连着 80%的就业人口和 60%的出口产品。可能源价格一高,它们就受不了了。
汽车玻璃供应商的熔炉得 24 小时供电,一断电炉芯就坏了;转向机、压铸机这些设备用电用热很多;汽车内饰、车灯、方向盘这些又靠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工产业。成本涨这么多,好多中小制造企业因为抗风险能力弱,只能减产或者倒闭。它们一倒,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德国汽车、机械、化工产业的供应链都得受影响。为了活下去,好多德国企业只能减产或者搬到能源便宜的国家,像中国和美国。德国中央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对中国市场直接投资到了 101 亿欧元(大概 715 亿人民币),去年同期才 62 亿欧元。
来投资的好多都是德国有名的企业,像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 100 亿欧元建基地;奥迪在长春投大概 182 亿人民币搞新能源汽车项目;德国宝马集团在沈阳生产基地投 150 亿人民币升级;德国默克集团也打算投 1.1 亿美元在无锡扩建一次性技术产品生产设施,还计划投超 10 亿人民币建半导体基地。美国也是德国企业爱去的地方,德国《商报》报道,光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就吸引了 60 多家德国企业去投资扩展业务,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和费森尤斯这些大公司都去了。美国各州都在宣传自己的好,吸引德国企业,德国汽车、制药、特种化工企业也在扩大对美投资。美国弗吉尼亚州经济发展局说,今年 6 家德国公司在该州建或者扩大业务,2021 年才两家。
第三,统一大市场要散了。德国制造业大规模往外搬,这对德国来说太可怕了。德国靠工业化在欧盟当老大,从成员国拿便宜原料、大市场,投资还能赚不少。要是去工业化了,德国就没资格领导欧洲了,欧盟的统一大市场可能就没了。德国以前在其他成员国投资建厂,像大众在西班牙、葡萄牙、捷克建汽车厂,巴斯夫在波兰和匈牙利建厂,这能拉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让欧盟团结。可现在德国自己都顾不上了,要是不能给其他国家好处,欧盟内部的凝聚力就没了。受美国影响大的立陶宛、波兰这些国家可能先闹事,法国自己也撑不住,欧盟可能就散了。欧盟散了后,欧洲各国就得找靠山。
东欧国家怕俄罗斯,可能就全跟美国了;西欧国家没了统一大市场,为了能源可能就和俄罗斯和解;南欧国家以前靠欧洲贷款,美国又不想管,可能就找中国或者日韩。欧洲就又回到地缘政治冲突里了,以前的和平就没了。德国好像也知道要出事,都开始扩军备战了,想在以后的动荡里有点安全感。
德国的这些经历可给我们不少启示。
第一,国防安全得自己抓。中国在这方面可有深刻教训,以前外国驻军给中国带来太多屈辱。所以中国一直把国防安全放首位。新中国刚成立,经济那么难的时候,都咬牙搞原子弹,弄出了核保护伞。现在还努力让装备国产化,不管军事装备还是核心技术,都自己研发生产。这样国际危机来了,中国就能自己应对,主权和领土安全就不会被人威胁。
第二,能源安全得自己能控制。欧洲太依赖俄罗斯能源了,中国就不一样。中国能源来源很多样。虽然中俄关系好,俄罗斯石油便宜,但中国也不把宝都押在这。国内石油开采一直没停,就算国际油价低、开采成本高,也自己开采 20% - 30%的原油,其他才进口。进口来源也分散在五大洲好多国家。从俄罗斯进口占 15.8%,沙特阿拉伯 12.4%,安哥拉 10.4%,伊拉克 9.4%,阿曼 7.2%,巴西 6.8%,伊朗 6.3%,科威特 5%,委内瑞拉 2.9%,美国 2.8%,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8%,刚果 2.7%,哥伦比亚 2.1%,马来西亚 2%,利比亚 2%,每个国家占比都比较均衡。这样就算局部有能源危机,也不会因为一个供应源断了就全国制造业瘫痪,能源安全稳稳的,抗风险能力超强。
第三,自己的统一大市场得守住。德国在欧盟统一大市场是获利了,但它有点把欧元区当自家经济殖民地的意思。靠工业优势从东欧这些欧洲落后地区拿资源和劳动力,经济弱的国家汇率调节不了,没法用货币贬值对抗“德国制造”。希腊债务危机的时候,德国救助条件可苛刻了,削减公共开支、降工资啥的,希腊民众可不满了,都有做默克尔头像希特勒海报这种极端行为,欧盟内部对德国也有很多批评。
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有强大的转移支付制度,搞扶贫攻坚,保障西部不发达地区利益。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不是剥削关系,是互利共赢的。西部给东部劳动力、能源、原材料,东部带西部发展,还通过转移支付回馈西部。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让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国家内部凝聚力和稳定性都强,在复杂国际环境里中国就能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