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亏损超14.5亿,演员曾因歧视亚裔遭围攻,狂删中文评论

八戒说科学 2025-03-29 09:55:10

在影视产业中,迪士尼长期以来都占据着闪耀的位置,以其经典的童话改编作品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心。

近期迪士尼推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部备受瞩目的作品,不仅在票房上遭遇滑铁卢,更在口碑与文化传播层面引发了轩然大波,成为了业界与观众热议的焦点。

票房惨败:迪士尼遭遇年度最大滑铁卢

《白雪公主》的投资堪称巨大,高达 2.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9 亿。

如此高额的投入,本应预示着一部震撼之作的诞生,迪士尼也对其寄予厚望,期待能在全球票房市场上斩获佳绩。

但影片在全球范围内的票房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仅收获了 1.16 亿美元,换算后亏损额超过了 14.5 亿人民币。

在中国内地市场,它的表现更是惨淡。

首周票房仅为 640 万,按照当前的趋势,最终票房极有可能不超过 900 万。

这片土地上,观众似乎对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并不买账。

而在海外市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北美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影市场,《白雪公主》在该地区的票房前景黯淡,预计难以突破 1 亿美元。

在英国、韩国、墨西哥等地,票房成绩也同样糟糕。

英国的电影市场向来对各类影片有着较高的接纳度,但《白雪公主》在这里却未能掀起波澜;韩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本土影片与外来影片竞争激烈,《白雪公主》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墨西哥市场也对其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淡。

这一系列糟糕的票房数据,让迪士尼陷入了深深的困境,《白雪公主》成为了迪士尼年度最大的滑铁卢。

评分暴跌与观众口碑崩塌

票房的惨败并非孤立现象,影片的评分暴跌与观众口碑崩塌进一步印证了其失败。

在 IMDb 评分平台上,《白雪公主》的评分最低时竟跌至 1.7 分,这一成绩创下了迪士尼真人改编电影的最低纪录。

在豆瓣评分平台,影片的评分也从最初的 4.4 分持续下跌至 4.2 分。

网友们毫不留情地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调侃道:“打 3 分以上的不是水军就是审美出问题。”

从观众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影片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批评影片剧情拖沓,失去了原著童话的精髓;有人吐槽影片的画面质感差,与高昂的投资不成正比;还有人对影片的选角和角色塑造提出了强烈质疑。

这些负面评价如同汹涌的潮水,将《白雪公主》淹没在一片批评声中。

引发争议的核心因素选角争议

《白雪公主》的选角问题从一开始就引发了广泛争议。

影片中主角 “白雪公主” 由拉丁裔演员瑞秋・齐格勒饰演。

在经典的《白雪公主》原著中,对白雪公主的描述着重强调 “皮肤像雪一样白”,这一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观众的心中。

迪士尼此次的选角却完全篡改了这一设定。

面对外界的质疑,迪士尼给出的解释是 “白雪” 指的是白雪公主出生当天雪大,这一解释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遭到了网友的无情嘲讽。

许多观众认为,迪士尼为了追求所谓的 “多元化” 和 “政治正确”,而牺牲了原著的核心形象,这种做法难以让人接受。

瑞秋・齐格勒的形象与观众心中传统的白雪公主形象相差甚远,这使得观众在观影时难以产生代入感,从一开始就对影片产生了抵触情绪。

政治正确过度

在影片中,政治正确的元素被过度堆砌,这也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

王子角色被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增的男性角色,但这个角色却被观众批为 “工具人”,在影片中缺乏深度和魅力。

女主宣称 “不需要男人救”,看似是对女性独立精神的宣扬,但在实际剧情中,却依然走的是传统老路,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让观众感到失望。

此外,七个小矮人被 “多元替换”,他们的造型混乱,特效也显得十分粗糙。

原本可爱、各具特色的小矮人形象,在这部影片中变得面目全非。

观众们纷纷表示,他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白雪公主》童话世界,而是一个被政治正确扭曲的混乱作品。

