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联军事实力远胜中国,为何珍宝岛战役却败给我国

历史有小狼 2024-05-03 06:12:21

1969年的春天,仿佛来得特别迟。尽管已过了农历新年,位于东北边陲黑龙江省虎林县的珍宝岛,仍是一片冰天雪地。

3月2日这天上午,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分队,仍和往常一样,分成两个组对珍宝岛进行巡逻。上午九时许,当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的巡逻分队抵近珍宝岛时,迎面撞上了苏军的两辆装甲车,阻止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登岛巡逻。

孙玉国当即向苏军发出警告,令其从珍宝岛上撤走。但苏军不但不听,反而摆开战斗队形,持枪步步进逼。9时17分,苏军突然向中国巡逻队开枪,当场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6人。中方忍无可忍,被迫自卫还击。经过一个多小时多的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将入侵珍宝岛的苏军赶下了珍宝岛。

一、

珍宝岛位于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该岛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得名珍宝岛。

根据清政府时期的《中俄北京条约》的划界,中俄边界东段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界河中的岛屿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其归属应以主航道中心线为准。可苏联方面却一直想把中国一侧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600多个岛屿划归己有。苏联的这种无理要求,自然遭到中方的拒绝。

从十九世纪开始,沙俄掠夺了中国东北地区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虽然苏联成立后,曾明确宣布从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国订立的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俄国租界,但由于苏联对华政策的不断变化,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自从1956 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公开否定斯大林后,中苏双方围绕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平过渡”和对美政策等问题产生分歧。苏联便把中苏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压服和控制中国。

当时的苏联,正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大国沙文主义逐渐形成。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要与中国建立由苏联控制的“长波电台”,以及与中国建立“联合舰队”,要求中国同意苏联使用中国的港口,早就给中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苏联进行了多次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不断在中苏边境地区制造事端。他们干涉中方巡逻和生产,阻拦中方人、畜通行,越境插桩,推移界标,辱骂、殴打和绑架中国军民,同时又进行造谣诬蔑,说中国“有领土野心”,“要同苏联打仗”,大力鼓吹“全民保卫边防”,并且成立了各地“人民志愿纠察队”。

在不断升级的中苏边界争端中,珍宝岛地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苏军多次扬言,若中国军队敢上珍宝岛巡逻,就使用武力解决。

以上事实表明,珍宝岛事件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中苏矛盾在边界地区的具体表现,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破坏边界现状,武力解决边界争端的必然结果。

二、

就在第一次珍宝岛冲突的半个月后,苏军又于3月15日凌晨,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以装甲火力和步兵轻重武器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分队猛烈射击。中国边防部队则依托有利地形沉着应战,打退了苏军的突然袭击。

面对中国边防军的抵抗,苏军在炮兵的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企图强行登上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沉着应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将苏军的进攻打退。

到了中午时分,苏军见战局不利,对中国边防部队的防御阵地进行了大规模炮火袭击。炮击之后,苏军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又一次向珍宝岛发起猛攻,并短暂登岛。之后,苏军向岛上中国边防部队轮番冲击,企图将我军赶出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则利用各个击破的战术,经过50多分钟的激战,将苏军赶下了珍宝岛。

3月17日凌晨,苏军再次出动坦克5辆、步兵七十余人,在炮火掩护下侵入珍宝岛。为阻止敌人的阴谋得逞,中国边防部队炮兵进行了猛烈的炮击。侵入珍宝岛的苏军见势不妙,连滚带爬地逃回了苏联境内。

苏联自恃武器装备先进,以为可以轻松占领珍宝岛。没想到中国军人毫不屈服,几次偷袭,都遭遇了失败。从那以后,苏军再也不敢贸然在珍宝岛活动了。

为表彰边防部队保卫珍宝岛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于1969年7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边防站站长孙玉国、政治干事杜永春、副科长孙征民烈士等10人“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的侦察连等10个单位记集体一等功。

