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红外起诉,索赔2亿元,湖北首富黄立对6名前员工出手了!

科技小编真疯狂 2024-12-10 15:28:37

近日,高德红外的一则公告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12月5日,高德红外公告称,公司最近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湖北高院”)提起了一起涉及商业秘密侵权的诉讼,索赔金额2亿元人民币。这起诉讼的被告包括浙江珏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珏芯公司”)、毛剑宏以及高德红外的六名前员工。

近年来,红外探测技术的领军企业高德红外陷入了一场复杂的困局。曾被称为A股“红外光电第一股”的高德红外,不仅要面对业绩滑坡的压力,还将目光投向了技术流失的背后黑手。

六名前员工与珏芯公司:从团队流失到竞争对手崛起

根据高德红外的公告,这场风波的起点在于几名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被控侵权的6名员工均曾是高德红外的技术骨干,从事探测器材料、衬底、制冷机、芯片和封装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工作。这些领域涵盖了红外探测器的完整生产流程,也是高德红外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离职后,这些员工经由毛剑宏牵头,加入了位于浙江丽水的珏芯微电子公司。高德红外指控,珏芯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量产,且其产品与高德红外高度一致,明显不符合行业的技术发展规律。这一指控指出,珏芯公司的崛起背后可能依赖了从高德红外流出的核心技术秘密。

高德红外随即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法院裁定冻结珏芯公司及相关个人名下总计2亿元的资产,以保障后续经济损失的有效追偿。

技术流失的背后:高德红外的危机与诉求

作为国内红外探测器领域的技术领军者,高德红外在这一领域拥有超过十年的研发积累和数十亿元的资金投入。然而,近年来公司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2023年前三季度,高德红外的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超八成,现金流持续负增长。受军品采购放缓、价格下调以及研发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连续第五个季度同比负增长。公司核心收入依赖的型号产品采购计划的延期,让高德红外不得不寻求拓展民用市场,但在车载红外设备领域的布局尚未显著提振营收。

内部压力叠加外部威胁,让高德红外愈发关注技术流失的风险。这次对珏芯公司及前员工的诉讼,既是维护商业秘密的行动,也彰显了公司捍卫核心竞争力的决心。

珏芯公司:后起之秀的争议成长

作为此次诉讼的核心被告,珏芯公司成立于2019年,短短四年内已成长为半导体领域的“小巨人”。其产品涵盖MEMS压力传感器、红外热像仪及探测器,成功获得多轮融资并吸引了包括航天科工投资在内的多家机构注资。

珏芯公司宣称已获得56项发明专利,并因其技术创新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然而,这些成就背后被指存在“捷径”。高德红外认为,珏芯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过于迅速,暗示其中可能存在技术侵权行为。这一指控如被证实,将对珏芯公司未来的发展构成致命打击。

黄立的“技术守卫战”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

作为高德红外的实际控制人,黄立深知技术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创业初期面对红外探测器技术壁垒的苦苦攻坚,还是在全国两会上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都显示出他对技术创新与保护的执着。

黄立不仅是一名企业家,更是国内红外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从1999年怀揣30万创业,到2020年跻身胡润百富榜420亿身家的湖北首富,他用知识和技术书写了财富故事。然而,随着高德红外股价的下滑和公司业绩的低迷,他的身家也缩水至170亿元。

这次针对珏芯公司的诉讼,是黄立为守护企业核心资产而发起的一次反击。它不仅是对失信离职员工的追责,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现实考验。在这场诉讼中,黄立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捍卫企业的技术优势,但也必须面对证明核心技术被侵害的法律和技术难题。

诉讼的背后,企业创新生态的反思

这场商业秘密侵权案折射出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中的隐忧。一方面,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和专业积累;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技术人才的流动,又使得技术泄密成为难以规避的风险。

对于高德红外而言,这不仅是一场经济损失的追偿战,更是一场维护企业尊严与行业秩序的战斗。而对于中国高科技行业而言,这起诉讼也应成为一次对技术保护与行业规范的警示。只有在创新和保护并重的环境中,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0 阅读:1

科技小编真疯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