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近日,26国联起手来成立了一个“自愿联盟”。
这个联盟由英法领头,计划派遣军队进入乌克兰。
那么“自愿联盟”的成立,究竟是冲突和平曙光的重现,还是火上浇油的危险举动?
信源:英首相:向乌派遣维和部队的计划进入“行动阶段” 2025-03-16 观察者网
“自愿联盟”的成立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至今还看不到和平的曙光,欧洲甚至全球的安全格局都被搅得乱七八糟。
这场仗不光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势力范围,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影响都很大,乌克兰老百姓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同时,这场冲突也暴露出了过去那些安全框架不管用。
北约这个集体安全组织,做事得看成员国脸色,行动慢不说,还一直来回拉扯!
德国和匈牙利不想直接出兵,使得北约内部意见不统一,关键时刻掉链子。
再加上美国现在心思都在印太地区,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也打了折扣,尤其是特朗普那会儿,整天“美国优先”,对欧洲的事儿基本就是隔岸观火。
这些因素都逼着欧洲,尤其是英法两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安全自主性,不想再靠美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那边更是喊着要“减少对美国依赖”,其实他们就是想自己说了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愿联盟”冒出来了。
俄罗斯的警告
2025年3月2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召集了一帮欧洲领导人开会,商量乌克兰的事儿。
会上,他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宣布成立“自愿联盟”,这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俄乌冲突打得不可开交,国际关系也紧张得很,这个联盟的出现,一方面是想赶紧处理眼前的危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欧洲想自己说了算的深层想法。
“自愿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安全治理从“靠别人”转向“自己干”的转变。
它拉拢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国家,绕开北约那些繁琐的程序,想用更灵活的方式援助乌克兰,提高效率,更有针对性。
联盟最初的目标是给乌克兰战后安全保障,制定结束冲突的方案。
但实际上,他们的行动已经超过了维和的范围,摆明了是要军事干预。
26个国家的领导人同意加入“自愿联盟”,包括英法德意这些欧洲大国,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欧洲以外的盟友。
日本和韩国虽然没直接派兵,但也表示支持。
不过,联盟的举动惹恼了俄罗斯,俄罗斯外交部警告说,任何没经过联合国授权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都会被视为“侵略行为”。
普京更是直接说,“自愿联盟”派维和部队就是“向俄罗斯开战”,划了条红线,谁都不能碰。
由此看来,本来就紧张的局势更加复杂了。
“自愿联盟”的算盘
“自愿联盟”口口声声说是“维和”,其实是想干什么,大家都心里明白。
虽然他们对外宣称是为了支持俄乌和平协议的执行,确保乌克兰的安全,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的行动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维和的范围,就是军事干预。
联盟想同时实现“结束冲突”和“削弱俄罗斯”这两个目标,但这俩目标本身就矛盾。
如果非要俄罗斯完全撤军或者接受“战败”条件,那和平谈判肯定谈不拢。
但如果妥协,国内舆论又会说他们“软弱”,这种战略目标的矛盾性,让联盟的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
同时,欧洲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北约这次的态度很微妙。
北约秘书长吕特之前说过,冲突期间不会考虑乌克兰加入北约。
然而,英法这些成员国却绕开北约,自己搞了个派兵计划,意大利和德国等国担心直接军事对抗,这也反映了欧洲内部对联盟行动的疑虑。
美国则没参与决策,这可能跟特朗普政府忙着处理国内事务有关。
特朗普政府对欧洲自己搞的这套东西态度暧昧,虽然默许了联盟的成立,但“美国优先”的原则可能会限制美国对欧洲的支持。
尤其是在俄欧冲突加剧的情况下,美国更可能选择观望,而不是直接介入。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虽然嘴上支持“自愿联盟”,但他坚持要“领土完整”,这可能跟联盟的妥协策略有冲突。
如果联盟在谈判中不能平衡各方诉求,就可能陷入“既没法推动和谈,又没法真正加强乌克兰”的尴尬境地。
“自愿联盟”能不能成功,就看欧洲能不能在安全事务上自己说了算。
如果它能协调好各成员国的资源,推动俄乌双方达成有限停火,并真正提高乌克兰的防御能力,那就有可能成为欧洲摆脱美国控制的标志性事件。
反过来,如果内部意见不合,俄罗斯强硬反击,那联盟可能就成了个摆设,甚至还会加剧欧洲内部分裂。
笔者认为
“自愿联盟”的行动,把俄乌冲突推向了更复杂的局面,俄罗斯的安全担忧、联盟内部的矛盾、欧美之间缺乏协调,都让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自愿联盟”能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找到平衡点,推动俄乌冲突的解决,这不仅关系到乌克兰的命运,也关系到欧洲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面对这么复杂的局势,国际社会该怎么办?“自愿联盟”以后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