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将军被害的当天晚上,叛徒们害怕了,哭泣,互撕,推卸责任

心言聊历史 2025-04-08 02:40:58

1940年2月23日,春节刚过,吉林蒙江县的气温低至零下40多度,在深山雪林中,杨靖宇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1931年9月18日,国家陷入危难,我党义无反顾承担起了历史重任——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杨靖宇就是这个时候被派往南满的。

他本是河南人,自带干粮跋山涉水4000多里来到这里时,磐石的游击队已经陷入了最艰难的时刻,杨靖宇毅然决定扎根于此。

1932年,他将南满地区的抗日烽火再次点燃,将当地的游击队改编为南满游击队。从此,杨靖宇就带着他的南满游击队在白山黑水间与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四年后,杨靖宇的队伍有了新的称号,叫做东北抗日联军,他也成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总指挥。

将根据地设在东北的林海雪原里,杨靖宇带领队伍建立了数十个密营。密营里藏着大天地,营房、水井、哨所、仓库、战壕、石炕、被服厂、兵工厂、医院、菜地等一应俱全。

有了这些密营,杨靖宇带着战士们进行过百余次战斗,粉碎过敌人无数次围攻,让游击队越打越强,声威遍及了整个南满。

杨靖宇将军

如此一来,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作为战略基地的梦想即将破灭,为此于1938年调动了6万多军警对杨靖宇队伍展开了“大讨伐”。在战斗环境日趋艰难的情况下,一师师长程斌带着手下115人投敌叛变,把恩师杨靖宇逼入了绝境。

日军官岸谷隆一郎非常满意,这是他们“讨伐”抗联队伍以来第一次有了“收获”。岸谷隆一郎立即“甄选”了29人编成了“程斌挺进队”,专门追踪杨靖宇,以达到“消灭”抗联的目的。

转性后的程斌何其歹毒!他第一时间就带队一口气摧毁了杨靖宇一手建立起来的70多处密营,导致抗联队伍的补给戛然而止。

从这以后,杨靖宇所带领的抗联队伍弹尽粮绝,战场上也从主动变成了被动,甚至处处被日军围追堵截。

1939年,东北抗联一路军迎来了最艰苦的时期。他们被40000多日伪军层层包围,天上的敌机飞来飞去,地上的枪炮待命而发,杨靖宇带着300人的队伍硬是突出了重围。

但是,敌人太多了,甩掉一波又遭遇一波,他们的目的就是不给我抗联战士喘息的机会。

1940年初,杨靖宇的队伍再次被日军包围。为了保存实力,他决定分散突围,结果队伍被打散了不少,最终回到他身边的只剩下了60多人。

目光所及,每个人的面孔都刻进了杨靖宇的脑海,他伸出手,接着就有60多只手伸了过来。杨靖宇笑了,他对这60多人依然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番打探与考察,新的突围计划出炉了。

然而这天,他一手养大的张秀峰说,他想为队伍突围去找点粮食。杨靖宇不知是谎言,便点头同意了,还叮嘱他早去早回。殊不知张秀峰却带着9000多块钱的部队资金和一些装备,还有杨靖宇的战略部署去投了敌。

这样的恩将仇报让杨靖宇痛彻心扉,他将自己的嘴唇都咬出了血。

那年,14岁的张秀峰差点就冻死在了东北的街头,是杨靖宇收留了他,将他带回抗联,给他饭吃,教他识字,教他射击,还教会了他吹口琴,长大后成了警卫排长又时刻跟在他身边,这不是儿子已经甚是儿子了。

张秀峰这一投敌,杨靖宇的突围计划不但直接破产,就连整个队伍都暴露在了敌人面前。

看了张秀峰“献上”的杨靖宇的战略部署,敌人进行了严密封锁。为了再次保存实力,杨靖宇只好依然分兵,以至于他的身边只剩下了20多人。

弹尽粮绝之下,就连这20多人也迅速骤减,到1940年2月15日,杨靖宇的身边还有7个人。

这天,杨靖宇端着一碗用雪水搅成的糊糊,和战士们分享着。看着每个人都喝下一小口后,他十分沉静地说:

“假如我们都牺牲了,大家也不用怕,我们的事业还会有人继承,我们最终是会成功的。”

敌人依然追着他们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5名战士相继牺牲,最后剩下的两人也在寻找食物的路上被敌人杀害了。

那一天是2月18日,杨靖宇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都没有再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啃树皮,嚼草根,咽棉絮来充饥......

