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出四个省委书记,陕西这个家族不简单

历史海大富 2024-08-16 02:29:16

陕西清涧县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袁家沟。

这个小地方又穷又偏僻,在地图上几乎没有存在感。可是,因为一个奇怪的特性,它在建国后名声大噪,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

这个奇怪的特性是什么呢?它盛产“高官。”

据统计,建国以来,从袁家沟走出去的副省级干部就有8位,地市级干部有28位,县处级干部更是有一百多人。

除此之外,新中国有四位省委书记也是袁家沟的人。巧的是,这四人属于同一个家族。

袁家沟白氏,官宦之家,自明朝起就涉入政坛,为民请命,政绩斐然,颇具盛名。建国后,白氏多名子弟在党政军中担任要职,其中有四人甚至坐上了省委书记的高位。

一门出了四个省委书记,这已经不能用“风水好”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深不可测。那么,这个家族都有哪些故事呢?这四位书记是谁?

山东省委原书记白如冰

说起袁家沟历史最悠久的家族,白家当居榜首。袁家沟最早被人称为“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白家的人。

据《白氏家谱》记载,白氏的第一位官员,是白氏家族的五世祖白亨。

明朝时期,白亨被任命为广平府通判、汉州知州,官衔最高为从五品。他的四个儿子皆官运亨通,任巡抚、御史、知县、知州等职。

这四个郎君中,最有出息的就是白亨的三儿子白行顺。

据史料记载,白行顺奉天子之命巡抚湖广。他教百姓耕种,缓刑法,办学校,整理军务,操练士兵,救济穷人,可谓是文武全才。

这样一个好官、清官,自然深得人心。

白行顺出名之后,袁家沟就被人称为“风水宝地”。曾有风水先生特意赶到袁家沟,连连称赞袁家沟的风水,称其藏龙卧虎,风水俱佳。

离开袁家沟前,风水先生还留下了一句预言:“白都堂葬于此子孙必贵”。

袁家沟的风水到底有没有风水先生说得这么好,这么玄乎,我们不得而知。但“子孙必贵”的预言,却一步步应验了。

不说白家,整个袁家沟都像是打开了奇怪的“封印”,变得“官运亨通”。

新中国成立后,袁家沟走出了百位县团级以上官员,并且这些官员两袖清风,无一人落马,极具传奇性。

当然,比起整个袁家沟,最传奇的当属白家。不说白氏祖上出过的高官,单单拎出那四位省委书记,就足够让人震撼了。

白家第一位省委书记叫白如冰。他出生于1912年,正是风雨飘摇,社稷不安的混乱年代。

白如冰的父亲是做小生意的。乱世生意不好做,总是亏得多,赚得少。而白如冰家中,算上他,一共有六个孩子,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因家中拮据,白如冰小时候过得很艰难,经常饿肚子,面黄肌瘦的。又因他左腿走路有点瘸,从小就备受歧视,被人叫做“跛子”、“瘸子”。

在那个年代,身体有点残疾的人,未来一眼望得到头,但白家人不希望最小的孩子泯然众人。

于是,一大家子省吃俭用,连地都卖了,送白如冰去上学。学到了知识,白如冰就可以当老师,不说大富大贵,养家糊口是可以的。

白如冰知道家人对他的期望,学习非常努力。他虽然出身贫寒,受过很多苦,但仍有一颗赤子之心,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家国永安。

上中学时,白如冰认识了共产党员白明善。在他的引导下,白如冰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和先进的民主思想。

1928年,白如冰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他进入陕北革命的策源地——陕西省立第四师范,慢慢接近了革命中心。

这段时期,白如冰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革命知识,进步飞速。红军结束长征时,他已经是陕甘晋军委供给部部长了。而此时的他,只有24岁。

此后,白如冰一直扎根在供给部。红军在前线打仗,他就在后方筹措物资和装备,确保战士们有饭可吃,有枪可扛,有子弹可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白如冰被调到陕甘宁边区以及绥蒙地区,主要负责统一战线、管理少数民族、巩固保护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对于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工作过于复杂繁琐了。但出乎意料的是,白如冰完成得非常好,做起事来滴水不漏。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无论多难,他都会完美完成,是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白如冰更进一步,在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的同时,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

党这是把陕甘宁的大后方,完完全全地交到了白如冰手中。

如此重任,白如冰却游刃有余。他从容不迫地搜集、调动物资和资金,保障物资“生命线”的畅通,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和财力支持。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白如冰本有机会留在北京,但他却选择远离首都政治中心,将自己扎根在西北。

整整八年,白如冰都不曾离开,和千千万万名有志之士一起,建设祖国的西北地区。

1958年,白如冰来到了建国后的第二个战场:山东。

白如冰在山东待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从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成长为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他花了16年。

山东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能稳步前进,开花结果,白如冰功不可没。他也无愧于白家祖先积累的荣光,在白家的历史上再添辉煌一笔。

哦对了,白如冰的大哥二哥,以及两个侄子,都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看来,官宦之家,不是说说而已啊!

