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首长发来密电,文尾注明“别告诉陈毅”,主席看后立即行动

历史大家先生 2024-01-04 23:50:04

在1946年10月的一天,毛主席接到一份特别的电报。

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是由华中军区三位首长联名发来的密电。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电报的末尾,三位首长写下了一句提醒:“这件事请不要告诉陈毅。”

这封电报上究竟写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告诉陈毅?

陈毅元帅的征战史

在了解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陈毅元帅。

虽然陈毅一生从未做过总司令,但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陈老总”。这是因为他为人随和,总能令人感到亲近。

陈毅既是我们的开国元帅,也是一位满腹豪情的诗人、妙语连珠的外交家。毛主席有一句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

陈毅,字仲弘,于1901年8月生于四川乐至。在191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留法班”毕业,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在1922年,21岁的陈毅从法国回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在这里,他做了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流传为佳话的事。

当时,陈毅正在村里的河边漫步,看着潺潺流动的河水,忽然想起村里乡亲们用的轧棉花机。

顾名思义,那就是用来轧棉花的机械。当时农村生产力极度落后,百姓们只能用清朝时留下来的农业机械。

那时候的机械远没有现在方便。轧棉花机,不但极其笨重,需要三五个壮劳力去推,而且轧棉花的效率还非常低下,忙活一整天也完不成多少工作。

此时,看到欢快流动着的河水,陈毅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试试用水力驱动呢?

陈毅之前在学校学到不少工科知识,现在是时候派上用场了。他很快画出图纸,并开始改装。

一段时间后,陈毅拿出改装完成的轧棉花机,自己先试用了一遍,发现运转起来省力多了,再不需要那么多人去推。轧棉花的效率提高到原本的两倍多!

陈毅马上在村里宣传这一成果,隔壁村的老乡都跑过来瞅,对陈毅的工作成果赞不绝口。

在1923年11月,陈毅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并加入我党,被任命为中法大学支部书记。

在1926年8月,他再次回到家乡四川,负责兵员运输的工作。在这期间,他还组织了几场起义运动。

在1927年春季,陈毅前往武汉,开展秘密工作。

在这年的8月1日,我党发动南昌起义。陈毅得到消息后,兴奋不已,立马从武汉赶往南昌。但他没赶上大部队,等他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南下转移。

经过10多天的急行军,陈毅总算在抚州赶上起义军,并被任命为第11军第25师第73团政治指导员。

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失败后,陈毅协助朱老总重新收拢、整编部队,转战闽粤赣湘边界。

当时,部队在长时间的急行军中,还要忙于应对敌人时不时袭来的猛烈攻击,指战员们疲惫不堪。因饥饿和疾病造成的减员,日益增多。

作为指导员,陈毅从没有表现出气馁的样子。一路上,他一直鼓舞大家继续前进。

在抵达安远县的天心圩后,部队进行了整顿和动员。

陈毅对大家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也能做失败时的英雄!”

全军指战员大受鼓舞,继续前进。数日后,部队到了信丰县,在这里休息了一两天。

在这期间,部队里出现敲诈勒索、哄抢财物等恶劣行径。陈毅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即命令部队紧急集合,带他们去了城外。

在一处四周无人的地方,陈毅严肃地命令大家听好,重申部队应有的军纪,并将3个罪行最重的犯人处决。

全体人员受到极大震撼。陈毅成功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了革命正气。

朱老总对陈毅的举措大为赞许,宣布以后这支队伍就由他和陈毅共同领导。

在行进大庾县城后,陈毅协助朱老总再次整理部队,大力强调并完善纪律,重新登记党团员,并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将一些干部派去连队。

至此,这支南昌起义队伍重整旗鼓、焕然一新,成为了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

陈毅实践并推进了部队的政工建设,是一位了不起的开拓者。

在1928年的湘南起义中,我们也能在起义部队中看到陈毅的身影。他凭借自己的指挥才能,迅速攻占宜章和郴州。

战斗胜利后,他被任命为郴县县委书记,开始亲自做群众工作。他走遍了县城下各个乡镇,到百姓中间作演讲,发动大家加入革命队伍。

陈毅还在这里建立起地方武装,首次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在之后的战争中,陈毅继续用自己的才能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取得无数胜利。

在陈毅元帅的征战史上,他还有一位“黄金搭档”——粟裕大将。自南昌起义到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屡次合作夺取重大战果,并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上下级关系。

秘密电报

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更是数次请求陈毅与自己同任职、共进退,成就我军战史上的一则佳话——“陈粟之间不加点”。

文章开头提到的,华中军区三位首长向主席发出的联名密电,也与陈毅和粟裕有关。

虽然陈毅和粟裕是关系非常好的搭档,但是在战术指挥问题上,有时两人难免有不同看法,还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那是在1946年,老蒋召集数十万大军包围解放区,解放战争就此打响。

其实在老蒋再度发动内战之前,毛主席就预料到这种情形,准备打一场大胜仗,逼蒋求和。

在这一计划的具体执行上,陈毅和粟裕有不同看法,为此发生了好几次争执。

最后华中方面的几位首长看不下去,认为要是再让两人这么吵下去,华中和山东部队就会分开,然后遭到各个击破。

于是,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三位首长,便绕过陈毅,向中央发了这封电报,把情况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后,觉得他们三人说得有理,便下了这样的命令:让陈毅、粟裕两人及其部队,一直会合到一处,尽量不要分开。

这样,粟裕就能当面劝说陈毅,让他早下决心,也便于部队的统一指挥。

在毛主席的劝说下,陈粟总算达成一致。两人继续合作,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0 阅读:2

历史大家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