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根据联合早报的报道,台岛的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在竞选中做出了一项重要承诺:如果他当选为台岛地区领导人,将在一年内重新启动两岸两会的对话协商。这一表态引起了许多大陆网友的关注和评价,认为如果侯友宜当选,两岸之间将重新开启对话与交流。然而,也有声音担忧称,侯友宜可能会在统一进程上“耽误四年”,成为两岸关系的拖累。值得注意的是,侯友宜和柯文哲等人并非支持统一,而是反对“台独”,主张维持现状。
近日,台岛桃园市“立委”第一选区无党籍候选人马治薇面临指控,被指控去年上半年赴大陆,并涉嫌接受资助参与竞选。在1月5日,马治薇因涉嫌犯罪嫌疑重大,由检察官向桃园地方法院提出声押。一旦法院批准羁押,马治薇极可能失去参选资格。这是继赴大陆旅游的台北市、台中市里长被约谈后,民进党当局实施的又一重要行动。对此,台北市长蒋万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选举进入最后一周,民进党再次利用所谓的“介选议题”来操控选情。在此前,已有41名里长因赴大陆旅游而被约谈。这些人只是去过大陆旅游或参加一些民间组织活动,却遭到民进党罕见的大规模约谈,试图影响最终选举结果。这已经是民进党当局一贯惯用的手法,尤其是掌握关键司法权的情况下。
台北地检署搜查并约谈41位赴大陆旅游的里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去年12月19日回应记者提问时指出,近期接到台岛民众和各界人士的反映,他们在大陆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参访时,经常受到民进党当局相关机构的盘问、恐吓和阻挠。有些人甚至被罗织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侦办。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已经开展了30多年,而民进党当局却制造了寒气逼人的肃杀氛围,这是在开历史倒车。目前,民进党对大陆的防范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夸张地步。只要在大陆有过旅游或商务往来、参加主题活动等,回台后都会接受民进党当局的盘查和审查,特别是在职政府雇员更是严格。稍有嫌疑就会被指控和审批羁押。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台岛支持两岸的群体逐渐凋零的根本原因。在台岛,只要被贴上“亲中”标签,个人的一切,包括工作、家庭和家人都会受到影响和牵连。这与当年国民党在国统区搞的“白色恐怖”相似。
当前趋势下,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随着“去中国化、敌视中国化”的策略不断推行,台岛认同一个中国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而敌视中国大陆、支持台岛“独立”的人则会逐渐增多。因此,解决台岛问题亟待迅速行动,不能再拖延。时刻提醒我们,越早解决,越有利于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如果继续拖延,局势可能发生变数,给两岸关系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当前背景下,两岸关系持续紧张,民进党当局的强硬立场和打压行动导致两岸人员交流受阻,也让两岸关系陷入僵局。面对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寻找解决之道。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双方都应摒弃敌对态度,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对话协商。尤其是台岛领导人,应当认清大势,秉持维护台海和平的理念,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作出积极贡献。与其沉湎于敌意与对抗,不如共同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稳定的局面,造福两岸人民。
总的来说,台岛问题涉及到两岸关系的核心利益,任何一方的言行都可能对整个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时刻需要各方保持理性冷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希望未来能够迎来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