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大夫谯周:效力蜀汉四十年的老臣,劝后主刘禅降魏后结局如何

船长趣谈 2023-03-17 07:07:15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发动魏灭蜀之战而成功灭蜀,而蜀汉旧臣谯周在其中起了很大功劳,正是他力劝蜀帝刘禅投降,这才使魏军得以迅速成功。那谯周投降曹魏后结局如何,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少年孤苦

谯周是益州巴西郡西充县人,出身巴西谯氏,为师友从事谯(pin)之子。由于谯(pin)英年早逝,导致家道中落,所以谯周自小就跟着母亲和哥哥过着贫苦的生活。

谯周长大后继承了父亲刻苦好学,废寝忘食的品性,潜心研究儒家典籍,对其他的事毫不在意。谯周的母亲和哥哥见他如此好学,便努力供他读书,让他不用为生计发愁。谯周自然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待,不仅博学多才,还精通天文,擅长写文章。

建安十九年(214年),益州牧刘璋在益州之战屡战屡败,只得献出成都向荆州牧刘备投降而将益州拱手相让。此时谯周才15岁左右,还是巴西郡一个不知名的少年,因此《三国演义》称谯周劝刘璋向刘备投降并不符合历史。

谯周成年后身材高大但长相一般,性格坦诚却不会掩饰,反应灵敏而不善言辞,因此并不被乡里人看重,都认为他没有多大才能。但犍为郡名士杨戏知道谯周的才能,所以对他十分敬重,称赞他以后必定比自己有出息。

二,效力蜀汉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汉中王刘备在益州称帝,建立了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丞相诸葛亮辅政并兼任益州牧。然后诸葛亮大力招揽人才,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自此谯周步入仕途,十分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的战斗中去世,谯周对此十分悲痛,便不顾危险而立即前往奔丧。随后蜀帝刘禅担心百官到前线奔丧会遇到危险,于是下诏禁止官员为诸葛亮奔丧,只有谯周因为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前线祭拜诸葛亮。然后大将军、益州刺史蒋琬辅政,对此前谯周奔丧的行为十分赞许,于是任命他为典学从事,总管益州的教育事务。

延熙元年(238年),刘禅立皇长子刘璿(xuan)为皇太子,还任命品行优异的谯周为太子仆,让他从旁教导太子。然而刘禅自己却沉迷游玩与享乐,完全没有其父刘备那种复兴汉朝的雄心大志。谯周于是上书劝谏刘禅,叫他效仿光武帝刘秀的勤政与仁德,裁减奢华的乐队与工程,像先帝刘备那样勤俭。

刘禅看了谯周的奏折却不以为意,照旧沉迷享乐,但为了安抚这个直言敢谏的忠臣,于是任命谯周为中散大夫,让他仍旧辅佐皇太子。

三,反对北伐

当时大将军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收复中原的大志,于是多次出兵北伐。但蜀汉实力本就远弱于曹魏,所以蜀军北伐成果有限,无法对曹魏造成致命打击,反而让自己的百姓负担沉重。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凋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三国志·谯周传)

谯周见姜维久战无功,自然对其屡次北伐十分不满,于是写了一篇《仇国论》进行讽刺。文中讽刺姜维穷兵黩武,不切实际的想要像汉高祖击败项羽那样迅速成功,还不如效仿周文王和越王勾践那样从长计议而等待时机。

四,投降西晋

景耀六年,后主从谯周之计,遣使请降于邓艾。(三国志·郤正传)

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邓艾逼近成都,刘禅对此十分害怕,于是召集百官商议对策。谯周认为魏军难以抵御,于是极力主张投降。刘禅听了,还是犹豫不决。谯周于是再次上书劝谏,称曹魏志在吞并天下,在没有吞灭孙吴前一定会善待投降之人。刘禅这才放下心来,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晋室践阼……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六年秋,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三国志·谯周传)

曹魏权臣司马昭对谯周劝降刘禅之举大为称赞,于是封他为阳城亭侯,还征召他为自己的属吏。但谯周在前往洛阳的途中病重,只得滞留汉中养病。不久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于是再次征召谯周入朝。谯周不得已,只得带病前往洛阳。

泰始三年(267年),谯周抵达洛阳,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骑都尉。谯周认为自己没有功劳而予以推辞,但被晋武帝驳回。泰始六年(270年),谯周又被晋武帝任命为散骑常侍,但他因为病重而坚决予以推辞,不久病逝。

19 阅读:10686
评论列表
  • 2023-03-22 13:28

    这个人强敌兵临城下时,只会劝人投降,刘备兵临城下时他劝刘璋投降,邓艾突袭成都,他劝刘禅投降,就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人而已。[吃瓜]

