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王健凡
在当前国内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华为、鸿蒙和算力等关键词常常引发市场的无限遐想。
拓维信息作为一家同时涉足上述多个热门领域的公司,自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2017年起,拓维信息搭上华为云生态的快车,在华为概念和算力租赁等热点的推动下,拓维信息在2023年初成为市场热捧的"大牛股",一时风光无两。
尽管2022年公司出现亏损,但在AI浪潮的背景下,拓维信息的股价仍然从年初的6.63元/股一路攀升,最高触及23.2元/股的高点。
不过,现实很快给这轮热潮浇了一盆冷水。
再度增收不增利
8月20日,拓维信息披露2024年半年报。
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61.07%;但归母净利润仅为333.5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4.2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6亿元。
同时,随着市场热度消退和业绩下滑,拓维信息的股价随之大幅回调。
截至2024年8月21日,公司股价收于9.48元/股,总市值约119亿元,较去年高点早已腰斩。
这一走势与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新宇此前设定的宏伟目标形成鲜明对比——他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未来十到二十年内,公司将力争实现市值增长10倍。
或许,当前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仅有300余万元的净利润,能否支撑起拓维信息的百亿市值?
创始人商海沉浮二十载
拓维信息自成立以来,其业务重心经历了多次转变。
公司上市之初,主营业务集中在软件开发和无线增值服务。然而,这两个领域的市场竞争激烈,拓维信息难以在其中确立优势地位。
2009-2011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拓维信息顺应趋势,将业务重心转向教育和游戏领域,试图开拓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成为公司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在"信创"背景下,拓维信息正式成为华为云"同舟共济合作伙伴"。
几经折腾,目前拓维信息的业务还是略显繁杂。根据公司官网的介绍,拓维信息是中国领先的国产软硬一体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业务范畴涵盖软件/考试服务、智能计算、开源鸿蒙操作系统。
一家如此“善变”的企业,其背后创始人的故事也颇为曲折、精彩。
1988年,怀揣着河海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文凭,李新宇本可以在湖南省电力研究所安稳度日。
1994年,也许是厌倦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李新宇投身商海汪洋。创业伊始,他如同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一般,在软件开发和销售之间奔波。
1995年,在邵阳邮电局推销软件时,李新宇结识了时任局长王建根。这次偶然的相遇,成为了他事业的转折点。
1999年,中国移动独立出来后,王建根便出任湖南移动首任总经理,在位长达十几年时间。
有了王建根的"帮忙",李新宇的生意如鱼得水。
日后披露的司法材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拓维信息与湖南移动公司的业务往来日益密切。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李新宇总能得到王建根的鼎力相助。
据《财经》杂志报道,王建根2000年调任湖南移动公司总经理后,将移动的增值业务几乎全部交由拓维信息承接,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2008年,拓维信息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彼时,公司的主营业务仅包括软件业务和无线增值业务,而这两类业务中,湖南移动公司均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直至2014年,拓维信息一直保持着湖南移动公司第一大客户的地位。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2015年5月5日,反腐风暴袭来。王建根落马,李新宇与公司"二把手"宋鹰也被协助调查。
多年来精心编织的利益网络,一夕之间分崩离析。为了"消除影响",湖南移动公司切断了所有与拓维信息的业务往来,曾经的摇钱树瞬间枯萎。
迟至2018年10月,李新宇和宋鹰才收到了"相对不起诉"的处理结果。
尽管经历波折,李新宇和宋鹰在公司的地位依然稳固。
目前,李新宇作为公司董事长拥有公司11.78%的股份,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宋鹰虽不在公司任职,但仍持有公司7.23%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
不过,宋鹰的麻烦并未就此结束。
据澎湃新闻报道,宋鹰被妻子指控家暴一案已由长沙市雨花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检方认为应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讽刺的是,宋鹰在去年6月25日回应澎湃新闻时称妻子的家暴指控“根本不属实”:“她说的话都是臆想出来的”。
研发乏力销售高企
回到业务层面来看,抛开行业迎来风口的大背景,拓维信息近年来在资本市场的高人气,主要恐怕还要归功于它紧紧抱住了华为的大腿。
自2017年12月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以来,拓维信息逐步加深了与华为的合作。
从参与湘江鲲鹏生态基地建设,到成为"昇腾万里伙伴"、参与鸿蒙生态建设,再到旗下开鸿智谷成为华为Open Harmony生态使能伙伴,拓维信息在华为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一定角色。
然而,背靠华为,真的能让拓维信息"好乘凉"吗?
分析拓维信息在这一合作关系中的定位,可以看出该公司更类似于华为生态的“分包商”。借助华为的芯片和系统,拓维信息打造服务器、PC主板及软件云服务系统,再搭建软硬件一体化模型服务华为生态。
简而言之,尽管拓维信息对外强调双方是"联合"关系,但实际上,它并未掌握核心技术,在华为相关业务中更多扮演着分包商的角色。无论是云软件服务业务还是自主品牌服务及PC业务,所有与华为相关业务的核心技术都归属于华为。
这一点,从研发来看就比较明朗。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26亿元,同比增长6.09%。
这一研发投入水平,不论从绝对值来看,还是从同比增幅水平来看,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8月21日披露中报的18家软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规模是1.5亿元,平均增速为9.3%。
研发投入的欠缺,导致拓维信息难以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反映在其高企的销售费用上。
今年上半年,拓维信息的营业成本同比激增83.39%至14.2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大涨42.16%达7523.72万元。
总体来看,尽管拓维信息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新兴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抓住了机遇,但公司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公司两大主要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信息技术服务及软件业务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1.31%,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务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5.62%。
这种利润压缩的趋势值得警惕。
表面上看,拓维信息似乎能够依托华为的强劲表现而安然无恙。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过度依赖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拓维信息而言,华为既是重要供应商,又是主要客户。这种双重依赖使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
如何平衡风险?如何在依托大型合作伙伴的同时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