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
乘用车掀起“价格战”,看似平静的商用车领域,亦暗流涌动。
特别是零一汽车、DeepWay、苇渡科技、质子汽车等新能源商用车新势力,不断获得资本加持,竞争态势渐显。
近期,陕汽旗下的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质子汽车”)获得3.8亿元增资,占股16.3%。多个自媒体平台发文称,质子汽车估值达到了237.5亿元。
成立不足两年,估值逾230亿元?如果属实,可谓相当生猛的一只“独角兽”。
对此,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网上流传的估值数据是否准确,可能要打个问号。镐媒体·镐科技(ID:Hao-keji)就估值问题向质子汽车求证,截至发稿前对方未给出明确数据。
当然,估值只是投资价值的反馈,要在众多玩家竞逐的新能源商用车赛道杀出重围,管控成本、突破续航瓶颈才是关键。
包括质子汽车在内的新势力,究竟谁能解锁“制胜密码”,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陕汽麾下一只“独角兽”?
近日,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创未来”)旗下的质子汽车,完成新一轮3.8亿元增资。
而德创未来背后站着陕汽控股,后者持股50%。
多个平台发布消息称,此次增资之后,质子汽车总体估值达到237.5亿元——如果该数据准确,则意味着成立不到两年的质子汽车,已然成为一只“独角兽”(成立10年内估值超1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质子汽车官微曾发布信息称,公司于2023年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45亿元。同月与相关机构签署B轮融资投资合作意向书,现场签约金额达5.5亿元,预计投前估值百亿元。
成立不足两年,频频获得知名资本机构青睐,质子汽车何以具备如此“吸金”能力?
德创未来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公开表示,质子汽车成立首年,销售收入就达到了5亿元。当然,当年设计完成的60款新能源整车产品以及680辆的销售订单,是质子汽车取得这一成绩的底气所在。
另据质子汽车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从2.43%增长至6.49%。其中,氢燃料重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49%,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位居行业第2名,被评为“潜在独角兽企业”。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官方介绍,优势在于其自研的动力链系统,集成整车控制、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电池管理、热管理等系统的控制功能,实现了“软件定义”动力底盘。目前,其自主设计了145款新能源整车产品;申报125项专利,已获授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5%以上。
除此之外,不局限于车企普遍采取的经销商模式,质子汽车采用直销模式,实时感知市场动态的同时,也有利于其做好车辆运营、能源配套等问题。
市场渗透率“拖后腿”?
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能源商用车赛道,市场化有待提升,新势力激战正酣。
据悉,2023年,国内新能源重卡终端零售销量为3.4万辆,较2022年增长36%,新能源渗透率为5.6%,较2022年仅提升0.3个百分点。
市场化的最大障碍就是成本。
对此,曾有专业人士指出,“商用车和乘用车最大的不同,就是商用车对成本更加敏感”。
在购置成本上,质子汽车提出,到2026年,要达到电动系列终端售价降低20%、氢能系列终端售价降低40%的目标。
综合公司官方资料与多家媒体报道:
质子汽车主营的纯电、氢能等新能源智能重型货车,核心技术来源于陕汽内部技术成果,在自动驾驶系统、整车和燃料电池系统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通过创新型应用轻量化部件,将牵引车自重控制在8.8吨内,保证车辆营运收益。
再者,质子汽车基于数据量化管理,将商用车总收入扣除购车、运行、维护、管理成本,进而提出更能反映车辆技术性能对车队经济效应影响的“BAR”(最佳资产收益)概念,通过系统性提升,使得电动牵引车的“BAR”较燃油车提升了28.8%。
听起来极具优势,但续航问题仍然是制约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瓶颈。
目前,国内传统重卡续航普遍可超1000公里,而新能源重卡当前电池容量约在200~400千瓦时之间,单次充电仅能支持300公里以内的续航里程,严重影响运营效率;此外,电池性能与续航能力受季节、温度影响较大,在冬季和寒冷地区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衰减的程度也难以预测,都是续航方面衍生的相关问题。
为破解成本和续航两大问题,造车新势力正在全面发力。
逾230亿元估值“迷雾”
根据企查查以及《财经涂鸦》发布的消息,近期,质子汽车的融资依旧出现了西投控股、橙叶投资、中科创星、北京德载厚的“身影”,除此之外,还加入了两位新成员,分别是榆林城投集团和新电互通(浙江)数链科技有限公司,共计金额3.8亿元,且在融资后,质子汽车估值达到了237.5亿元。
然而,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的信息,其获得3.8亿元增资,占股16.3%。如果以该笔投资的占比计算,那么质子汽车估值仅为23.31亿元。(目前,该增资项目信息已被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删除)
质子汽车估值到底多少?综合公开信息来看,似乎一团迷雾。
就此问题,镐媒体向质子汽车求证,截至目前,对方尚未给出准确回应。
瞄准新能源商用车赛道的不止质子汽车,一大批造车新势力正在积极涌入这片蓝海。
由百度与狮桥共同打造的DeepWay,已居于行业头部地位,其在去年完成A+轮7.7亿元股权融资,据资本机构推测,其投后估值可能接近或已超55亿元。
零一汽车在业内首创“商用车首创热泵式热管理”技术,去年获得了1.4亿元的Pre-A轮融资;与质子汽车诞生时间相近的苇渡科技,作为新能源智能重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已在资本市场收获数轮亿元级融资。
成立于2016年的远程汽车,是国内最早聚焦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品牌之一。2023年3月,外媒曾报道远程汽车正在寻求至多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将达到45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但随后,远超其预期,远程汽车获得了6亿美元的A轮融资。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新能源商用车本身就是新质生产资料的典型代表。作为新能源商用车界的新兴力量,多次吸引资本注入的质子汽车,能否进一步完善相关核心技术,在市场份额上取得更大的空间,仍有待观察。
(图片来源:质子汽车、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