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去敬老院照顾老人洗澡如厕?网友吵翻!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教育人看世界 2025-02-22 13:02:27

最近,内蒙古多伦县民政局的一则招聘公告火了:当地敬老院招一名本科学历的事编工作人员,不仅要组织老人活动、写材料,还要负责男性老人如厕、洗澡等照护工作。消息一出,网友直接吵翻了——有人点赞这是“亲民事业编”,也有人吐槽“本科生干这活是大材小用”。 (源自新黄河等媒体)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看看民政局怎么说。招聘工作人员解释,岗位虽涉及照护,但核心是管理职责。比如策划活动、协调资源、处理文书,这些都需要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所以学历门槛定在本科 。再加上院里男性老人多,体力活难免,才建议男性报考。说白了,这就是个“既要能拿笔杆子,又要能卷袖子”的复合型岗位。

争议背后,暴露了三个扎心问题。

“伺候人”的活,凭啥要本科生?有网友觉得,洗澡擦身这类工作,初中毕业就能干。比如其他地区招聘护工,学历要求多是初中以上,甚至农村敬老院院长也只需大专学历。但矛盾在于,当前养老行业正从“体力活”转向“技术活”。比如西安要求改造护理型敬老院,增设失能照护单元 ;重庆试点社会化运营,要求提供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 。这些升级服务,光靠“不怕脏累”可不够,还得懂管理、会沟通、能应急。

可惜的是,高校虽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却很少愿意去一线 。多伦县这次招聘,看似“高配”,实则是想招到既能扛事、又有潜力的人——毕竟,未来养老院需要的不仅是护工,更是能推动行业进步的“多面手”。

“学历崇拜”和“职业偏见”在打架。 类似争议早有先例。某市曾招“本科公厕管理员”,被骂上热搜,最后官方澄清“管理≠扫厕所” 。这背后是社会对“高学历低门槛”的敏感:读这么多年书,咋去干“没技术含量”的活?

但换个角度看,养老护理真没技术吗? 比如,日本养老护理员需考取国家资格,学习生理学、心理学甚至临终关怀;德国护工收入堪比白领,职业尊严感极高 。反观国内,护工群体80%是40岁以上的农村中年人,文化水平有限 。多伦县敢招本科生,或许正是想打破“低端”标签,让年轻人用专业能力提升行业标准。

大学生就业观的撕裂。一边是“卷学历”:考研考编人数连年暴涨,985毕业生争当社区干事;另一边是“脱不下长衫”:有人宁送外卖也不愿进厂、下基层。多伦县的岗位,恰好卡在“事业编光环”和“体力劳动尴尬”之间。

话说回来,基层岗位真的“屈才”吗?比如相关报道提到,敬老院工作不仅要照顾老人,还要做好管理工作,从相关条件可以看出,主要是招收审计会计财务专业,或是招收财务管理人员 。再比如,重庆要求敬老院院长“有文化、懂管理” ,四川甚至把敬老院院长的部分考核交给老人 。这些职责,没点综合能力还真干不了。

说到底,与其争论“本科生该不该伺候人”,不如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否教会了学生“俯身做事”?养老行业何时能摆脱“脏累差”的刻板印象?当年轻人挤破头考编时,能否看到基层岗位的成长空间?

多伦县敬老院的这次招聘,像一面镜子,照出行业的求贤若渴,也照出人们的认知滞后。或许,真正的“大材小用”,不是让本科生去帮老人洗澡,而是让整个养老行业困在偏见里,永远等不到新鲜血液 。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