三、

苏联政府一直以为,解放军不可能是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苏军的对手,只要动武,中国政府只能接受苏联的领土要求,没想到中国毫不屈服,几次战斗都不落下风。这就使苏联不得不考虑到与中国发生战争的不利前景,迫使苏联采取措施结束边界冲突的局面。

在此局面下,苏联政府便玩起了阴阳两手套路。一方面以国防部长安德烈·格列奇科为首的“强硬派”,提出使用核武器解决珍宝岛问题,达到所谓“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的目的;另一方面则试探从外交上取得进展。

1969年9月上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赴越南参加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时前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途经北京时同中国总理举行会谈。毛泽东经过反复考虑,同意了这一要求。

1969年9月11日,周恩来在北京同柯西金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会谈。双方同意举行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以条约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同时承诺双方武装力量在争议地区脱离接触。

没过多久,苏方便出尔反尔,不承认中苏边界存在争议地区这一客观事实,谈判因此破裂。之后,苏联继续不断地制造边界武装骚扰事件。直至苏联解体后,中、俄就边界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最终使珍宝岛的主权争端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丽的珍宝岛终于完整地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

四、

珍宝岛战役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客观地说,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中国更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可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敢于反击,并让苏联人一点便宜也占不了呢?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中方未雨绸缪,早就对苏联的狼子野心有所防备。

早在1964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泽东便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颇有反华的趋势,我们要考虑到万一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抵抗武装入侵的准备。“大约在一百年前,贝加尔湖以东的领土变成了俄国的领土,从那时起,海参崴、伯力、堪察加和其他地区,凡是能够划过去的,他都要划。有人说,他还要把中国新疆、黑龙江划过去……我们还没有算这笔账”。

毛泽东后来曾解释过,他说这番话的意思,并不是想马上收回被沙皇割占去的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是是“采取攻势,说些话使赫鲁晓夫紧张一下”。

毛泽东不愧是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人。正如他所料,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便不断向中苏边界增兵,还同蒙古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中苏边界多次举行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并配备有坦克和导弹的苏军开进蒙古……

1968年1月5日,苏军出动装甲车冲撞正在珍宝岛上从事生产活动的中国边民,当场撞死、轧死中国边民4人,造成中苏边界纠纷以来第一次惨重的流血事件。事件发生后,毛泽东让中央军委电示沈阳军区,要求加强中苏边界东段的边防警戒,提出我军民如遭到苏方殴打可以还手,但不要开枪;如苏方使用装甲车等向我冲撞时,我方可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向苏方提出强烈抗议;当我方两次警告无效,对方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我边防部队可以开枪还击。

为了防止事态恶化,毛泽东还让沈阳军区抽调了部分精干人员进入珍宝岛附近,进行反击准备。黑龙江省军区也在1969年1月,制定了苏方以武力强行干涉我巡逻分队执行任务的预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方对苏军的反击是经过充分准备的。事前,沈阳军区便作了周密部署,在靠近珍宝岛的边防站成立临时指挥所,准备对付苏军的入侵和挑衅。

据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曾回忆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确实是经过中央批准,早有准备的。当时正准备开九大,大军区首长均已来到北京,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他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

为了保卫珍宝岛,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所以珍宝岛之战,我们打得那么干脆利落。

五、

我军取得珍宝岛战斗的胜利的第二个原因,是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精神。

曹建华是珍宝岛战斗的亲历者。据他回忆,当时的珍宝岛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度,曹建华和战友们在战斗中,整个人都埋在雪里,坚持了6个小时。那时部队防寒也就是大衣、棉衣、绒衣这类简单装具,主要的是靠精神和意志。当时边防战士流行着这样的口号:“为了保卫毛主席,粉身碎骨志不移!为了打倒新沙皇,愿做雪地邱少云!”

