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区崮山镇抢抓山东省全力打造环渤海船舶工业带机遇,立足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和环渤海地区船舶工业重要基地—海工装备智造重镇两大定位,构建起固根强企的综合服务体系,从政策激励、载体平台、服务工作、生活保障四个方面强势发力,助力海工重镇全面起势。
构建“精准扶持、分类倍增”的政策激励体系
打开《崮山镇重点企业联系手册》,里面不仅收录了各企业的基本信息,还明确了责任分包人,确保服务精准到位,不漏一家企业。为确保工作与服务全覆盖,崮山镇精心编制了《崮山镇重点企业联系手册》,“我们通过摸清辖区产业链隐形配套企业底数,寻找潜在产业链发展动力,按照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链、海洋食品产业链、机械加工产业链和户外用品产业链,将镇域内598家企业进行划分。”崮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延芹介绍。
为让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崮山镇创新实施了政策分类与精准扶持策略,对各类惠企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整理,并印制成册,免费发放给企业,大大提高了政策传达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全程跟踪申报,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同时,积极引入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中部知光,为企业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助力企业向市、省、国家创新企业迈进。“我们始终坚持链式思维,通过精准分类和精细化服务,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更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王延芹说。
构建多元联动、协同支撑的载体平台体系
近年来,崮山镇政府创新打造“企业沙龙”为企服务品牌,自2021年1月“企业沙龙”正式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8期,不仅在形式上持续创新,服务内容也不断升级,合作范围拓展至全国,成为推动全镇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企业沙龙”通过整合镇域内资源,积极链接区、市、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实现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全面布局。“企业沙龙”通过与中部知光、九三智库、市贸促会等深度合作,拓宽了企业的合作视野,促进了合作领域的多元化和合作层次的深化,为企业发展搭建起更高层次的平台。
作为企业链上延伸、抱团发展的“阵地”,“企业沙龙”围绕海工装备、海洋食品、机械加工、户外用品等四大主导产业,聚焦供需对接、资源互补、延链补链等多个方面,开展专题活动,达成供需对接意向43个。其中,赛科泵业(威海)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的成功对接,成为典型案例。两家公司是上下游配套企业,公司间的距离仅几公里,但却从未直接建立过合作关系。在“企业沙龙”推动下,双方实现了首次“牵手”,不仅为赛科泵业(威海)有限公司开辟了直接服务中国船厂客户的新路径,也为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实现双赢。
“企业沙龙”还聚焦要素保障,构建校企沟通桥梁。崮山镇举办多场主题活动,实施校地人才“输血工程”,开展人才政策推介会8次,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22份,引进人才156人;汇总岗位需求510条,制作“小崮招工”系列微视频54个,解决家门口用工需求496个;与农业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融资需求有效匹配28次,促成企业融资1.2亿元。
构建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的服务工作体系
崮山镇建立收集、落实、反馈、回访的闭环机制。全体机关干部分包企业,定期“普访+专访”,开通助企热线专线,随时收集需求。问题汇总后划分为“分包责任人协调解决”“镇域范围自行解决”“上报部门协调解决”三种等级,分别限定3天、7天、15天解决,并对满意程度进行回访;对所有在崮山镇拟落地项目,各部门紧密协作,从土地供应、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企业注册、开工投产的每一个环节,提供全链条“保姆式”服务,保障项目加快推进。
针对部分推进相对滞后的项目,崮山镇主动加强与区级职能部门及项目施工单位的沟通联系,精准施策,靶向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卡脖子”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
构建宜业宜居、共享和美的生活保障体系
崮山镇秉持“工作干在崮山、生活美在崮山”宗旨,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服务。镇域内形成三滩—五渚河生态城—爱于渠崖城市居住群,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为职工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崮山镇还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针对大龄青年交友需求,举办“缘聚崮山”系列联谊活动;针对假期职工子女托管问题,自2021年起持续开展“炫酷周末”职工亲子活动和寒暑假托管班,让职工在崮山住得安心、过得开心、干得舒心。
“崮山镇将始终坚持‘有求必应、换位思考、精准服务、无需不扰’的理念,与企业站在一起、干在一处,持续为企业打造更加安心、舒心、暖心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崮山成就事业、收获梦想,共同开创‘特色小镇·魅力崮山’建设新局面。”王延芹说。(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