制作质量低下

尽管《白雪公主》有着高达 2.7 亿美元的投资,但影片的制作质量却备受诟病。

画面被观众批评 “塑料感十足”,缺乏质感和真实感。

森林布景、场景设计等方面,甚至不如 1937 年的动画版《白雪公主》。

在 1937 年的动画中,虽然技术有限,但创作者们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

而在这部真人版中,本应借助先进的技术展现出更震撼的视觉效果,但实际呈现的却是简陋的场景和廉价的特效。

与国产大片《流浪地球 2》相比,《白雪公主》的性价比更是令人质疑。

《流浪地球 2》同样有着高额的投资,但它凭借着精彩的剧情、震撼的特效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而《白雪公主》在投资巨大的情况下,却未能在制作质量上达到相应的水平,这让观众对迪士尼的用心程度产生了怀疑。

演员风波:瑞秋・齐格勒引爆舆论贬低原作与角色

作为影片的主演,瑞秋・齐格勒的一些言行也引发了轩然大波。

她曾公开批评原版动画 “过时”,称王子是 “跟踪狂”。

这些言论严重伤害了粉丝们对经典的感情,引发了众多粉丝的不满。

瑞秋的这番言论,被认为是对经典的亵渎。

被指歧视亚裔

2023 年,瑞秋・齐格勒对中国博主态度恶劣,拒绝合影、禁止拍照,而与白人博主互动时却十分热情。

这种明显的 “双标” 行为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质疑,大家纷纷指责她歧视亚裔。

面对批评,瑞秋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后续回应时甚至竖中指,并称批评者 “不尊重女性”。

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让更多人对她产生了反感。

狂删中文评论

大量网友因瑞秋的不当行为,涌入其社交平台留言表达不满。

瑞秋却选择删除所有中文评论,这一行为被批 “重伤友军”。

她的这一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中国观众对她和影片的反感进一步加深。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市场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至关重要,瑞秋的这一系列行为,是自毁长城,严重影响了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和票房。

身份 “正确” 导致的傲慢

瑞秋・齐格勒身为拉丁裔 + 多国混血,自带 “政治正确光环”。

她此前曾主演《西区故事》《饥饿游戏》前传等大制作,这些经历让她在好莱坞逐渐崭露头角。

她似乎仗着自己的 “身份优势” 行事傲慢,在选角、对待观众等方面,脱离了现实审美与市场逻辑。

在《白雪公主》的选角中,她或许认为自己的身份符合迪士尼追求的 “多元化”,却忽略了观众对角色形象的传统认知。

在面对观众的批评时,她也未能正确对待,而是选择傲慢地回应,这使得她与观众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这种因身份 “正确” 而产生的傲慢,不仅影响了她个人的形象,也对影片的口碑和票房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市场反应:观众用脚投票

中国观众率先对《白雪公主》这种 “正确大于好看” 的套路说 “不”。

在中国市场,影片的票房成绩惨淡,观众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影片过度追求政治正确、忽视质量的不满。

而在全球范围内,观众也纷纷对过度政治正确和质量下滑的现象表示抗议。

大家逐渐意识到,一部优秀的电影,应该以精彩的剧情、出色的制作和尊重观众为核心,而不是将政治正确置于首位。

网友们总结得十分到位:“不要用身份来定义童话,观众才是老板。” 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观众的心声。

在电影市场中,观众的喜好和评价才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

迪士尼和瑞秋如果想要挽回局面,就必须正视观众的反馈,尊重观众的选择。

结语

《白雪公主》成为了迪士尼近年来最惨的票房灾难。

这部影片的失败,源于政治正确的泛滥、对文化的误读以及制作上的敷衍。

迪士尼和瑞秋都应深刻反思,正视观众的反馈,不要本末倒置。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应该以传递美好、展现艺术魅力为宗旨,而不是成为某种理念的生硬载体。

希望迪士尼在未来的作品中,能够回归电影的本质,创作出真正让观众喜爱的作品。

同时,也希望演员们能够尊重观众,以良好的形象和专业的态度,为观众带来优质的影视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立足,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八戒说科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