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大国鉴史
编辑|大国鉴史
都市霓虹下的迷失与寻找:解读《好东西》中的女性叙事2024年华语电影最佳,或许可以提前锁定。邵艺辉的《好东西》,豆瓣9.1分的高评价,像一枚深水炸弹,在影迷圈炸开了锅。
它究竟好在哪里?又为何能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都市爱情电影,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当代都市女性在情感、生活、社会规训下的迷失与寻找,以及最终走向自我救赎的曲折路径。
一、打破刻板印象,呈现真实的都市女性图景
《好东西》的成功并非偶然,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下都市女性的情感脉搏。电影院里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惊叹,并非简单的娱乐反应,更体现了观众对电影所呈现的真实都市女性形象的共鸣。
与以往华语爱情电影中单一、扁平的女性形象不同,《好东西》中的女性角色更加立体、丰满,她们有自己的事业、欲望、焦虑,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这种真实性,正是它引发广泛关注的核心原因。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例如单亲妈妈必须苦大仇深、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等,展现出女性在都市生活中多元化的生存状态。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女性力量的肯定。
二、人物群像:三个女性的交织命运与自我成长
王铁梅,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身兼公众号写手和职场女性的双重身份,在繁忙的工作和育儿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我的追求。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美母亲”,也会因为工作和生活琐事而焦虑,但她对女儿的爱是真挚而深沉的。
小叶,一位热爱音乐的女孩,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经历了情感的波折和现实的考验。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交织在一起
展现了当代年轻女性在情感和事业上的迷茫与探索。王茉莉,王铁梅的女儿,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00后女孩,对未来充满憧憬,也对自我认知感到困惑。她在写作中寻找自我,也在与母亲的相处中逐渐成长。
这三个女性角色,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却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社群。她们彼此扶持、互相理解,在彼此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铁梅在小叶最脆弱的时候给予她温暖和支持,而小叶也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王茉莉的成长。她们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朋友或家人,更像是一种互相救赎的同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王铁梅鼓励女儿追求自己的兴趣,即使不做观众也无妨;她直面自己的性需求,认为单亲妈妈也可以快乐自然;她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展现了当代女性的坚韧与独立。
小叶在情感的迷茫中不断探索自我,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现实的妥协,体现了年轻女性在情感道路上的成长与蜕变。王茉莉在写作中寻找自我,也在与母亲的相处中逐渐成熟,她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00后一代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三、男性角色:社会规训的体现与反讽
与三位女性主角鲜明的人物形象相比,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则显得相对模糊。王铁梅的前夫,在离婚后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对过去在家庭中的角色转变感到后悔。
他试图在女儿面前展现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却遭到了女儿的反驳,这揭示了传统社会对男性角色的期待以及其内在的矛盾。
男医生,与王铁梅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却不愿意发展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这体现了部分男性在情感中的回避和不负责任。王茉莉的男同学,外强中干,擅长用举报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反映了社会竞争环境下部分男性的扭曲心理。
这些男性角色并非简单的反派,他们更像是社会规训的产物,身上带有明显的社会烙印。王铁梅的前夫,代表了传统观念中对男性“一家之主”的期待,却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方向。
男医生,则体现了部分男性在面对情感责任时的逃避心理。王茉莉的男同学,则展现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部分男性为了获得优势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电影并没有对这些男性角色进行简单的批判,而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展现了社会规训对男性的影响,以及这种规训对两性关系造成的扭曲。
电影中,赵又廷和章宇饰演的两个男性角色,贡献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雄竞”场面。他们熟练地引用上野千鹤子、波伏娃等女性主义理论,看似是在反思男权,实则更像是一种伪装,是男性在面对女性崛起时的一种技术性后撤。
这种表面认同、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的行为,更凸显了男权结构性压迫的顽固性和隐蔽性。
四、社会规训与女性的自我救赎
《好东西》中,社会规训无处不在,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女性的身心。对单亲妈妈的偏见、对女性性与情感的压制、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这些都是社会规训的具体体现。
王铁梅在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单亲妈妈必须过得很苦吗?》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被评论区骂到自我怀疑,这正反映了女性在表达自我观点时所面临的阻力和挑战。
即使在网络空间,女性的声音也常常被忽视、被曲解、被攻击。现实生活中,女性所面临的社会规训更加严峻。年龄焦虑、容貌身材焦虑、经济焦虑、养老焦虑、自我实现焦虑……这些焦虑像无形的枷锁,困扰着无数女性。正如电影中展现的,即使是事业有成的王铁梅,也会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然而,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并没有屈服于社会规训,她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去突破,去寻找自我救赎的路径。王铁梅的独立自主、小叶对情感的理性看待、王茉莉在探索自我认同过程中的成长,都是她们对抗社会规训的体现。
王铁梅并没有因为离婚而自怨自艾,她努力工作,用心抚养女儿,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生活。小叶在经历了情感的波折后,逐渐认清了自我,不再盲目地追求爱情,而是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王茉莉在写作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也在与母亲和其他女性的互动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场景之一,是王铁梅在与小叶吵架后的道歉。小叶说“你又不是我妈,不必逼自己承担那么多”,王铁梅却说“总要有人对你说句对不起”。
这句简单的台词,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互助精神。它表明,女性之间的救赎,并非来自男性或男权的让步,而是源于女性群体内部的理解、支持和共情。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茉莉对小叶说:“你的眼睛又美又亮,你怎么看我都没关系,我喜欢被你这样看着。”这并非一个孩子的童言无忌,而是女性之间互相欣赏、互相肯定的力量。茉莉的这句话,也象征着女性之间互相疗愈的可能性。
五、电影的艺术表达:幽默、克制与温暖
《好东西》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深刻的主题,还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电影的叙事流畅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却又避免了过度口语化带来的轻浮感。
电影中穿插的幽默桥段,恰到好处地缓解了影片的沉重感,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王铁梅与鼓手老师之间关于“撕破内衣”的对话
既真实又有趣,展现了成年人情感的复杂性。电影中还运用了一些巧妙的蒙太奇手法,例如小叶带着茉莉听各种声音的片段,将三个女性的命运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也展现了王铁梅作为母亲的细腻和温柔。
电影的台词也值得称赞。没有矫揉造作的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的哲理,而是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
王铁梅对女儿说的“作文可以不写,但不能撒谎,要对自己诚实”,以及她对小叶说的“总要有人对你说句对不起”,这些看似简单的台词,却直指人心,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整体的基调是克制而温暖的。它没有对社会规训进行激烈的批判,也没有对女性的困境进行过度的渲染,而是用一种平和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
这种克制,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引发观众的思考。
六、结语:对当下社会与女性的意义
《好东西》的出现,无疑为华语电影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电影。
它鼓励女性打破社会规训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我价值和幸福。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给予女性更多理解和尊重。
电影中,王铁梅鼓励女儿上台表演时说:“如果我们不出声,我们就不会挨骂。但我们还要在社会上生活这么久,我们总会暴露的。”
这句话,不仅是对女儿的鼓励,也是导演对所有女性的呼吁:要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会面临批评和质疑,也要坚持表达自我。
《好东西》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既关注了女性的困境,也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它既批判了社会规训,也传递了温暖和希望。
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引发观众对自身和社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部电影的出现,或许并不能立即改变什么,但它像一颗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终将生根发芽,
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它是一部早就应该出现,最终也出现了的新电影。它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见,因为它所讲述的故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文艺,却不自恋;它搞笑,却不尴尬;它疗愈,却不煽情。它是好东西,也是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