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端午节,纪念的不仅仅是屈原

真好爱文化 2022-06-03 14:29:49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先送上一份节日祝福。

端午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许多国人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但,原来,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人们之所你要纪念屈原,除了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更多的是因为他伟大的灵魂和深沉的爱国之情,以及家国情怀。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

扒龙舟是就是端午节期间各地广泛盛行的一项传统民俗。

端午习俗—扒龙船

端午节与屈原的情结世人皆知,但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人的日子。伍子胥与曹娥与这五月初五,又有何渊源呢?相信不是太多的人清楚,小主今天就来简单说道说道。

伍子胥是谁?

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除了修筑姑苏、开挖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之外,伍子胥的军事才能也是他人生的一大亮点。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后人有传言道,因伍子胥的尸体投入钱塘江后引起了阵阵汹涌的波涛,他也被人称为钱塘江上的“涛神”,每年的端午节,吴国人民就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如竞渡等仪式以迎接涛神现身,并与其进行沟通,以表达他们的崇敬之情和纪念之意,亦有祈福之意。

不难看出,伍子胥尸沉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所以有些文献就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投江殉父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曹娥碑

民俗学专家罗双慧分析说,

这三位“端午人物”入围者的人生故事都很感人,但令人感动的原因各有不同。屈原是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无奈而死,曹娥是为父亲尽孝而死。相比之下,人们更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因为这种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是历朝历代公认的个人最崇高的理想情操,是伍子胥个人的恩怨情仇和曹娥对父亲的“小爱”所不能比拟的。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引据七十多种书目进行考证,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

端端午节,纪念的不仅仅是屈原,端午节所承载的这种对祖国、对民族赤忱的爱,足以凝聚起我们持续拼搏和奋斗的磅礴力量。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是历史交予我们的责任。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