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极米CEO钟波现身罗永浩直播间之后,又一位投影行业的大佬选择了直播带货。
4月30日,劳动节前一天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作为“神秘大咖”亮相海信电视天猫官方旗舰店直播间,为海信激光电视“带货”,这也是其直播首秀。
没有华丽的台词,没有浮夸的表情,作为一位“理工男”背景出身的国企老总,镜头面前的周老板更多地表现出了稳重的气质,比如周厚健直言
“海信不是一个善于吹牛的企业,海信做激光电视多年,在激光显示技术上研发得很深,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上也一直坚持用电视的标准来做激光电视,希望大家多多购买,多多体验海信激光电视。”
“在中国企业做电视的老总中,我大概是时间最久的一个,我从38年前就开始做电视,可以说干了一辈子电视,我对电视的追求一直比较高,最后还是推荐激光电视”。
受疫情影响,原本在后方排兵布阵的CEO们,不约而同地把战场迁移到直播间。薇娅、李佳琦等流量网红一场直播下来动则几个亿的销售额让很多企业看得直流口水,但是,直播带货是否适合每一个行业?这还得打一个问号。
淘宝作为平台方,自身不生产产品,为了打造“直播带货风口”,自然就会略过“货”这一层,强调人和场。
人自然是“李佳琦”等网红主播,场则是直播间,不过李佳琦本身就和淘宝平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数据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目的就是树立直播带货标杆。
其实我们从淘宝直播的各类PR稿件就能初窥端倪,淘宝直播诞生以来,公开场合的PR稿一直在强调直播带货“重构人、货、场的场景云云”,仿佛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营销创新。
但是,直播带货自始至终也从未跳出过经典的营销学入门的4P理论:
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取其开头字母,意思为产品,价格,渠道,推广。
直播带货最为关键的亮点并不是直播,也并非网红,而是货,即产品与价格的组合。更细说就是产品的品类、设计、技术含量、供应链、价格体系制定等一系列组合拳,最后一步才是直播。
以李佳琦为例,李佳琦背后的团队能够从品牌方处拿到全网最低价,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成功了一半。
如果你的产品能够拿到比李佳琦更低的价格,你就成功了一半。
再比如,小米的前几代产品,极高的性价比,友商三四千的定价,小米1以同样的配置,低于同行手机一半的价格1999横空出世,一场发布会带货几个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一点都没错。
退一步讲,你的品牌足够响,在直播中价格足够低,换哪个主播都不会差。好主播的优势是能够放大产品的卖点。
所以,直播带货揉碎来看,也只是4P理论中的渠道和推广罢了。做好产品才是最伟大的营销,在做直播带货之前可能你得想清楚,你的产品足够有竞争力吗?
这个世界上好的产品总是稀缺资源,绝大部分还是同质化的产品。大多数同质化的产品也得找渠道卖出去。
那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投影行业是否适合直播带货?
其实这里可以拆开两个词来看:
直播和带货
先说带货,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①直播渠道费用是否低于原有的渠道费用,别指望招两个主播在镜头面前挤眉弄眼“OMG”就能把或卖出去,要知道李佳琦可是淘宝扶持的典型和标杆。你先核算一下,是否有实力组建一个几百人的团队为这两个主播服务再说。如果可以,那么,则商业逻辑成立。若不能,直播带货只是一个伪命题。
②如果你走的是项目或者经销代理渠道,直播是否会冲击原有渠道商的利益?直播带货和电商没有本质区别,降价一时爽,一直降价一直爽,通过降价带来的消费者,肯定也会因为涨价还回去。
此外,如果是高价值的激光电视、工程类产品是否适合电商渠道布局,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就有了讨论。
比如,格力空调,即便是董明珠这样的大佬亲自带货,一场直播下来销量也不过二十来万,你能说董明珠没有李佳琦薇娅影响力大吗?主要还是因为格力大家电重心在线下渠道,直播间所销售的产品也没有太多实惠,观众自然就当是看个热闹罢了。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直播也并不一定要带货,也能带带品牌露出。特别是初创型品牌CEO们出镜,既是对产品的科普和能力的背书,也加强了品牌输出的能力,更何况疫情影响下,还能省不少市场费用呢。
比如,海信CEO周厚健就不是冲着带货去的,直接从技术角度科普激光电视的“特别重要的好处”。
周厚健说:“海信激光电视一是色彩特别好,激光电视的色域,即人眼能看到的颜色频谱的范围是最大的,所以激光电视的颜色最好不是吹牛的话,不是一句自我标榜的话,而是一句有科学依据的话;二是激光电视确实护眼,看相同时间的电视,看激光电视的话眼睛不疲劳;三是临场感非常好。”
直播带货在线上打得火热,而另外一头,阿里巴巴还启动了新零售战略,其本质上是从线上往线下转移,毕竟线上流量见顶,线下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