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隐忍背后的暗黑传奇

听心居士 2024-06-11 12:46:42

他是三国时期最具城府的人物,通过非同常人的隐忍,使曹操的毕生努力化为乌有,更是通过狠毒冷酷的手段发动了7000多人规模的大清洗,成为了之后西晋的灾祸根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司马懿背后的暗黑传奇,他的狠毒权谋如何影响了后世千秋。

司马懿自仲达公元179年出生于河内郡温县萧景里,也就是现今的河南省温县人,其原祖从远古时期至商朝一直袭称下官职位,周朝时期将下官改成司马。在汉朝时期,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君官至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亮则官至豫章太守,他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亲司马房官至京兆尹,并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大臣。

司马懿出生于显赫的士族家庭。这种家族背景。给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声望,间接提升了司马懿的知名度。而且司马懿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和军事才能,在年少时期就已受到周围人的赞誉。公元201年,正任司功的曹操准备征辟22岁的司马懿到府中任职,但是司马懿并不愿意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假装生病拒绝了曹操的第一次征召。至于拒绝曹操的原因,史书并未明确记载。不过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曹操虽然在官渡之战中击败的袁绍,表面看似风头正劲,但其统治实际并不稳固,因为袁家兄弟还占据着富饶的地域,有着雄厚的根基。司马懿很有可能认为此时加入曹操阵营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公元208年,曹操自立为丞相,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他需要更多的人才协助,于是再次征召司马懿。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曹操这次采取了强制手段,他给传达征敌命令的使者下达了一个额外的命令,若甫盘桓便收支。意思是说,如果司马懿还是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装病,就立即将他抓捕。司马懿因为过于害怕,才同意征召。

经过之后的相处共事,曹操渐渐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比喻其总有四处观望的行为,抑制司马懿谨慎多疑,心怀不轨。所以这一时的曹操已有杀心,只是碍于儿子曹丕和司马懿的关系不错,总是处处维护司马懿这才躲过杀手。此后为了消除曹操的戒心,工作起来则是更加的废寝忘食,而这样的状态则是持续了8年之久。得到曹操的信任后,司马懿确实为曹魏集团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亲自率军平定辽东的公孙渊叛乱,成功将辽东地区重新纳入曹魏的版图,并稳定了当地的局势。

后来,蜀汉多次发动北伐,试图夺取中原。司马懿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多次成功抵御了蜀汉的进攻,保卫了曹魏的领土和人民,为曹魏政权的存续立下了诸多功劳。包括在曹魏政权的内部,司马懿也发挥了重要的辅政作用。他参与决策国家大势,为曹魏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平定内部的叛乱和动荡,维护了曹魏政权的稳定和统一。

他还特别注重养和培养人才,为曹魏正确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才华横溢的司马懿在政治方面却也隐藏着极其狠毒的一面。曹魏政权自建立之初就与世家大族存在着妥协与斗争,曹操时期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政策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到了曹丕时期,为了篡夺汉王朝的法统,又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妥协,并且让步了大量政治权力,从而使得曹魏皇权被严重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逐渐壮大,而司马懿作为世家大族的一员,自然也受到了这种局势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到了魏明帝曹睿掌权时期,曹爽作为曹魏宗室的重要成员,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因此,曹睿在病危时,曹爽与司马懿被共同任命为托孤大臣。但是曹爽在此之后开始通过排挤司马懿、架空其权力以及进行政治改革等手段,试图独揽大权,使得司马懿感受到了来自曹爽的巨大威胁。不过,司马懿是个极具隐忍和智谋的人物,他面对曹爽的排挤和威胁,隐忍不发,一忍就是10年之久。但是这种隐忍并非因为害怕,而是为了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

根据禁书的记载,司马懿在暗中通过儿子司马师在民间秘密豢养了3000死士。这些死士平日被分散在民间,过着与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目的是避免引起曹爽的注意,到了关键时刻则会聚集起来为司马懿效力。如果死士在行事中不幸遇难,他们的家人会得到一笔可观的补偿金,这就确保了死士对司马懿的忠心,也成为了司马懿日后成功政变的关键力量。

在所有人看来,没有人能够装模作样十几年,所以曹爽对司马懿的戒备早已放松,结果在陪同魏帝扫墓祭祀时,被司马懿抓住城内空虚的机会,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政变,魏帝自此成为了名义上的统治者,而实际权力则掌握在司马懿手中。成功政变后,司马懿开始通过诬陷、暗杀、收买等手段排除了许多竞争对手,而首要目标就是清除以曹爽为首的政敌势力,于是诛杀了曹爽及其心腹,其中包括曹爽的直系和旁系。除此之外,还有曹爽的亲信党羽。

司马懿还对曹魏宗室进行了广泛的清洗,这一行动意在根除任何可能的威胁,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政权能够稳定的传承给子孙后代。据一些史料记载,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杀了曹氏宗族及其亲信党羽将近7000人,这种手段无疑显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狠毒和冷酷。可是司马懿虽然政变成功,但是他的种种行为却也成为了后来西晋灾祸的根源。

首先,司马懿的政变行为被视为对皇室的背叛,违反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其次就是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导致大量政治精英和官员被替换或消失,破坏了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这种不稳定性就会引发更多的政治动荡和权力斗争,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大规模的清洗还伴随着许多杀伐,这就破坏了社会的公正性。当人们看到无辜者受到迫害,就会对政权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从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其三,清洗行动还使众多官员人人自危,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官员在这种氛围之下更加的保守和谨慎,甚至为了自保不敢积极作为,从而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决策质量。

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操作和权力巩固措施的影响并非一时,而是被后来西晋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虽然两场动荡与司马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追溯其根源,这与司马懿的专职统治无法脱离。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当年曹操费尽心思征避司马懿,本想靠其才智壮大曹魏集团,却没想到所有的一切最终成为了自己手下的嫁衣。也许司马懿在迫害曹氏宗族时,曹老板的棺材板已经框框之响,悔恨当年没有将其杀掉,但是如果没有司马懿的才智,蜀汉的北伐可能早已成功。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