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拒绝取悦文学圈

论史近现代 2024-11-09 01:19:55

作者:池莉

我的写作,一直都只是与自己天生的热爱,自己生命的成长,自己的内心情感,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自己世界观的变化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坛所发生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关系。

想当年,面对八十年代文坛流行的各种形式的探索,我都觉得可笑,觉得有一点小儿科,觉得外国文艺思潮及其文本形式和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学思想脉络有着本质的差距。当时我也如饥似渴地阅读翻译作品,也觉得人家的东西,像《等待戈多》什么的,的确有点意思。

我承认和欣赏别人的精彩,但是一旦面对自己的写作,我就非常冷静了。我当时的文学意识是:摆脱了漫长“文革”环境的中国文学,至少首先应该有一个对于假大空话语的反动和纠正,有一个对于中国人个体生命的承认、尊重、歉意和抚慰,有一个对于中国人本身七情六欲的关切,有一个对于在逼窄的意识形态下的窘迫且贫困的现实生活的检讨和指责。

八十年代,对我震撼最大的是读者对我的接受和认可,《烦恼人生》发表之后,我乘坐去武钢的轮渡,被武钢的职工们认了出来,整条船一片欢呼,二楼的人们使劲跺脚与一楼呼应,有人当即为大家背诵《烦恼人生》的片断。

在波澜壮阔的长江上,迎着初升的灿烂朝霞,听着自己的小说被传颂,看着几百人向你扬起真诚的笑脸,太好了!这种感觉实实在在地让我激动和狂热,真是太好了。它对于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激活毫无疑问地超过了所有的文学奖、专家评语和所谓的历史评价。

我的创作原动力从哪里来?我想,它的绝大部分从我自己的生命中来。对于一个几乎在童年就选择了文学的人来说,我很高兴自己首先不是从书本和学理那里来认识世界,换句话说,不是从人类社会已经规整的、梳理的、逻辑的和理论的地面建筑来认识这个社会,而是从这幢建筑的最底层———地表之下,那最原始最毛糙最真实的生命发端处体会和领教这个社会,这种亲身的体会和领教对于个人生活来说虽然充满辛酸和苦涩,同时却也充满了文学因素和写作动力。

前些日子读朱学勤的《书斋里的革命》,在读到下放知青聚集在一起,狂热又盲目地阅读与探讨整个世界的时候,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我的年龄比“六八届人”还要小几岁,我只能牵着大哥哥大姐姐的衣角玩。想当年,深夜在那昏暗的知青小屋,我听着老知青们的高谈阔论,激动得发热病一样一阵阵寒颤。

虽然后来我没有进入一个系统的理论调理阶段,但是那种毫无功利的阅读和探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勤奋思考,强大地支持了我的怀疑论,决定了我的文学立场和写作视点。

从我的主观意识来说,我的文学立场和写作视点,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进一步地在向纵深探索和发展。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随着阅读范围的开阔和阅读质量的增加,随着思想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增强,我越发感到地表以下生活的真实和深厚,深邃和奥秘,是中国这幢大建筑的坚实基础和生命核心所在,其纹理之缜密和结构之复杂是所有的现代高科技和人文理论难以描述和再现的,惟有文学能够贴近,惟有文学能够表达人性的温情的关怀。

我穷尽此生的写作,大约都难以表现这种生活形态的九牛一毛,因此我不会改变的。我是一个笨人,能够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情,那就不错了。读者感到的变化只是小说的取材、结构、语言之类的变化,都是技术改变,不是内核的改变。我当然不能总是写同样的小说;小说是手工艺术,每个作品的形态一定要不同才有点意思。

我生活在中国社会,我不高估小说的作用。我更不会在小说中作秀去提升生活。《生活秀》结尾我没有故意提升,那就是生活本身。我从来都认为生活用不着作家去提升,我努力要做的只是沉潜。我希望自己沉潜到中华民族的最深处,然后用中国文字去展示那最深处的光景。

我以为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本身就蕴含着人类所有的意义,文人化的提升奶腔奶调的,往往只是在圈内叫好,而被敏感的读者嗤之以鼻。我从写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打算在圈内讨好,我不容忍我自己惟一的热爱受到名利的玷污。并且,这么些年来,在文人圈内喋喋不休讨论的“提升”呀,“精神家园”呀,“思想深度”呀,彼岸的指向到底是什么?将什么提升到什么程度?至今无人说出一个所以然。

我曾经有幸聆听过有关作家的言论,也曾经心怀叵测地提过一些问题,很不幸,我发现有些人很空洞很混沌很口是心非。说说大话其实也就是想图个知识阶层的喜欢,博个名利而已,因为谁心里都明白,历史和文学奖都是知识阶层决定的;而博得老百姓喜欢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还有背上小市民名声的危险。

所以说,文人的恶俗其实表现在媚雅。我坦率地说,我可不想做个恶俗的作家。我还想更坦率地说:如果小说真的能够提升生活的话,那我们今天的生活早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了。

我们谁能够不是小市民?谁能够不出没于市井?你以为你是谁?刚刚提着裤子从臭气熏天的公共厕所出来,就装出一副精神贵族的模样,说:你们这些小市民。

说实在的,这种虚伪真让我恶心!我的一个表亲,家大口阔住房拥挤的工人家庭出身,读完了博士,有了不错的工作,好几次得意地说他现在已经拥有两居室的住房了,可以经常在书房读书了,所以他终于不再是小市民了。苍天在上,可怜可怜我中华民族吧。有了巴掌大的住房就不是小市民了,多么无知啊!

二十一世纪了,我们的文化人竟然还如此浅薄,如此缺乏人本意识,满脑袋瓜子封建文化的等级观念,我只能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我当然不会介意别人说我是小市民或者说我是世俗的作家,我永远不会否认自己的胎记、皮肤和头发的颜色以及自己生存的历史环境,不会否认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哪怕我住上了六居室呢———这一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