    明月照大江 回复: 遥望风流
    ???蜀地百姓是个人就能代表?那为啥蜀地那么多人祭祀诸葛昭烈,你刘禅进个武侯祠还被扔出来几次?
    船长趣谈 回复:
    那是三国演义说法,刘璋投降时谯周还没成年。
    遥望风流 回复:
    谯是蜀本土人,蜀汉是外来人建立的政权,劝刘禅降正为保障蜀本地人利益的需要,谯做的没错。
  • 2023-03-22 19:31

    一位心怀百姓的促统仁者

    规划院长 回复:
    不是你胡搅蛮缠吗?举孝廉的环境下哪里来的平民
    我是赵佩茹 回复: 规划院长
    这赃载得真是天外飞仙了[得瑟]
  • 带路党[笑着哭]

    老许还要老婆不要等10086人 回复: 船长趣谈
    这个没分歧,获取利益的手段不同
    船长趣谈 回复:
    带路党算不上,蒋舒,马邈可能是带路党,谯周只能算投降派
    船长趣谈 回复: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2023-03-22 00:01

    不知道,不了解,反正只知道陈寿先生是他学生

    小帅 回复: 船长趣谈
    要看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看看三国志就知道蜀汉本土集团对这个政权的态度谯周这样做就很正常了。
    船长趣谈 回复:
    那多看看三国的历史就了解了
    船长趣谈 回复: 小帅
    是呀,我写三国的文章也是看的三国志,偶尔会提到三国演义
  • 2023-03-25 21:31

    自猇亭战败后,蜀汉的国力与曹魏比较,已拉开了纬度的差距。此时蜀汉要想实现刘备的弘愿,必须乘曹魏还没有重视关中之际,突出奇兵,在曹魏没来得及回援的情况下占领关中,尤其是潼关,切断曹魏与关中和凉州的联系,以巴蜀之财赋,养关凉之悍卒,修养生息两代人后,方有与曹魏角逐天下的资本。但由于诸葛亮谨小慎微的性格,拒绝了魏延出兵陈仓的建议,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失去了突然性,给了曹魏大军回援的机会,蜀汉已经失去了占领关中的最有利时机,街亭之败不过加速了蜀军撤退的步伐。之后曹魏不断向关中囤积重兵,战术上采取“接硬寨,打呆仗”最保守打法,不给蜀汉偷空子的机会。此后诸葛亮的5次北伐,姜维的3次进军,实际上都没有取得什么阶段性的胜利,没能打破战场上的僵局。说句难听的话,其实都是多余的,反而空耗了蜀汉国力,动摇了蜀汉的统治基础。如果我是刘禅的话,可能在第一次北伐失利后,就会选择躺平了。

    船长趣谈 回复:
    刘邦之所以能够以巴蜀,关中夺取天下,项羽分封诸侯导致天下分裂也是重要原因。当时曹魏一统北方,实力强大,诸葛亮北伐难度确实大,但是以弱胜强就要靠出其不意,就是得冒点险,可惜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如果马谡损失的兵马让魏延去实行子午谷计策就好了
    HPQ 回复: 船长趣谈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两个版本,但是不管哪一个都是风险太大,诸葛亮北伐采取的是逐步蚕食的策略,加上诸葛亮本身治军练兵是公认的好手,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难求大胜最起码不会导致灾难性失败,诸葛亮不希望再来一次夷陵之败。
    船长趣谈 回复: HPQ
    那倒也是,但诸葛亮北伐取胜,必须曹魏内部发生大变,可惜他没能活到高平陵之变
  • 2023-04-01 21:15

    说白了!这老家伙背主求荣!没必要吹嘘他!

  • 2023-04-05 15:36

    谯周,黄权,刘禅等投降了都有不错结局,反而刘封,姜维死忠蜀汉的结局凄惨[笑着哭]

    Shinyo 回复:
    得失都有的,姜维殉国虽然死的惨,但能流芳百世,投降得一时苟安却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规划院长 回复:
    难道不是吗?同为汉谁坐天下不一样,搞的姓刘的天下不是抢来的一样
    船长趣谈 回复:
    是呀,世事无常,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 2023-05-04 19:59

    蜀地土豪劣绅的代表,反复无常、媚强欺弱,一生投靠、出卖四个政权! 奸诈如蛇,司马氏并不放心它,最后它的蛇子蛇孙果然乘着五胡之乱在蜀地暴虐!陈寿就是它的徒子徒孙,你们明白了?

    用户80xxx92 回复: 船长趣谈
    哎,古今中外,没有新鲜事,船长,也挺无奈的!
    明月照大江 回复:
    你家的地?大汉的土地我认,什么时候你一个匹夫也敢说自己的地?你是代天子牧守?还是割据称王了?没那个胆子,卖主的时候成你家的地了?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船长趣谈 回复:
    刘璋投降不关谯周的事,那时谯周还是小孩
  • 2023-03-25 01:50

    这就是儒家风采!