2月22日,蒙江县的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被困在深山雪林中的杨靖宇迎来了他生命的倒数第二天。

叛徒张秀峰

他已经好些天没有进食了,为了突围,鞋子也跑掉了一只,整只脚都冻坏了,杨靖宇急需粮食和棉鞋这两样补给。

他绝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到附近山中去寻找砍柴的山民,请他们帮忙弄点补给。当看到四个山民时,杨靖宇认为自己的运气太好了,对当地百姓的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他不惜亮明自己的身份,请他们给予帮助:“我是抗联,恳请你们帮忙弄点粮食和一双棉鞋。”说着,杨靖宇就把身上仅有的钱递了过去。(当时日军不准上山的百姓携带粮食,自己吃也不行)

这时,名叫赵廷喜的“山民”看了看杨靖宇的脚,说道:

“我劝你还是去投降吧,对投降的,满洲国不杀。”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

杨靖宇反问赵廷喜道。

看杨靖宇不愿意投降,赵廷喜又说会帮忙带食物和棉鞋,并约定了等待地点。

然而,自从见了杨靖宇,赵廷喜的脑子里就全是丰厚的举报奖励,他立刻就去举报了杨靖宇。

很快,日军包围了那匹山,杨靖宇再次面临突围。他光着一只脚,一口气狂奔了20多里路。跑到蒙江县三道崴子的时候,他再也跑不动了。

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杨靖宇听到了岸谷隆一郎的喊话:“只要你投降,就有高官厚䘵给你!”

还没等他话音落下,杨靖宇抬手就回应了一串子弹,并用尽力气喊道:

“无需多说,我将抵抗到底!”

这是杨靖宇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时间是1940年4月23日下午。

见劝降无效,岸谷隆一郎将手一挥,被编入程斌挺进队的张奚若立即上前,只听见一串呼啸声过后,杨靖宇倒在了血泊中,时年35岁。

那天晚上,叛徒们聚在一起开“庆功宴”。因为张奚若亲手打死了杨靖宇,日本人赏了他30块银元,他做东请客。

饭桌上,张奚若甚是得意,他对自己的枪法一再吹嘘,全靠他,大家才有今晚的酒和肉。

程斌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他开始推卸责任,觉得自己是有苦衷的,要不是母亲被日本人扣押了,或许自己也走不到这一步,你张奚若也太过狂妄了。

酒过三巡,张奚若越发放肆。

这时,有人开始嘤嘤哭泣,或许是他们还念及杨靖宇的好,在张奚若的嘴脸下,心神不宁。

或许是害怕了!

张秀峰一把将手中的酒杯摔得粉碎,走到张奚若面前,狠狠地说道:“你不会有好下场的!”

完了,他径直离开了饭桌。

最终,叛徒们的“庆功宴”不欢而散。

第二天,岸谷隆一郎为了保证击毙之人就是杨靖宇,遂叫张秀峰前来辨认。

“只有这个被杨靖宇一手养大的“义子”才不会认错”,岸谷隆一郎底气十足地说。

张秀峰领命而来,但他无论如何都不敢靠近,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便点头默认。

日军一定要搞清楚杨靖宇在弹尽粮绝之下,如何生存了那么多天,还战斗力十足,于是残忍地解剖了他的遗体。当看到胃里只有草根、树皮、棉絮,却没有一粒粮食时,岸谷隆一郎沉默了,睹其壮烈,他感叹道:“大大的英雄!”随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日军战败后,程斌反转打死了几名日本兵,侥幸混入我军,过了几年舒坦日子,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1951年的一天,程斌和另一名抗联的叛徒在街上巧遇,二人互相举报,结果纷纷被阵法。

张秀峰选择了隐姓埋名,最终躲过了惩罚。1983年,当他浮出水面时,事情已经过了追诉期,已入花甲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后,说出杨靖宇是被张奚若亲手打死的,之后他又一次消失了,后来再没出现过,可能他也觉得没脸见人吧。

赵廷喜是直接导致杨靖宇牺牲的人,他用山民的伪装取得了杨靖宇的信任,以给他带粮食为由约定了见面地点,然而他带来的却是众多的日伪军,致使杨靖宇壮烈牺牲。

赵廷喜的结局是罪有应得,他于1946年被押至杨靖宇墓前枪决。

最可耻的依然是张奚若。

肃反时期,张奚若已拖家带口,吓破了胆的他赶紧和叛徒王佐华订立盟约,以照顾对方母亲为由让其入狱。王佐华思虑再三,点头答应,张奚若逃脱了惩罚。

这个叛徒苟延残喘地一直活着,直到1984年还有记者去采访过他,但他拒不承认参加过抗联。

然而无论承认与否,叛徒都是可耻的,而杨靖宇将军的牺牲,却幻化成一种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清明时节,追思先烈,谨以此文,作为怀念。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