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胡萝卜积肥,他还特地在村口的三岔路口见了个茅厕,算是积德行善,给村里做了好事。
一时间,父亲在村里的声望大涨。
胡萝卜对土壤的要求很高,松软的沙土最适合种植,只可惜,我家没有这样的土地。
种胡萝卜的土地是水泡地,属于那种做田水不足,做旱地又淤水的田地。全家精心打理,将板结的泥块敲碎,这才种上胡萝卜。
每天又是粪水又是塘水的淋,胡萝卜才渐渐的长起来。
没想到,到了收获的季节,拔出来的胡萝卜很不理想,长得坑坑洼洼,歪瓜裂枣。由于土地板结,胡萝卜就像是种在石子地,卖相很难看。
收获的季节,天刚蒙蒙亮,全家人就起来收萝卜,到中午的时候,收了满满两箩筐,母亲踩着单车驮到黎塘镇上卖。
直到天黑,老妈又驮着两箩筐胡萝卜回家。“萝卜卖相不好,卖的人很多,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母亲十分无奈,父亲当夜无话。
又试着去卖了几次,每次都卖不动,也就懒得去收胡萝卜了。采来喂猪,猪吃不了那么多,四五亩的胡萝卜全部烂在了地里。
农民致富的心并不会死,过了几年,父亲改种荷兰豆,收获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卖相的问题,两毛钱一斤,依然卖不出去。农民的信息总是滞后的,当他们感觉种什么赚钱的时候,什么就会烂大街。有些人会反其道而行之,算是一种博弈,但是真的变得那么精明了,农民还是农民吗?
所以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人能调控全国的农业生产,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浪费,农民也能有一份保障。
现在的供销社,立足于大数据,有望解决这种老大难的问题。只有国家才会真正关心农民问题。
一度有私营企业想解决这个问题,大如阿里等电商平台,最终也无法摆脱资本逐利的本性。调配全国的农业物资,那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可是商人要的是立竿见影,要的是利润率,没有商人有那个耐心和魄力,去等待一个“千秋”。
其实,农民要的不是一个卖杂货的小卖部,而是要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能解决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所有环节问题的平台。
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战略物资问题,共同富裕问题……如果能搞好供销社,这些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搞好供销社,不亚于打赢一场全国性的大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