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白崇禧为何拒参战还扣老蒋三个军?

骖驭鹤归 2025-02-18 15:03:06

【01、白崇禧选择作壁上观】在1948年年底的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带领华东、中原两支解放军部队,汇聚了几十万野战军,总兵力接近百万,对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把徐州杜聿明所率集团彻底消灭。正如蒋介石所言,淮海战役对于国民党而言关乎生死存亡。因淮海战役战败,中原地区国民党仅存的精锐部队被歼灭,自那之后中原地区便不再有大规模战役,解放战争已基本临近尾声,国民党的败局已然清晰可见 。

然而在这场对我党与国民党生死存亡起着关键作用的重大决战中,有一个人置身事外、全然不顾,这个人就是白崇禧。在国民党诸多将领中,李宗仁、白崇禧与傅作义的军事才能处于相近水准。自北伐战争拉开帷幕,历经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面对我军还是日军,他们都具备相当实力,能够构成重大威胁。至于当下网络上备受关注的张灵甫、孙立人等人物,虽说作战时英勇无畏,但相较于具备统帅才能的将领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 。

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前,以武汉作为核心的白崇禧麾下的华中剿总仍拥有二十多万兵力。这其中不仅有原本桂系的精锐人马,还涵盖了一部分中央军配备美式装备的王牌部队,确实是一支颇具实力的军团。然而在至关重要的淮海战役中,白崇禧及其所率领的华中剿总全然不见踪迹。虽说不能断言他若参战就必定能获胜,可必定会让粟裕逐个围歼国民党各兵团的行动增添诸多阻碍。为何白崇禧会拒绝投身战事呢?难道李宗仁与白崇禧不晓得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吗?

【02、白崇禧将蒋介石的三个军予以扣押】新桂系的两位关键人物李宗仁与白崇禧,始终都是反蒋的先锋力量。蒋介石首次下野,正是桂系率先发起反对行动所导致的。虽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里将一部分桂系势力驱离,然而桂系始终具备绝对的自主性,并且在抗战胜利后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壮大,构建起了华中剿总集团 。徐州剿总得以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对华中剿总形成牵制。并且徐州地区的人员都极为骄纵蛮横,以邱清泉与杜聿明等为首的黄埔系学生,只听从蒋介石的指令 。

在当时的华中地区,白崇禧所率领的桂系第三兵团,蒋介石根本无法指挥得动。至于第2军、第20军以及第28军这几支部队,虽说隶属于华中“剿总”的战斗序列,但主要由中央军构成,因此蒋介石仍能够对它们下达调动指令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白崇禧自身的嫡系部队毫无行动迹象,甚至就连蒋介石能够调遣的那三个军,他也禁止其有所动作 。

最先启程的是第28军,该军刚刚自鄂西抵达武汉,原计划乘船向东进发。然而,白崇禧却径直从剿总发布指令,严禁28军出发,要求其驻守武汉。顾祝同屡次恳请白崇禧通融通融,称若再不派遣援兵,蒋介石集团怕是就要被歼灭殆尽了。然而白崇禧却一直拖延,直至12月5日才从武汉乘船向东运送兵力。待28军抵达南京之际,淮海战役已然基本结束,完全错过了时机。国防部计划调动川军第20军,白崇禧却直接命令运输司令部,没有他的指示不准安排装船运走该部队,如此一来行程便被耽搁了。后来经白崇禧的参谋长徐祖贻从中斡旋,第20军才得以被允许出发。然而,等到这第20军刚抵达安徽时,淮海战役已然结束。

第2军身为中央军的精锐之师,全然没将白崇禧的指令放在心上,抵达武汉后便自行寻觅船只,准备向东进发。谁料白崇禧派遣亲信率领“剿总”警卫团,把所有的轮船都牢牢看管起来了 。这下第2军可犯难了,白崇禧非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将所有轮船都强行扣押并武装起来,难道要让第2军徒步前往徐州战场不成。

之后蒋介石焦急万分,亲自致电白崇禧,告知淮海战场局势极为紧张。然而白崇禧却称,倘若再抽调部队,武汉将难以守护,坚决拒绝调兵。如此一来,第2军的增援便化为泡影。【03、桂系的谋划】徐州战场战况胶着,双方投入上百万兵力展开殊死对决。在这对两党生死存亡意义重大的战场上,白崇禧为何不愿伸出援手?甚至还采取武装扣押的行动,几乎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必须承认,白崇禧与李宗仁机关算尽,最终却害了自身。桂系始终对蒋介石持反对态度,自第二次北伐时期开始,桂系就一直怀揣着谋取全国统治权力的想法,然而可惜的是蒋介石的势力太过强大。待到抗日战争结束之际,蒋介石凭借着数支美械军以及十几支半美械军牢牢把控着局面,其他人对此毫无办法 。

然而在 1948 年,李宗仁与白崇禧看准了时机。就在这一年,李宗仁成功当选副总统,距离总统之位仅有一步之遥。彼时,蒋介石在东北的势力已逐渐衰败,华北的傅作义被围困得密不透风,倘若徐州的中原集团也宣告覆灭,那么蒋介石几乎就要赔光所有的家底了 。

对李白二人来讲,当下是除掉蒋介石的绝佳时机。要是淮海战役垮了,蒋介石的中央军也就差不多完蛋了。那时他们以华中剿总作核心,联合中南和西南,仍然能够和共产党形成对峙的局面。倘若能够拖延到让美国前来相助,那么南方地区的大片领土便可以保全,桂系亦能够成为国民党内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华中剿总在一旁对此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

在那个时候,华中剿总的主要力量涵盖了黄维兵团、张淦兵团以及宋希濂所率领的第十四兵团。这三个兵团合在一起,整体实力不容小觑。然而,到最后却仅仅安排黄维兵团参与作战了 。白崇禧执意不肯放走华中地区他的嫡系张淦兵团,而宋希濂所率领的第十四兵团,出现了像我们在上文所讲的那样,遭到白崇禧以武力强行扣押的情形 。白崇禧予以坚决抵制,致使蒋介石的增援部队未能按时赶到战场。不仅白崇禧麾下十万嫡系部队未投入战斗,就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白崇禧也未准许其前往。

【04、结语】以后世之人的视角审视,白崇禧的做法显得极为愚钝。他自认为与李宗仁能够在江南重新编练一两百万军队用以对抗,一门心思只想着逼蒋介石下台 。需明白国民党已然大势已去,国民党走向衰败,桂系又怎能独自生存下去呢?

1949年初,蒋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总统宝座。但此时的国民党早已尽显颓势,其精锐部队几乎消耗殆尽,白崇禧手中那十万兵力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事实表明,根本毫无作用 。蒋介石下达指令,让长江防线东段的汤恩伯集团径直舍弃长江防线而后逃窜,直至此时,李宗仁与白崇禧才恍然大悟,只是一切均已为时已晚,国民党已然毫无希望可言。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