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至13世纪的东亚,群雄并起。辽、宋、金都是强大富饶的封建帝国。后来漠北草原又崛起了令人生畏的蒙元。在这弱肉强食的丛林中,西夏国偏居西北一隅,地瘠民贫,但却能长期生存,享国200余年。并且在与各个强国的征战中,取得不少胜利。
好水川之战,大宋上万人马全军覆没,西夏得以立国;蒙古六次征伐西夏,才将西夏消灭,成吉思汗也死在征夏军中。
西夏生命力能如此顽强,因素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夏军队具有相当的装备水平。一些西夏兵器,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它们把西夏武装得浑身是刺,让列强无法张口吞下。
图1 西夏地图
1.河西良马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大,往往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西夏地处西北,正好盛产名马。早在唐代就有“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之说。《旧唐书》和《旧五代史》中也提到“党项马最多”“所售过常直”。
在西夏王陵中曾出土石马,双耳上耸,二目圆瞪,俯卧于地,膘肥身健,蓄势待发。甘肃武威西夏墓出土彩绘木版画中,有一幅驽马图。马匹引颈翘尾,纵蹄飞奔,和汉代的“马踏飞燕”有异曲同工之妙。祁连山北、河西走廊,“善水草、宜畜牧”,是我国著名甘青马的产地,石刻版画上的马很可能就是甘青马。但也不排除河曲马、浩门马等西北良马的可能。
有了优秀的种源,还要良好饲育、栽培。西夏有专门的官牧场、马院等机构培育军马。西夏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对于官牧场育马有着严格的规定。“官牧场之马,不好好养育而减食草者,计量之,比偷盗法加一等。”“若官马膘弱未塌脊,一律笞二十;羸弱而塌脊,则笞三十”“马院所属熟马、生马,及所予汉、契丹马等中之患疾病,生赖疮者,当速告局分处,马工当遣医人视之。”
正因如此,西夏有着战斗力强悍的骑兵,在作战中,西夏骑兵能够“忽尔点集,并攻一路,故夏众动号动十余万人”。宋人都不得不赞叹“羌戎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不如也”。
图2 宁夏西夏古城遗址出土的铭文铁剑
2.夏人剑
根据《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文海》《贞观玉镜将》《番汉合时掌中珠》《俄藏黑水城文献》的相关西夏文部分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笔记、《宋史》等汉文史料。西夏军队装备的兵器主要以近战冷兵器为主。有刀、枪、剑、棍、叉、斧、钩、锤、戟、金刚杵、月牙铲等各色名目。
西夏兵器制造有官、私两种经营方式。朝廷设有铁工院、木工院等机构,专门负责兵器的制作。各种兵器的制作有专门工匠,分工明确。对于私营兵器,国家则实行严密的监控,设置固定的经销点。
西夏的兵器制造有着严格标准,打制斩刀、屠刀、头、斧头等粗铁器,“一斤耗减八两”;打制火锹、锹头、城叉、辔衔铁、镫等细铁器,“一斤耗减十两”;打制刀剑、枪下刃等水磨铁器,“一斤耗减十一两”。
图3 手持利剑的西夏武士
西夏冷兵器制造技术十分精良。西夏人充分掌握了“淬火”和“回火”两道重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所谓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回火”则是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后冷却。
“淬火”和“回火”技术结合使用,使得钢铁的晶体组织发生改变,大幅度地提高了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
经历“淬火”“回火”锻造的兵器性能优异,“夏人剑”就是其中的代表。宋人称“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
北宋文豪苏东坡就极其欣赏“夏人剑”,并请晁补之为之赋诗“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螺旋错愕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蛟龙,试人一缕立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宋朝皇帝也常把“夏人剑”佩在腰间。金兵南侵,沛京失守,京师哗然。王伦乘势径造御前曰“臣能弹压之”,宋钦宗遂解腰间夏国宝剑以赐。
图4 苏轼 ,世称苏东坡
3.瘊子甲
除了“淬火”和“回火”,西夏人在冶金工业上还掌握有冷锻硬化工艺。冷锻就是在再结晶温度下,对金属进行成型加工。西夏人用冷锻工艺制甲,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称为“瘊子甲”。瘊子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缅旅之,柔薄而韧”,瘊子甲“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
冷锻加工对于金属件的形变量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形变量过大,工件则太脆,形变量过小,则强度不足。在现代科学工艺中,冷锻形变量通常控制在70%左右。《梦溪笔谈》卷十九记载冷锻家制造时讲到方法是:“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形变量为三分之二,已经接近现代标准了。
图5 西夏铁鹞子重骑兵形象
西夏人用这种“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的瘊子甲装配骑兵。组建了一支重甲骑兵部队,称为“铁林”,宋人称为“铁鹞子”。这种铁骑在战争中能发挥很大威力。西夏“用兵多立虚砦,设伏兵包敌,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
这种“铁鹞子”骑兵和轻步兵“步跋子”结合,作战时“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冒冲奔突之兵。山谷深险之处,遇敌则多用‘步跋子’,以为击刺掩袭之用,比西人步骑之长也”。给宋人带来极大杀伤。“贼始纵铁鹞子冲我军,继以步奚,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
图6 神臂弓 和 箭
4.神臂弓”和“旋风炮”
相对于刀剑和盔甲而言,机械和火器非西夏之所长。但西夏也并非没有重装备。见于文献的器械就有、神臂弓、旋风炮、火蒺藜、对垒、木鹅梯冲、云梯、革洞、背索、锹、勿串、板门、石炮等十多种。
神臂弓由宋朝传入,是一种脚蹬括机发射的重弩。据洪迈《容斋三笔》的记录,神臂弓身长3 尺5 寸,弦长2 尺5 寸。神臂弓的射程达百步,射力2石3斗,具有强劲、便捷、利于战斗等特点,是一种很先进的远射武器。西夏用“三刃箭”搭配神臂弓使用。“三刃箭”是一种木箭,箭长数寸。箭镞开3 尖或4尖。
旋风炮则是一种小型单杆投石机,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力臂用绳索拉曳,重臂端放置石弹,支点装有转轴,以减少摩擦。每分钟每门炮发射3—5发石弹。旋风炮体积小,可以架设在骆驼背上。一个炮队有70-80门炮,炮手200多人,可以轰炸百步以外的城堡,党项人称之为“泼喜”。
图7 独脚旋风炮
火药也由宋传入西夏,西夏有“火蒺藜”等热兵器。还将燃烧的火药放在旋风炮上投射。公元1224年“蒙古兵围沙州时”,“兵夜穴城以入,守将籍辣思义纳火穴中,蒙兵多死,思义守城如故”。
西夏国小民穷,但是能够在对外交流和战争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民族地域特点,武装军队,大大地提高了战斗力,在对外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独具特色的西夏兵器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作者:大狮子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西夏兵器及其在中国兵器史上的地位》 陈广恩 宁夏社会科学 2002.1
2《西夏军队装备述论》 苏冠文 2000.6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还想活呢
哪里去了?
倚天剑与屠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