1994年4月8日,白如冰逝世,享年83岁。

江西省委原书记白栋材

白栋材比白如冰小四岁,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家人对他的厚望。

生于乱世,白栋材从小就有平天下的鸿鹄之志。在袁家沟其他革命人士的影响下,他十一岁就参加了革命。

和白如冰的工作内容不一样,白栋材更侧重宣传工作,为我党在北方“开疆拓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革命思想,也在一次次斗争中得到淬炼。

1934年,因国民党的频繁“围剿”,陕西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多次陷入绝境。

这时候的白栋材只有十八岁。年轻的他本可以放弃革命,另寻一条出路,但他没有。

他不仅没被困难吓倒,反而迎难而上,加入了陕北红军游击队,正面迎接炮火与战场,为巩固、发展根据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组织看到白栋材如此上进,颇感欣慰。年轻人如此有心性,何愁未来不能出人头地?

1935年,白栋材成为正式党员。宣誓的时候,他的胸膛里燃起了一把火,烧得他热血沸腾,踌躇满志。

他决定,要继续加强思想学习,帮助党组织推动革命队伍的思想建设。

于是,白栋材刚成为党员,就进入了中央党校。他认真学习思想理论和革命知识,成绩优异,在高手如云的党校也称得上是佼佼者。

毕业后,白栋材留在党校,成为了一名教员。他将革命的火种传播给每一个学生,为革命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这段时间,是白栋材最开心的岁月。传道授业解惑,其乐无穷矣。

可惜,这种宁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1937年,全民族抗战拉开序幕,白栋材离开学校,前往陕甘宁边区政府,做支前参战的工作。

这一时期,白家两个小伙子的工作地点倒是重合了。

解放战争爆发后,白栋材启程前往东北。当时,经过战火的摧残,东北百废待兴,白栋材一边建立基层组织,一边宣传革命思想,为共产党夯实群众基础。

一直到东北解放,白栋材才离开这片广袤而热情的土地。也就是在这时,他和江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来,白栋材之所以去江西,还和一项战略行动有关:干部南下。

1949年春天,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更好更快地在南方的新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毛主席做出了“干部南下”的重要决定。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十万干部冒着还未散尽的硝烟,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土地。33岁的白栋材,也是其中之一。

他在江西南昌落脚,担任南昌地委书记。长达33年的时间里,他的仕途都和江西紧密相关。

江西能成功建立人民政权,跟上全国大解放的步伐,白栋材有很大的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大革命后,江西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白栋材一一解决的。他的忠厚善良,踏实能干,可见一斑。

1979年,白栋材任江西省长。三年后,他坐上了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位置,成为白家第二个省委书记。

2014年4月1日,白栋材在99岁高龄之际溘然长逝。他的精神和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福建省委原书记白治民

白治民,1918年出生,和白如冰、白栋材差不了几岁。但尴尬的是,他比这两位差了一个辈分。

白治民的老爸白玉才,和白如冰、白栋材是堂兄弟关系。

白玉才育有三子,白治民是老大,12岁就参加革命,在陕甘省委工作。

不得不说,白家的孩子,气魄异于常人,十岁出头就敢闹革命了,或许这也是一种“家学渊源”吧。

白治民比两个长辈都要幸运。红军从瓦窑堡转移到袁家沟时,毛主席住的就是白治民家的窑洞,他也得以见到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

后来,毛主席离开袁家沟,带走了一批有志青年,白治民便在队伍中。

他跟着红军东征,后被调到陕甘宁省委。此后十几年,他的工作重心一直在陕甘宁边区,见证了边区从被“围剿”的困窘中脱身,在硝烟和炮火中不断成长、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白治民主要在西北局主持工作。1977年,他远赴福建,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委书记等职。

在职期间,白治民牢记白家“中正齐庄,身家清白,嗣续遐昌,后裕前光”的家训,洁身自好,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地发展福建经济,关注福建民生,不曾有一丝懈怠。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白家几代人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清誉,会在不久的将来毁于一旦。白家的家训,也被无情地颠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的侄子白恩培。

