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杀死韩信?

耿娟聊历史 2023-05-19 09:03:25

韩信是汉初三杰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兵仙,是中国古代兵权谋家。项梁一死,他就追随项羽了。但是韩信并不得项羽的器重,他所说的一切计策都遭到了项羽的拒绝。后来,他弃楚归汉,想找一条活下去的道路,却没有成功,只做了一个小小的看守库房的官员。之后,韩信深得滕公夏侯婴的欣赏,被任命为治粟司马校尉,仍是个不起眼的人物。

之后,萧何看中了韩信,便在明月之下,举行了一场追杀韩信的闹剧。直到这时,韩信受到了刘邦的赏识,成为了一员猛将。之后,韩信又为其主人刘邦设计了一套汉中对策,以求一鼓作气平定三秦。从此韩信势如破竹,帮刘邦打下了大半江山。

但是,刘邦登基之后,对韩信的怀疑与日俱增,有一次,他骑着马冲进了韩信的军队,想要夺取他的军队。不过这一次,刘邦并没有赶尽杀绝(将韩信斩杀),反而将韩信的爵位改成了“楚王”。这还不算,刘邦在云梦泽上,趁韩信不备,将他活捉,带到了洛阳,废除了他的爵位。

之后,又被人告到吕后那里,说韩信“谋反”,于是吕后联合萧何,诱使韩信进宫,将他处死在了钟室之中。一位雄才大略的谋士,就这么死在了吕后的手里,真是令人扼腕。

若是韩信学着张良和萧何的样子,把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岂不是可以活命?回答是不能。首先,韩信手握千军万马,张良不过是一名军师,萧何不过是一名政客而已。

楚汉之争爆发,韩信是刘邦最为信任的武将,曾独自率领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那可是一位统兵10万的大将军啊!他们对韩信还是很信任的,虽说大多数人都是效忠于刘邦的,但也有些人是韩信的心腹,对韩信死心塌地。若是韩信要叛变,他们也会跟着叛变。每当刘邦这样想,他就会心神不宁,寝食难安。

张良与韩信同为“汉初三杰”,不过向来以谋略见长,从不亲自率兵出征。比如张良在鸿门宴中“ 说服”了项伯,然后逼得刘邦投降。也就是说,张良在军队中并没有什么背景,而这些士兵中的大多数都不是张良的手下,更不可能跟着张良一起“造反”。这一点,不仅是张良知道,就连刘邦也知道,所以,他并没有像韩信那样,对张良那般的畏惧。就连萧何也不例外。

张良深知君王的想法,所以当刘邦打败项羽、平定江山之后,他就以“生病”为由,将自己关在家中,不再参加任何君臣之争。

萧何为了表示自己并无雄心壮志,遂以强夺农庄,败坏自己名声为代价,让刘邦知道自己并无雄心壮志,只是为臣而已。

第二,韩信是秦末汉初的第一谋士,他的所作所为让刘邦忌惮。韩信将,所谓“多多益善”,就是说韩信手下不管士兵有多少,韩信都可以统领,然后带领他们去打仗,去建立自己的军功。韩信无疑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谋略家。那个时候,刘邦与项羽交手,一次又一次地失败,韩信则是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刘邦能有现在,是韩信帮他打下了江山。如果不是韩信,也不会有现在的刘邦。

刘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畏惧韩信,万一哪一日韩信造反,自己是否能够战胜韩信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在带兵打仗这件事情上,一百个刘邦都比不上韩信,刘邦麾下的那些将领,更比不上韩信。这也是刘邦屡次砍掉韩信手中军力的原因。

在公元202-前196年间,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权,刘邦在此期间,曾灭掉过很多个异姓王,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统一大业。其中有几个是被迫造反的,刘邦率领大军,将他们一一击溃,剿灭了他们。若是韩信是被迫造反的,那么刘邦想要战胜他,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结尾部分:基于上述两点,韩信就算像萧何一样,自愿放弃军权,败坏自己的名声,最终还是会被刘邦和吕后处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韩信在兵法上的造诣实在是太高了,几乎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而且他还统帅着几10万的军队,韩信活着,刘邦会寝食难安。所以,韩信肯定是要被杀的。

1 阅读:27
评论列表
  • 2023-06-28 10:20

    我伤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