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已经成为大家倒背如流的著名诗篇,而其中的经典段落“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成为写作中引用频率很高的语句。
也正是如此,电视剧《数风流人物》的开播,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而结合这部剧讲述的剧情内容,这部电视剧的剧名任谁都要感叹一句神来之笔。
6月16日,电视剧《数风流人物》正式开播,而真正让观众惊喜的也不只是剧名。剧情方面,《数风流人物》处处彰显年代正剧的品质,质感包装上更凸显了国产剧里久违的时代破碎感。
虽然说《数风流人物》才刚刚上线,但是这部剧已经成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尤其是演员对角色的塑造,也达到了让观众拍案叫绝,连刷2集还非常上头的水准。
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里讲述英雄的故事
根据剧情来看,《数风流人物》是以1921年我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近30年的历史为主要背景,讲述的30年来的风风雨雨,30年来的波澜壮阔。
而剧中的主角,正是历史革命中鼎鼎大名的青年志士,目前来看,《数风流人物》走的是典型的群像刻画,整个故事形式都和《觉醒年代》有几分相似。
只是相比于口碑出圈的《觉醒年代》,《数风流人物》的风格设定更贴合传统革命剧的形式,内容和切入点都比较宏观、正统。
第一集中,《数风流人物》上线就展现了历史上中国受列强骚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国家现状。此时的中国需要变革,需要新的出路,观众们熟悉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在这样的前提下依次登场,率先揭开了“五四运动”这场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新文化变革。
至于第二集则是陈独秀与毛主席在码头会见,将《共产党宣言》的译本交付给毛主席,并悄悄回京,与李大钊等人商议转战别处,离开无处容身的北京,将革命的中心移向上海。
在前两集的剧情内容中,《数风流人物》讲述的其实都是观众熟知的故事。在这一点上,观众也能看到编剧对历史事实的绝对尊重。
而重要的是,前两集作为铺垫的剧情,并没有显得死板无趣,反而因为演员的塑造和人物的碰撞,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尤其是角色的塑造方面,《数风流人物》几乎搬来了与《觉醒年代》完全不同的阵容,但却同样带给观众十足的惊喜。在演员的塑造下,观众也能管中窥豹,看到这一版本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演出区别的同时展现精彩。
侯京健稳定发挥,李乃文、张宏睿演出精髓
作为特型演员,侯京健对毛主席这个角色的塑造其实已经刻入骨髓了。与古月、唐国强的版本不同,侯京健只演绎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在他的表演中我们甚至还能看到一个年轻人的青涩、内敛。
在第二集,侯京健和李乃文的对手戏里,就能明显看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当时已经受到万人追捧的陈独秀对做文章,做学问颇有研究,他的观点尖锐,文章也常常有“惊人之语”,而侯京健在面对这样的陈独秀时,起初还是谦虚内敛,虚心请教,但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时,他却眼神放光,侃侃而谈。
在侯京健的塑造中,观众仿佛可以看到他在脑海中绘出了中国的未来。
侯京健的发挥是《数风流人物》中的一大看点,同样李乃文和张宏睿的表现也十分出彩。
陈独秀因为忙于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所以他要面对的随时被逮捕的危机,对于家庭的疏忽,也是陈延年、陈乔年对陈独秀误解颇深的原因。
在第二集的第一场戏里,陈独秀得知延年和乔年坐上了轮船,来不及思考就追了过去。但可惜的是,他只见到两个儿子一面,乔年和延年在看到父亲的那一刻笑容凝固,转头离开。
而镜头转向陈独秀时,李乃文的眼神戏扔掉了学者的风骨,扔掉了革命者先驱的荣光,此刻的李乃文演绎的就只是一个内心有愧的父亲。
有了这层情感塑造,陈独秀不再是历史课本里的人物,反而成为了一个更贴近观众的角色。
至于张宏睿饰演的李大钊就更不用说了,在剧中他为了躲避抓捕,和仲甫先生一起扮成了账房先生。一个瓜皮帽再加一个布袋子,造型看起来简单朴实,但他做此决定护送仲甫出京,其实背负着牢狱之灾的危险。
在马车上,张宏睿和李乃文的造型都有些狼狈,他们忍受马车的颠簸,在大雪天里奔赴下一站,但皮肉之苦、舟车劳顿不是两人的谈话内容。就在此刻,张宏睿饰演的李大钊也只想着与仲甫一南一北,把组建一支工人阶级组织的事项提上日程。
总之,在前两集的剧情里,张宏睿和李乃文的演技将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人物演出了灵魂,他们把握了人物的精髓,演得自然、生动,令观众拍案叫绝。
而这还只是开始,在前两集中其实还有很多角色还未登场,观众期待延年、乔年接下来的故事,期待侯京健饰演的毛主席在之后的剧情里坚定地振臂高呼的情节,当然也更期待其他文人学士的出场。
当然,《数风流人物》作为一部历史革命剧,在基础热度上远远不如市场竞争力更强的题材。目前来看,《数风流人物》虽然表现出色,但是口碑还在发酵,热度也才刚有起色,后续能否比肩《觉醒年代》也很难判断。
但从前两集的内容来看,《数风流人物》的质感不输《觉醒年代》,剧情节奏以及角色塑造也同样很有看点。这部剧想要拿到口碑高分不难,难的是找到宣传看点,让作品成功破圈。
最后,也希望《数风流人物》能够稳定发挥,在接下来的剧情里持续带给观众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