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去年下半年出差时间占比差不多在三分之二,过完年也是立马就开始出差了。出差期间各种电子设备都要携带,现在大多数设备都是Lighting接口与USB-C接口,而像智能手环/手表则是使用触电/无线充模式的更多。各种线就已经一堆了,还要带一堆充电头的话,说实话有点顶不住,占空间的同时还特别重。所以一直在找一个小尺寸、多口高功率的电源,用来替换更新这些充电头,腾腾空间。

外包装就是常规绿联风格,白底+产品图+描述。对笔者而言,像充电头这些常用设备,包装足够简洁不那么花里胡哨,反而能让用户觉得产品更好更高级。上面标注清楚具体信息就够了,货能对版加上标注清晰就是最好的设计。

闪充湃系列都是这种深灰色金属细磨砂的外壳设计,和笔者之前用的100W智充魔盒还有200W的桌面充电器风格完全一致。除了充电器本体外,配件附带了一根100W的C2C编织线,另外就是保修卡和说明书。

对于笔者这种需要把充电器随时塞进包里的使用者而言,折叠插脚设计绝对是考虑了生活实际。非折叠的不好收纳,更适合固定在一个地方,不方便四处带着走。要是把非折叠的充电头放进包里,其他金属、塑料外壳就离拉满划痕不远了。

包装内附赠一条100W的C2C编织线,即便原来只有低瓦数的线缆与充电器配套,也能够直接拉满100W的充电速度。如果没有苹果手机快充线的话,可以选择配苹果线的版本,自己手里的线比较全的话直接入门款充电器就好了。

闪充湃100W输出接口为三个USB-C,一个USB-A。基本算是主流的接口配置了,日常使用时一台笔记本占用一个C口,手机充电占用一个接口。日常使用带两三台设备,晚上拉满把所有设备都充上电足够了。

外接单个设备的情况下,上方的两个USB-C最高支持100W的功率输出,下方的USB-C口与USB-A口最高支持22.5W的功率输出;而在外接两个设备的情况下,上方两个USB-C接口最高支持65W的功率输出,整体输出最高能达到95W。

三口模式下,上方两个USB接口最高能支持65W的输出;通过官方的供电功率分配图对比,可以分析出上方两个USB-C接口是一组,下方USB-C与USB-A是一组,同组接口之间共用本组功率。

用闪充湃100W对比另一个100W的氮化镓充电头,可以看出整个小了一圈。算下来自然是更高的功率密度,对于比较紧的墙插,更小的尺寸也能够减小力矩,能够更有效地避免掉下来的情况。原来的充电头就是大了那么多尺寸,就更容易在墙插的情况下掉出。

可以看到闪充湃100W的重量只有225.5克,搭配这么一个比较小的尺寸和折叠插脚,已经能算特别便携了。包里随便个小兜,直接一塞就行了。

以手机对比为例,一加Ace2采用了一块6.74英寸的定制1.5K灵犀触控屏幕,整机的尺寸为宽74.3mm、长163.4mm、厚8.7mm。与这样一款主流尺寸规格的手机对比,闪充湃100W的占地面积也就到了Ace2的一小半(当然这是刨除了厚度),相比其他的氮化镓充电器确实是小了不少。

按照官方商详页的宣传,绿联闪充湃100W基本支持现阶段所有主流公有协议,满足日常需求肯定是没问题的。至于厂家的私有高速快充协议就没办法了,私有协议基本没有开放的,也没法一家一家去做适配和授权。
● PD3.0/2.0(USB IF快充协议,最高100W)
● QC4.0+/3.0/2.0(高通快充协议,最高100W)
● SCP(华为22.5W快充)、FCP(华为18W快充)
● AFC(三星25W快充,已纳入PD3.0)
笔者现在的主力本子是荣耀MagicBook 16 Pro,配置是R7-5800H+RTX3050,双拷总功率85W。支持PD快充,最高支持135W的充电功率。单独接入绿联闪充湃100W时,充电速度能够达到90W上下,实测使用时完全不会有掉电的情况。

一加Ace2采用长寿版100W闪充和5000毫安大电池,并且全球首发搭载了SUPERVOOC S全链路电源管理芯片,在使用包装原配的100W快充头时,直接就能开启超级快充,5分钟就能充满50%电量,25分钟可以充满。应急情况下确实好用,毕竟就是图一个快,早上出门洗漱时间就能把手机充到差不多了。另外提一句,文中部分图片就是使用一加Ace2拍摄直出的,它的主摄是索尼IMX890,成像质量确实不错。

如果是单纯从家到单位,我肯定就直接使用原装这个100W的快充头了。但在出差的时候,我还是更倾向于一个充电头解决一切,所以闪充湃100W就是个最好的选择。在Ace2低电量的情况下充电,充电功率也能达到18W。整体的充电速度尚可接受,对于出差而言就是合适之选。

在给iPad Pro充电时,能够达到30W的实际充电功率,与官方宣称最高35W的充电功率基本一致。

出门在外的实际情况肯定还是两三台设备一块招呼。按照上方两个USB-C的65W+30W功率分配情况,除非是用笔记本长时间打游戏,否则日常使用肯定是完全足够的。唯一不尽如人意的点可能就是,在这种两孔并五孔的插线板上,还是会有遮挡的情况,而且这点也完全没办法避免。间距稍大些的插板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

闪充湃100W兼容性还是很好的,Switch、Switch手柄也都能正常充电。Switch的充电功率也能够达到15W出头,基本就是掌机模式下的上限了。

像RGB灯棒啊、智能手环啊、智能手表啊、相机充电器啊这些零七八碎也都能正常充电,比较可惜的就是智能设备基本都是触点或者小直径的无线充,都需要单独带线或者充电座,这些设备如何统一就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更新设备要优先满足自己的主要需求,笔者作为一个长期出差党,对充电器的需求,自然体积越小、功率越高、接口越多越好。绿联闪充湃100W正好能够适应笔者现在的需求,原有的线缆也能继续使用,又不用花太多钱,这就够了。

如果觉得此篇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还请多多三连支持。这里是老锅,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