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不仅改变了当时我党以及红军的状况,还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世界格局也随之改变。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出来。”从中足以看出西安事变对我党有多重要了。
西安事变结束后,经常有人设想,如果没有发生西安事变的话,那么红军的命运将会怎样?面对这一疑惑,徐向前元帅给出回答:“中央也早已经有预案了。”
但不得不说,西安事变发生前,红军长征落脚在陕北是极度困难时期。那时蒋介石调集了几十万的中央军,已经开始筹划向陕北发起进攻了,而且蒋介石这次是志在必得。
而此时,红军则面临了诸多困难。第一,就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因为连续作战转移,人员只剩下了七八千人,过冬的棉衣都没有,更别说粮食和重武器了,可以说是人困马乏,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了。
第二,陕北会师以后,红军总兵力人数不足八万人,况且都是疲惫之师,要想与国民党中央军几十万精锐抗衡,力量对比太悬殊了,关键是缺少武器装备,这就更致命的了。
第三,中央为了打通陕北与苏联的联系通道,这个时候派出他率2万人组成西路军向西进发,陕北的兵力骤然减少,这对当时红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了。
更危险的是,当时陕北也是非常贫瘠的。人口少不说,物资也是极度缺乏,老百姓自己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说养活几万人的红军部队了。综合这些因素,红军和党中央的确陷入了极大困难,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而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情况的。因此,他调集了重兵,企图在红军陷入困境的时候进攻围困,彻底把共产党和红军打垮,一劳永逸地解决心头之患。
可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西安事变就在这个关键时候爆发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由于此事是严格保密的,因此毛主席和我党领导人并不知情。当这一消息被传到陕北后,毛主席、周恩来等人震惊极了。
12月13日,中央连忙召开会议,毛主席率先发言:“这一事变是革命的、是抗日的,也就此打破被蒋介石控制的局面。如今有上、中、下策,也就是放、不杀不放和杀。”他顿了顿继续说:“从目前争取和平的前途来考虑,我觉得放才是上策,放了蒋介石更有利。”而张学良和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也认为放了蒋介石是最好的。
12月23到24日,周恩来根据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在西安和张学良、蒋介石等人进行一系列的谈判。经过不懈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毛主席和党中央审时度势,力挽狂澜,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逼蒋介石不得不宣布抗日,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共产党也在极度的困难和危机中解脱出来。
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西安事变给了我党我军创造了一个解困机会,好像就是西安事变发挥了巨大作用,否则我军后果不可想象。
实际上,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其他领导早有预案。徐向前元帅在1936年11月8日便收到了中央的绝密电。
第一个内容,就是部署西路军的主要任务,文电要求西路军务必在一年之内,把与苏联联系的通道打通,争取到苏联的援助和支持。
而第二个内容,便是西路军走后,留在陕北的主力红军如何行动了。
徐向前元帅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明确的是:陕北主力红军关键时刻执行向东进军的任务,进入到山西境内,争取阎锡山的支持,如果他同意,红军就留在山西打日寇。
如果阎锡山不合作,他也不会得罪红军,那红军就往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走,最后进入山东或是安徽,但最终还是要返回西北的。
当然,这一次大转移,也类似于长征了,但相比于长征,我们的准备更充分,目标更明确,真的走起来,并不会像长征那样困难。而这个细节,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进行了重点描述,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命运将会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历史没有“如果”,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西安事变的发生为红军和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