珍宝岛之战发生时,孙玉国是虎饶边防站站长,一位普通的正连职干部。

1969年3月2日, 孙玉国带领边防站巡逻小分队去珍宝岛执行正常巡逻任务。 他们刚刚登岛,苏军马上集结70多人的兵力,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分路侵入珍宝岛, 列开战斗队形逼近中国巡逻小分队。

面对入侵苏军, 孙玉国、高声喊道:这里是中国领土,你们必须马上撤回,否则一切后果你们必须全部承担! 但苏军不顾孙玉国的警告, 突然向我巡逻小分队开枪, 当场打死我军6名战士。

面对如此局面,孙玉国当机立断,下令开火,顿时将40多名苏军打倒在地。 随后,孙玉国让一组战士绕到苏军侧后,对苏军两面夹击,只用一个多小时,便消灭了入侵珍宝岛的全部苏军。

苏军不甘心失败, 在做了10多天的准备后, 又在珍宝岛集结了20辆坦克、30多辆装甲车,200多名步兵,于3月15日8时许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北端侵入珍宝岛, 以期挑起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孙玉国冷静应对,命令战友们依托有利地形,反击苏军,与数百名苏军激战9个多小时,击退了苏军3次进攻, 共打死打伤苏军60余人 ,击毁苏军多辆装甲车,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珍宝岛战斗胜利结束后, 经毛泽东提议,孙玉国作为中共九大代表, 从乌苏里江畔的边防站赶赴北京, 在九大上介绍珍宝岛之战。 当孙玉国讲到我边防部队全歼入侵珍宝岛的苏军时,毛泽东从座位上站起来,带着为孙玉国鼓掌。

在九大上,毛泽东对孙玉国指挥的珍宝岛之战给予很高评价。 他说:这次仗是孙玉国指挥的。 没有打过仗,也可以打仗。 我们一没有用飞机,二没有用坦克、装甲车,三没有指挥车,打了9个小时,敌人3次冲锋,都 被 我 们 打 垮了。 我们不是不要飞机、坦克、装甲车,但主要靠勇敢。 要破除迷信,这次珍宝岛就破除了迷信。

六、

我军取得珍宝岛战斗胜利的第三个原因,是当时我军的国产装备能够经受住战争的考验。

珍宝岛战斗中,参战的我军85毫米加农炮、122毫米榴弹炮、122毫米加农炮、双37毫米高射炮等大口径火炮装备,均为我国东北地区军工企业仿制生产的国产装备。

我军参战炮兵部队应用新换装不久的国产火炮装备,接到作战命令从驻地出发,紧急实施铁路输送至黑龙江省福利屯车站卸载,然后不分昼夜摩托化强行军360公里至珍宝岛作战地域,迅速占领阵地做好战斗准备。在零下一、二十度寒冷条件下,我国自行生产的大口径火炮装备的野战性能得到了全面的实战条件下的检验,以显著的战果充分证明了国产的火炮及弹药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对赢得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原因,是早在珍宝岛之战的三年前,中国就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西部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之一,打破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地位。

虽然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中国成为有核国之后,势必会让苏联投鼠忌器,不敢将战争扩大化。

也正因为如此,在珍宝岛战斗结束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便告诫勃列日涅夫:“现在苏联的目标是同美国全面竞争,美国是苏联的敌人,而中国不是,苏联不能在一个时期内有两个主要敌人。”

葛罗米柯认为:“苏联在珍宝岛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是不值得的,我们这样做最大的损失并不在于同中国关系恶化,而在于把中国推向美国一边,使美国的势力强大起来。那么,整个20世纪70年代仍是美国独霸天下的时代。”

葛罗米柯的这句话打中了问题的要害,同时也击中了勃列日涅夫的痛处,勃列日涅夫也不得不收敛起他的野心。

珍宝岛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使中国彻底放弃了之前“一边倒”的联苏政策,代之以联合美国、抗衡苏联。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对斯诺说:如果尼克松总统愿意来华,“我愿和他谈,谈的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游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1972年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签订了《联合公报》。尽管中美之间存在许多分歧,但谈判仍然取得巨大成果,历史的坚冰终于开始消融。

参考资料:

光明网:《亲历者讲述珍宝岛保卫战鲜为人知细节》

凤凰网:《陈锡联回忆:珍宝岛反击早有准备》

0 阅读:51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