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变“毒酒”,再三提醒:中药别拿来当补品,可能损害肝肾

南春想 2025-01-23 02:17:1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有人说:“中药药酒是‘千年养生之道’,既能防病,又能强身。”但你是否知道,一些被当作“补品”的中药,可能会悄悄变成“毒药”,直接威胁你的肝肾健康?

曾经,有人为了强身健体,每天坚持饮用当归鹿茸酒,结果却因急性肝衰竭被送进了ICU,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这样的反差,令人震惊。中药,是救命的药,但若用错了地方,也可能成为导致健康危机的元凶。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那些被误用的中药是如何从“补品”变成了“毒酒”,又为何可能对肝肾造成致命伤害。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来被认为“药食同源”,很多人因此将其视为一种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补品”。

特别是药酒,因其制作简单、服用方便,常被认为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而医学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在药性、剂量或加工方式上,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还可能直接损害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

肝肾作为人体的主要代谢和排毒器官,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药物代谢功能,长期过量或错误使用某些中药,可能导致肝损伤、肾中毒,甚至引发不可逆的器官衰竭。

药酒背后的肝肾危机:被误解的“天然补品”

药酒中的中药成分,并非人人适用。根据中医理论,中药讲究辨证使用,“是药三分毒”是中医学千古流传的重要原则。

但现代人往往忽略了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单纯追求“补”,甚至将药酒当作日常饮品。

以何首乌为例,这种常被认为能够“乌发补肾”的中药,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可能引起严重的肝毒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多次发布通告,明确指出何首乌及其制剂可能导致肝损伤,特别是长期使用或超量服用的情况下,风险会显著增加。

何首乌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肝炎或肝衰竭。

根据《中华肝脏病杂志》的一项数据分析,约有10%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与何首乌相关,患者多表现为乏力、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严重者需进行肝脏移植才能挽回生命。

此外,何首乌的“补肾”功效并非对所有人有效,特别是对于肾功能本身有问题的患者,盲目服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不仅是何首乌,其他常用于药酒的中药如马兜铃、雷公藤、川乌、草乌等,也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

马兜铃酸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明确的肾毒性和致癌性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

曾经有一部纪录片中提到,一位患者因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了严重的肾衰竭,最终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这一真实案例提醒我们,天然的并不一定是无害的,盲目追求“补品”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肝肾损伤的中西医结合解读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药物性肝肾损伤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肝细胞坏死以及肾小管损伤等,病理机制通常与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代谢物有关。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药物在肝脏中代谢时,会产生活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可能引发肝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肾脏则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毒性代谢物在肾脏积累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间质纤维化,最终引发慢性肾衰竭。

中医则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药物过量或误用,会导致肝气郁结、肾气亏虚,进而损伤脏腑功能。

以何首乌为例,《本草纲目》记载其“性温、味苦,能补肝肾、益精血”,但同时也提到“久服或过量,令人腹胀便溏”。

这种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符,过量使用何首乌确实会导致肝胆功能异常。

如何正确使用中药以避免肝肾损伤?

第一,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并非人人适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更要慎重选择药物种类及剂量。

第二,避免长期服用单一中药。中药讲究药性平衡,长期单一服用某种中药可能导致药性偏颇,从而引发毒性反应。

第三,警惕不明来源的药酒和“偏方”。很多家庭自酿药酒缺乏科学依据,更无法精准控制中药的剂量,极易造成过量服用。

药酒的正确角色:治疗工具而非日常饮品

药酒的使用应以治疗为目的,而非日常保健。中医强调“治未病”,但“治未病”并不等同于随意使用中药。如果盲目追求“补”,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许多保健品商家利用人们对中药的信任进行夸大宣传,鼓励消费者长期使用药酒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

这样的误导不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真实案例:何首乌引发的悲剧

曾经有一位年仅30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听信偏方,长期服用何首乌泡酒以改善脱发问题。

半年后,他开始出现乏力、恶心、尿液变黄等症状,被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尽管经过及时治疗,他的肝功能得以恢复,但医生警告他,这次的肝损伤可能已经对未来的健康埋下隐患。

这一案例再次说明,药酒并非人人适用,滥用中药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结语:敬畏中药,科学养生

中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它的使用需要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在面对“养生热潮”时,每个人都应保持清醒,学会辨别真伪,切勿盲目跟风。

中药不是万能的“补品”,更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日常饮品。尊重药物,尊重科学,才能真正做到健康养生。

参考资料:

1. 《中华肝脏病杂志》,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综述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安全通告

3.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级致癌物清单

4. 《本草纲目》,李时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