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云老师在40余部电影和40余部电视剧中饰演角色,全部是中老年女性,在影坛享有中国“第一大娘”的美誉。
曲云老师是位“红小鬼”。
曲云的父亲叫曲宝川,中共地下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曲宝川以红白喜事吹鼓手的身份深入敌后从事传递情报及侦察工作。
在父亲的影响下,曲云13岁参加儿童团并担任团长。
曲云回忆起在儿童团的日子:“我们儿童团的都认字,每天配一个妇救会员,她们看着人,我们就拿着路条到乡公所,看来人究竟有没有问题……秋天送公粮,我拉着下车,父亲在后面推,下了大雨就在树根地下趴着,还防着被鬼子发现……”
这是最鲜活的战争年代场景,可惜没有搬上银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结婚三天的曲云毅然报名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1956年,曲云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专业演员。
曲云先后在《奇袭》《长空雄鹰》中饰演“阿玛尼”。影片在朝鲜放映,她慈祥自然的表演征服了朝鲜观众,朝鲜观众认为她就是朝鲜人,1965年,一个叫朴金哲的朝鲜青年,专程来北京认曲云作“妈妈”。
电影《苦菜花》是曲云老师从艺50余年唯一主演的电影,也正是这部电影让观众深深记住了打鬼子除汉奸的“冯大娘”。
尤其是老人家通过遗物认出牺牲的抗日英烈是自己儿子时,她抑制住巨大的悲痛,没有流泪,而是深夜坐在织布机前无声地织布,看哭了亿万中国观众。
曲云在《苦菜花》中塑造的“冯大娘”深入人心,社会影响巨大。文革期间,在只有八个样板戏的荒芜年代,《苦菜花》作为参考片,依然在一定范围内放映,因为观众太爱这部电影。直至今天,这部电影依然让专家感叹:曲云老师的表演“很真实,很生活化。”
老人塑造的母亲形象深入人心,有很强的社会公信力。有商家看到这一点,拿重金请老人代言、做广告,曲云一一拒绝。虽息影多年,但她不愿破坏观众心目中“慈祥母亲”的形象。作为中国银幕的“第一大娘”,曲云老师的形象有很大的商业潜力,但她从未接拍任何一个广告。
《苦菜花》“冯大娘”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曲云老师到晚年也未能走出冯大娘的角色。
老人晚年不幸患上老年那个症,经常在八一厂的院子里捡拾金属垃圾,很多熟人老人已经认不出了,有人关切地问:“您拾这些铁干什么啊?”
老人的回答瞬时让闻者落泪——“送到部队上去,造子弹打鬼子!”
2020年3月23日,老艺术家曲云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