国之巨蠹白恩培

白恩培,白治民的侄子,一个胆小谨慎的人。

因家学渊源,白恩培从小就对当官有执念。曾经,他为了能当大官儿,听信同学的忽悠,一口气喝光了砚台里的墨水,把小伙伴们惊得目瞪口呆。

或许是这墨水起作用了,长大后的白恩培真的当了大官。并且,他青出于蓝,先后担任青海和云南两个省的省委书记。

大权在握,心智不坚的贪婪之人难免走上歧路。

起初,白恩培还算老实,没出过什么大错,但去了云南省之后,他终究拜倒在了金钱的脚下。

需要注意的是,白恩培去云南上任之前,云南省原省长就因贪污落马。白恩培不仅不引以为戒,反而顶风作案,其贪婪程度,大有要赶超原省长的意思。

那么,白恩培都做了什么呢?他是怎么贪的?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大云南”战略说起。

云南作为偏远省份,在我国各省市中一直很“透明”。

“透明”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2000年前后,云南省在全国GDP排名中,连续多次都排在最末尾的位置。

中央把白恩培调到云南,也是希望他能把云南从贫困的泥沼中拉出来。

白恩培临危受命,野心勃勃地提出了“大云南”战略,大规模翻新扩建城区。一时间,云南的“大”字风大行其道,无论干啥,前面都要加一个大字。

翻新扩建,政府是搞不赢的,必须要房地产开发集团下场。但是,无论再怎么扩建,搞建设,蛋糕就那么大。想吃的人多了,争抢的自然也多,谁都想分到最大的那一块。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云南一把手的白恩培,就成了香饽饽。

各家企业卯足劲儿,送上大把大把的钞票和各种昂贵珍惜的礼物,谋求一个入场的机会。

面对这些宝贝,白恩培一开始尚能坚守底线,但随着“好处费”的增加,他再也守不住自己的操守了。什么国法,什么家训,统统被他抛诸脑后。

事实证明,有些事情一旦开了一个口子,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黑化”了的白恩培,紧紧盯着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和土地出让这几块“大肥肉”,为舍得花钱的企业、商人大开方便之门。

企业送钱送礼品,白恩培就送项目,官商勾结,狼狈为奸,趴在云南人民身上吸血。

据调查,白恩培每开一次后门,最多能得到数千万的报酬。除此之外,玉石翡翠珠宝、高档木质家具、普洱茶这些礼物,他也照单全收,丝毫不在意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云南人民对白恩培的所作所为,敢怒不敢言。白恩培在云南十年,破坏了云南的政治环境,带坏了一大批干部,把政府的名声都搞臭了,政府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不仅如此,奸商和贪官沆瀣一气,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公。行贿者赚得盆满钵满,正儿八经做生意的,却被逼上绝路,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这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云南人民对白恩培恨之入骨。他主政云南期间,云南不仅没有变好,甚至还越来越差。而白恩培呢,靠着吸云南的血发大财,受贿金额高达2.5亿。

白家祖宗要是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不肖子孙,高低得掀了棺材板,先给白恩培几个大耳刮子,再将他踢出族谱,送他下黄泉。

丢脸啊!简直是家门不幸!

2014年,因退休干部杨维骏的实名举报,无法无天的白恩培翻车了。他被开除党籍,移交给司法机关审判。

最后,白恩培因受贿罪被判死缓,后改为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和假释。他也有幸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牢底坐穿”的人。

谁说这不是一份特殊的“荣耀”呢?好歹也是“第一人”啊!

也不知道袁家沟的白氏族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估计是又气又恨吧!

行文至此,不得不感叹一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白家的前三位省委书记,那叫一个光风霁月,朗朗如天上明月星辰。但是白恩培呢?生于白家,却没有继承到长辈们的善良正直。

他烂得像下水道里的臭淤泥,和其他三位长辈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也算是“好竹出歹笋”了吧。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养成好品性,家庭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本身对正义的坚守要足够坚定,牢牢守住心中的底线,不以外物为转移。

否则,一旦被各种欲望裹挟,走上的,就是自取灭亡之路。

信息参考:

澎湃新闻-白恩培家族宦海传奇:一门连出四省委书记,远祖可溯及明代巡抚

澎湃新闻-白恩培袁家沟往事:为当大官曾喝墨水

凤凰网-白恩培被判死缓终身监禁第一人

25 阅读:30892

历史海大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