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这名字听着就挺科幻。可最近,广东惠州陈先生一家,却因为这台车上的“科幻配置”——后排娱乐屏,闹心透了。5岁的孩子,手指头被屏幕支架夹断半截。

想想都疼。你说这年头,汽车恨不得把所有能塞进去的屏幕都塞进去,大屏导航、娱乐影音,仿佛没个几块屏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汽车。但问题也来了,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真的安全吗?陈先生买的这台小鹏X9,落地超过40万。按理说,这价位的车,安全配置应该拉满了吧?可偏偏,这块17.3英寸的折叠屏,成了“凶器”。更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小鹏的回应竟然是:“屏幕无防夹功能”。这话听着,怎么就那么...理所当然?这事儿一出,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厂家太不负责任,为了追求科技感,连最基本的安全都忽略了。也有人说,家长也有责任,怎么能让孩子自己乱动这些东西?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也都不够全面。站在厂家的角度,他们肯定觉得,这屏幕设计没问题,正常情况下,谁会把手伸到那个地方去?而且,加装防夹功能,成本又得上去。

毕竟,现在车企竞争这么激烈,能省一点是一点。但问题是,孩子是不可控的。他们天生就对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摸一摸,碰一碰。你指望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明白什么是“机械运动路径存在风险”?这不现实。再说了,安全这东西,从来都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产物。它要考虑的是极端情况,是万一发生意外,能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电梯有防夹功能,车窗也有防夹功能,怎么到了这个“智能大屏”这里,就突然“无防夹功能”了?这背后的逻辑,说白了,还是成本问题。郑州某品牌的技术总监就说了,加装红外感应或者压力回弹装置,成本也就200块钱不到。但就是这200块钱,厂家舍不得出。这让人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段子,说的是程序员为了省几行代码,导致系统崩溃,损失几百万。汽车安全也是一样,为了省几百块钱的成本,可能导致一个孩子终身的遗憾。现在,陈先生提出了10万元的索赔,但厂家只愿意“人道主义关怀补偿”。

这又是典型的责任划分问题。厂家肯定觉得,自己没必要承担全部责任,毕竟家长也有监护责任。但法律上怎么说呢?郑州某律所的合伙人说了,如果证实设计存在不合理危险,厂家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现在,国内对可动屏幕防夹的标准还是空白,责任认定就变得很复杂。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标准,总是慢半拍。新事物层出不穷,但相关的安全标准却迟迟跟不上。这就给了厂家钻空子的机会。说到底,这事儿不仅仅是小鹏一家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家都在拼配置、拼性能、拼智能化,但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想想河南,家庭用车大省,MPV也越来越受欢迎。如果这些车上的“智能配置”,都存在安全隐患,那可就真让人担心了。省消协已经开始调研智能汽车安全了,希望这次调研,能真正推动相关标准的出台,让车企们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时,也别忘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回到开头,陈先生孩子被夹断的手指,恐怕再也回不来了。这就像一个隐喻,提醒我们,在追求“智能”的道路上,千万别让“安全”也跟着断裂。毕竟,科技再炫酷,也抵不过一个孩子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