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没能评元帅的原因与战功资历辞让无关,是入选资格不够

太史言官阁 2024-12-11 13:46:29

时至今日,社会还流传着粟裕之所以未能授予元帅军衔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谦虚辞让了;二是粟裕论战功可授元帅衔,因他资历不够,所以授予开国大将之首,成为了无冕之帅。

其实从作者掌握、查询的资料来看,粟裕未能评元帅与辞让、战功、资历没有一点关系,而是和评元帅“标准”有关,了解这个标准前,先了解粟裕的戎马生涯。

从班长到参谋长

粟裕一开始并没有像“十元帅”那样起点高,十八岁时,粟裕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由于校长被害,粟裕和同学被秘密转到武昌,在叶挺教导大队当学员班长。

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等发动南昌起义,作为学员班长的粟裕参加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指挥部警卫班班长,这年他二十二岁,后又参加湘南起义。

从这时候起,粟裕在战场上开始崭露头角,战斗生涯以战功升为营长,短短两年又接连不断立功升为红七军团参谋长(下辖两个师)。

解放战争大放异彩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在指挥岗位上也是屡立战功,但与解放战争比起来,抗战的战功远逊于后者。

1946年7月,蒋介石派五十万大军,向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发起进攻,在兵力上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人,与蒋介石的比例接近1:17,且国民党军装备有美式武器。

虽然兵力和武器没有占上风,但粟裕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指挥华中野战军在一个月半的时间歼灭对方5万多人,还取得了消灭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经验。

其后,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固一战全歼被国民党称为“王牌军”的整编74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又在开封战役中,指挥华东野战军在二十天内,消灭国民党守军近十万人。

1948年9月,粟裕再次指挥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此战仅用了九天便以华东野战军胜利而结束,生俘王耀武以下将领23名,全歼国民党济南部队包括起义部队共10万四千余人。

战役结束第四天,粟裕就提出趁胜攻打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李延年部,为夺取徐州做准备,计划立即得到毛主席和军委的批准。

11月,军委发动淮海战役,投入的兵力达到60万,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歼敌近45万,被毛主席称为淮海战役第一功。

大将之首

1952年,国家决定在军队对官兵施行军衔制度,在经过两年多和邀请苏联专家的研究下,将军官领分为元帅级、将领级、校级和尉级。

其中元帅军衔分大元帅、元帅两级,将领衔分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校级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尉级分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四级,

根据授衔《条例》规定,对于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大元帅军衔。

按这个标准,可得知大元帅只可以授予一个人,那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当时中共军委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是毛主席,这两个职务都是军队最高统帅,所以只有毛主席符合大元帅的评选。

“元帅”的评选规定,则是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元帅军衔。

按照这个标准,除了被评为十位元帅之外,粟裕在解放战争的战功符合元帅入选的资格,周总理和刘主席也符合元帅的入选资格。

不过,由于毛主席放弃评选大元帅,和提出地方的不要再授衔了,周总理和刘主席因此退出评选,但这个方案没有实行。

最后,一致确定将元帅两级军衔授予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时军委委员有11人,邓小平是其中之一,因主要工作是中央秘书长,所以退出评选,而周总理、刘主席、粟裕不是军委委员,便不在人选之列,就这样十元帅被确定下来。

之后,大将和上将的评选规定,总参谋部、总政治、总后方勤务部、兵种的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可授上将或大将。当时粟裕是解放军总参谋长,毛主席就亲自点名粟裕为大将,排在大将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资历或军功授衔,粟裕确实能评得上元帅,与他同授大将的张云逸更有资格,南昌起义前是国民革命军少将师参谋长,南昌起义时是军参谋处长,林元帅则是连长。所以说粟裕未入选元帅与资历战功无关,是他入选的资格不够。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