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有多“抠门”,衣服摞补丁,你敢信

江畔故垒 2025-01-02 09:01:09

在我们的印象里,皇帝是全天下最富有的人,拥有无尽的财富,可挥金如土、锦衣玉食似乎是他们的日常。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些皇帝以“抠门”著称,让人不禁感到惊讶:贵为九五之尊,他们为何会如此节俭?今天,我们就走进那些抠门皇帝的生活,看看他们的节俭故事背后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无奈。

一、宋太祖赵匡胤:从过惯苦日子的皇帝到开创“大宋节俭风”

赵匡胤,北宋的开国皇帝,早年出身于一个没落的世家,历经坎坷的生活让他深知贫穷的滋味,即使黄袍加身,成为一国之君,也难改节俭的习惯。

赵匡胤的宫廷陈设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窗帘是普通的青布,衣服用的是和普通小官员一样的布料,甚至连皇冠上的珠宝都被去掉了,朴素得让后人惊叹。他的宫廷规模更是“低配”:太监只有50多人,宫女不过200余人,这是历代皇帝中相当罕见的情况。

他对自己的节俭原则不仅严格执行,对家人也毫不“手软”。一次,他御驾亲征北汉,正值七夕节,赵匡胤给远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送礼,太后收到的是三贯钱,皇后则只有一贯钱。要知道,那时的一贯钱也不过够买一石大米!

赵匡胤的“吝啬”还体现在对子女的教导上。有一次,他的女儿永庆公主穿了一件孔雀羽毛装饰的华丽新衣觐见父亲。赵匡胤一见大惊,认为这样的装束太奢华,容易引发模仿,于是当场命她脱下,再也不准穿。

赵匡胤的节俭反映了宋初“励精图治”的风气,同时也为后世的君王树立了一个务实的榜样。但“节俭”背后难掩的是大宋财政吃紧的无奈。

二、清道光帝:抠到“龙袍打补丁”的皇帝

要说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道光帝一定榜上有名。他的节俭程度甚至让人怀疑,他真的是皇帝吗?

其他皇帝的龙袍即便再节俭,破了也会换一件新的,而道光帝的办法是打补丁,用“缝缝补补”来继续穿。更夸张的是,他的节俭直接影响了朝廷的官员,群臣见皇帝穿得如此朴素,也不好意思穿得光鲜亮丽,于是整个朝堂俨然成了“丐帮大会”。

不仅在穿着上节俭,他连吃饭也极尽节制。清朝皇帝的膳食按惯例至少要有20道菜,而道光帝一顿饭从来不超过5道菜。甚至重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等庆祝活动,他也一律取消,年夜饭不过是5个简单菜色。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道光帝为凯旋归来的将领们举办“庆功宴”。但宴席上,两张桌子挤了20个人,每桌只有五六道菜,大臣们连筷子都不敢多动,只能多喝水“充饥”。“节俭”的道光帝虽然赢得了“清廉”的口碑,但却无法阻止清朝在内忧外患中的逐步衰落。

三、汉文帝:节俭到自己种地的皇帝

如果说赵匡胤和道光帝的节俭还有些无奈,汉文帝的节俭则完全是主动为之。他以“节俭治国”著称,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让整个大汉王朝进入了简朴的风气。

汉文帝的日常生活可以用“接地气”来形容。他上朝时穿草鞋,一件龙袍缝缝补补穿了很多年。宫廷生活也异常简朴,甚至夫妻二人还会在皇宫里体验农耕生活——自己种田、自己收获。有一次,他想修建一个露台,特意询问工匠造价。工匠回答,大约需要10户人家的财产。文帝当即表示:“这太浪费民力了,还是不修了吧!”

汉文帝在位23年,从未修建过奢华的宫廷园林,也没有大肆增添什么新的物品。他的节俭作风不仅影响了朝廷官员,更传给了儿子汉景帝。正是这种务实的态度,让大汉王朝迎来了“文景之治”,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安定富足的黄金时期之一。

为何“抠门”?节俭背后的深意

这些抠门皇帝的故事看似让人捧腹,但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深意:

节俭治国的无奈:赵匡胤和道光帝的节俭,很大程度上是迫于财政压力。赵匡胤开创的大宋虽然重文轻武,但国库并不富裕;而道光帝身处清朝的衰退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他的节俭更多是一种权宜之计。

倡导务实作风:汉文帝的节俭则带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他通过朴素的生活作风,向全国上下传递一种“与民同甘共苦”的理念,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个人性格使然:这些皇帝的节俭也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穷苦出身的赵匡胤,性格低调的道光帝,还有务实理性的汉文帝,个人经历无疑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