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反“围剿”前,红军仅拥有一部半电台,无法建立两地无线电通信。
红军起初无电台。1930年除夕,于江西苏区龙冈获首次反“围剿”胜,缴获张辉瓒部电台一部。
红军战士当时不识发报机,不慎损坏,最终仅剩一部收报机可用。
红军总部通报全军:今后缴获战利品,须全部妥善上交,严禁损坏。
龙冈大捷四日后,红军于东崮再次重创敌谭道源师,并成功缴获一部电台。
红军战士们将其完整送达红军总部。自此,红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台。
随后,红军总部组建无线电队,并从各军中选拔了十余名杰出青少年战士,举办训练班,旨在培养专业的报务人员。
无线电队工作包括抄收伪中央社新闻,核心在于监听并判断敌军电台活动,以协助总部掌握敌军动态。
蒋介石首次“围剿”失败后,仍不死心,1931年2月命何应钦率20万大军,采用“步步为营”策略,对我军发起第二次“围剿”。
根据毛主席制定的粉碎敌人“围剿”策略,我军决定首要攻击目标是富田地区的王金钰与公秉藩两师。
红军在东固地区集结,距富田约40里,待敌离开富田坚固阵地,即在行进中将其歼灭。
毛委员与朱总司令指示电台人员,必须全神贯注侦听敌人动向。无线电队严格执行,专注监测敌人行踪。
移驻东固坳上后,20余日内,我们昼夜不停,专注捕捉耳机里传出的每个无线电信号。
5月15日傍晚,成功截获公秉藩师部与其吉安留守处电台的明码通报。
师部台通报:“驻富田,明早启程。”吉安台询问目的地,师部台答:“东固。”意味着,行动即将开始。
无线电队速送情报至总部,毛委员与朱总司令阅后甚悦,随即总部展开临战前的周密筹备工作。
各军依部署向敌进发。16日,第二次反“围剿”首战爆发。
战斗异常激烈。无线电队紧随总部指挥所,于白云山山腰处安置好收报机。
下午,闻白云山下公秉藩师部电台频发“SOS”紧急求救信号。
不久,王金钰师部电台同样发出该呼号,表明战斗已接近尾声。
首战告捷,公秉藩师全歼,王金钰师一旅大部被灭。战后,朱总司令对电台工作给予表扬。
然而,无线电队的成员认为,相较于在一线与敌激烈战斗的红军指战员,他们的贡献显得微不足道。
在毛委员的关心与朱总司令的频繁具体指导下,红军无线电技术队伍历经第二次反“围剿”后,规模得以扩大。
红军凭缴获电台及自培、上海党中央派来和白军转来的无线电技术人员,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网。
6月,无线电队随朱总司令于福建建宁休整期间,红军成立了无线电总队,伍云甫任政委,王诤担任总队长。
总队下设一侦察台及五无线电分队,确保总部与各军、军团及后方的通信畅通,为日后成功粉碎敌人第三、四次“围剿”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1年秋,江西苏区中央局因缴获公秉藩师部的100瓦电台,实现了与上海党中央的远距离无线电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