    船长趣谈 回复:
    儒家也有好的一方面,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
  • 2023-04-03 09:15

    诸葛吹,出来抨击他[得瑟][得瑟][得瑟]

    明月照大江 回复:
    咋抨击?茫茫蜀地不见此人庙宇[呲牙笑]不知道有此人也[得瑟]
  • 2023-04-06 04:18

    应该也是心凉了,屡劝不听只能顺应大势

    秋千上的弥留 回复:
    不必乱捧多高、在其位谋其政。想一下这种人在抗日战争中掌握大权的话,国早没了。那还有咱们在这[汗]论对错吗
  • 2023-05-03 08:10

    谯氏可是益州大族,一直当别人小弟,东晋末年总算当了几年大哥,谯蜀政权

    船长趣谈 回复:
    谯纵跟谯周同族,都是巴西谯氏
  • 2023-05-18 08:54

    这货就是坚定的投降派,刘璋的时候就劝投降,真正有反骨的人

    船长趣谈 回复:
    三国演义小说胡编,正史还是个孩子
  • 2023-03-22 15:30

    蜀国灭亡的时候还有曹魏政权?

    七酒 回复:
    司马昭杀皇帝但是没推翻,他儿子司马炎推翻了
    用户15xxx97 回复: 七酒
    这个是报应,司马昭是学曹操,曹魏本来就名存实亡,你总不能说汉献帝统一了北方吧?
    船长趣谈 回复:
    有呀,司马昭又没篡魏,还是魏臣
  • 2023-03-23 22:21

    冯道是不是向他学习的?

    船长趣谈 回复:
    不是,冯道左右逢源,十朝不倒翁,可比谯周厉害多了
  • 2023-05-01 18:41

    三国演义里只有死守和逃到南中两条路可走,死守成功的可能比较小,满朝文武绝大多数都要投降,搞不好就有人偷偷打开城门了。逃到南中更难,南中是蛮夷之地,那些人不可能支持刘禅跑到他们那里夺取兵权引来强敌,很可能被直接绑了立功,就像明朝皇帝跑到缅甸一样。

    明月照大江 回复:
    孟获……诸葛死的时候我哭的比谁都伤心[得瑟]
  • 2023-05-12 08:43

    谯周,字允南。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大儒,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

  • 2023-05-26 14:06

    中庸的豪强,墙头草,无功无过

  • 2023-04-05 19:06

    一代名臣!

  • 2023-05-18 22:26

    蜀汉不降,会有大量蜀本土人士为保蜀汉这个外来人建立的政权而死,值得吗?

    明月照大江 回复:
    好的,以后打仗都会死人,你不要保卫……直接投降
  • 2023-05-21 01:45

    谯周误国!

    船长趣谈 回复:
    刘禅昏主,不配有姜维这些忠臣
  • 2023-05-28 08:17

    这位谯大夫放在现在可能有两种结局:向东局势,他直接关小黑屋!……向北局势,可能加官进爵,位极人臣……[得瑟][得瑟]

  • 2023-03-23 18:28

    这个字到底该怎么读呢

    人海孤鸿 回复: 船长趣谈
    用户93xxx64 回复:
    qiao
    船长趣谈 回复:
    哪个字?
  • 2023-04-07 23:04

    益州土著势力代表,没有荆州集团这么强的抵抗动力

    船长趣谈 回复:
    本身刘禅也不是明主,无法服众
  • 2023-05-02 07:26

    对于鹅粉来说谯周是个识时务的大英雄。

    船长趣谈 回复:
    贼俄无耻
  • 2023-05-02 16:09

    谯周保住后主身家性命

  • 2023-05-28 10:41

    他后代还称过王[得瑟]

    船长趣谈 回复:
    可能是同族,但并非谯周后人
  • 2023-03-22 00:50

    对于不得志的蜀中本土派系来说,谁做主都一样!

  • 2023-03-23 10:16

    羞愧而死吧?

    船长趣谈 回复:
    对诸葛亮可能有愧疚,对刘禅肯定没有
  • 2023-05-10 14:49

    见风使舵的小人,懦夫

  • 2023-05-16 12:43

    评价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谯周虽然主张投降,但也至死没接受晋朝官职。同期的司马懿之弟司马孚,一边参与高平陵之变,心安理得的做晋朝封的安平王;另一边又搞行为艺术,以“魏之纯臣”自居。两厢对比,尤为明显。

    明月照大江 回复:
    说了这么多行,咋不说他最大的行为劝人投降[得瑟]只说忠贞不说数异其主,这恐怕不叫观其行[得瑟]
    船长趣谈 回复:
    司马孚比他侄子司马顺差多了,那才是真的大魏纯臣
  • 2023-05-29 10:56

    谯周,卻正,蜀汉后期两大贤臣

    船长趣谈 回复:
    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