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与厕所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太尴尬了!

惟梦闲人不梦君 2023-09-19 14:08:27

在中国古代,厕所有很多名称,俗一点的有溷[hùn]厕、便所、茅厕、茅坑、粪坑,隐晦雅致的如唐代称之为“更衣室”,宋代称之为“雪隐”,比现在洗手间、盥洗室等词汇不遑多让,更有趣的是明朝《西游记》中戏称厕所为“五谷轮回之所”,当然,提到厕所,更少不了一个沿用至今的秘密武器——马桶。

厕所作为人们每天必须报到N次的重地,古人没有抽水马桶,是如何解决如厕的卫生问题呢?或可从几位帝王将相与厕所不得不说的二三事,窥见一斑。

掉进茅坑不稀奇,淹死才憋屈

早在氏族部落时期,我国先民就已注意如厕卫生,专门掘地为坑,上面加盖茅屋,辟为厕所。先秦时期,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奴隶,都靠茅坑决绝生理问题,而且,还有一位倒霉君主溺死在茅坑里。

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做噩梦,梦见有厉鬼找他复仇。于是晋景公找来巫师解梦,巫师说:“您只怕吃不到今年的新麦了。”之后晋景公果然重病,名医指出晋景公已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六月的一天,晋景公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想尝尝新熟的麦子。晋景公召来那位预言他死期的巫师,将大厨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巫师。谁知晋景公刚要动筷子打破巫师预言,突然病发,肚子胀痛,只好先去厕所,可惜他重病缠身,一不小心掉进茅坑里,溺死在粪水中。

西汉 梁孝王墓内冲水便池

马桶的前世今生

有人可能会问,古代宫殿不是为了防臭不设厕所而用马桶吗。对,明清故宫的确如此,但马桶是后来才出现的,至少汉代皇宫里还是有厕所的,从“厕神”戚夫人的遭遇便可看出。汉高祖刘邦死后,吕雉做了皇太后做了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报复跟她争宠觊觎太子之位的戚夫人,将戚夫人手脚砍断,毒聋灌哑,关在厕所里,起名为“人彘”。

西晋 青瓷虎子

那么,马桶是什么出现的呢?这也得从刘邦说起。一开始刘邦不好儒,在召见儒生时,甚至做出摘儒生帽子当尿盆的举动。后来西汉“飞将军”李广,更是给溲器发明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名——虎子。李广与其兄弟在冥山射中老虎,就以虎骷髅为枕头,又按照老虎的样子铸造铜溲器,于是尿壶就有了虎子这一雅称。《西京杂记》上载,汉朝宫廷有玉制“虎子”,以备皇帝随时方便。

李广射虎

虎子作为男性小便器,是马桶的前身。其实,从“虎子”到“马桶”的转变,也与皇家有关。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叫李虎,臣民们为了避讳李虎大名,就把虎子改称“兽子”或“马子”。无论男女,无论大小便,都需要有个可以方便的工具,所以“马子”逐渐变成了桶的形状,“马桶”就是这么来的。

皇家厕所大乌龙

厕所也好,马桶也罢,对普通百姓而言,不过是解决新陈代谢问题和记载粪肥而已,但对古代帝王和权贵阶层来说,污秽之地更需分外讲究。

日本马桶算什么,古代皇家厕所那才叫真正奢华,拉便便都一种享受。《世说新语》讲述了西晋大将军王敦在皇家厕所秒变“乡巴佬”的趣事。

王敦

王敦被晋武帝招为公主驸马,新婚之夜,王敦内急,头一回使用公主府厕所。公主府厕所果然不同凡响,富丽堂皇,王敦看到厕所的漆箱里盛着很多干枣,还纳闷为啥厕所里摆设果品,就顺手抓来吃,一边吃一边蹲坑,这感觉挺新奇。王敦出来后,立刻有婢女端着盛水的金澡盘和盛澡豆的琉璃碗迎上前来。王敦不解其意,就把澡豆倒进水里,一饮而尽。婢女各个掩口偷笑。原来,澡豆(相当于现在的肥皂)和水是用来便后洗手的,而厕所中的干枣是用来塞鼻孔、防臭味的。

土豪真会玩儿

即便王敦顶级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在皇家厕所面前,他依然闹了个“澡豆为饭”的大笑话,可见古代皇家厕所有多“不同凡响”。

石崇斗富

然而,历史上高调炫富的土豪石崇,他家的厕所比之西晋皇家,有过之无不及。石崇家的厕所,专门有十多名花容月貌的婢女在旁侍候,厕所备有甲煎粉(洗手后擦脸涂手的香料)和沉香汁(香水),甚至上厕所的人出来之后都换一身新衣服,以免沾染臭味。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唐朝时期用“更衣室”代指厕所了。

0 阅读:0

惟梦闲人不梦君

简介:思君如百草,缭乱逐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