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一天,周恩来亲自上门探望地质学家李四光。没想到周总理和李四光见面后,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出国吧!”李四光明白,周总理这是为了保护他。他也决定在周总理的建议下,暂时选择出国。
李四光为何要出国呢?在李四光的身上,又发生过那些故事呢……李四光被国民党威胁差点无法回国周总理之所以让李四光出国,主要还是和蒋介石有关。1947年,或者说更早的时候,蒋介石就开始拉拢李四光投入他的麾下,来粉饰他的政权以及显摆有名流以及科学家追随他。李四光心境澄明,自然不愿意与蒋介石多有交集。于是周总理才建议李四光出国避一避,也可以出国进修。1947年年底,李四光带着夫人离开了祖国,前往英国避难。选择英国,一来是因为李四光多年前曾留学英国,二来是因为李四光刚刚收到世界地质学会的邀请,而举办地正在英国。1948年,李四光来到英国后,如约参加了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此次学会在伦敦的阿尔伯特纪念堂召开。李四光也代表中国,在会议上提出了一篇地质力学的论文,深受世界各地科学家的赞誉。
会议结束后,李四光也应朋友邀请,前往英国南部的一座海滨城市,叫做伯恩默思的地方进行休养,顺便研究科学事业。与此同时,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共产党在各大战役中大获全胜的消息,也很快被李四光所知。李四光很是兴奋,和夫人商量着回国的日期指日可待,只盼着能够尽快回国。就在这时候,意外来了。一天,李四光的一位朋友陈西滢打来电话,告知李四光自己要告诉他一件重要的事情,关乎他的人身安全。这陈西滢是国民党驻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席代表,与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有密切联系,所以早早得知了这件事情,前来通知李四光。
原来,毛主席和中央宣布,将李四光列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之中。国民党得知后,立马派国民党驻英国大使准备找到李四光,威胁李四光必须拒绝共产党给予的职务,否则将会强行扣押李四光在英国,控制他的人身自由甚至是安全。李四光首先谢过陈西滢告诉他这个消息,但是想让李四光服从,那是不可能的!李四光毅然决然决定回到祖国去得到消息后,李四光立马转告给夫人。接着,李四光和夫人立马收拾贴身的衣服,连夜出发赶到普利茅斯海湾,准备换乘一艘货轮离开这里。临走前,李四光也在桌子上留下一封信,信中表明绝不可能服从于国民党,态度非常坚决。在李四光离开的第二天,国民党派来的特务果然来到了李四光在伯恩默思的住所,当然,他们跑了个空,并没有找到李四光。
很快,李四光夫妇几经辗转,来到了瑞士巴塞尔城。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在相关同志们的帮助下,两人从瑞士启程,准备回国。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夫妇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北京。刚回国的第二天,周总理就抽空来到李四光夫妇下榻的宾馆来探望,时隔这2、3年未见,周总理和李四光的友情并未减少半分,反而更加的情谊深重。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为了等李四光回国,坚持没有提前召开中国首届地质工作会议,一定要推迟到李四光回国。这份信任,足可见周总理与李四光的友情深重。闲聊中,周总理也得知李四光有心绞痛的毛病,于是劝说李四光去医院看看,现在的医疗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再也不用担心了。
周总理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他记得,很多年前李四光生病了,也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为了省钱,也为了节省医疗资源给参加战斗的战士们。听到周总理这么说,李四光也非常的感动,不由得心间掠过一阵暖流,周总理还是这样,总是为别人着想。劝完李四光,周总理也没有忘记李四光的夫人,对李四光的夫人说道:“淑彬也一样,也得去检查一下,治疗一下高血压。”李四光夫妇点点头,答应了周总理,也向周总理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示感谢。不久以后,在周总理的关心和指示下,李四光愉快的上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等职。
1952年,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部长。上任后,李四光组建了地质力学研究室和研究所,为中国的地质力学以及勘探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待!毛主席夸赞李四光立了大功1952年地质部成立后,李四光在工作岗位上非常勤勉。在李四光精确的研究下,成功以渊博精湛的地质学说指导,勘探出了大庆油田,因为有李四光,所以打赢了那场关系到民族独立发展的石油大战。胜利后,毛主席也不由得称赞道:“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是大功的。”
周总理也为老朋友非常开心,经常去探望李四光,夸赞李四光的贡献。而李四光也谦虚的表示,没有国家的信任,就没有他的成绩。一天上午,周总理登门去看望李四光,闲聊中,周总理提出了自己多年以来的一个疑问:你为什么不申请入党呢?这句话,问到了李四光的心坎里。随后,李四光也和周总理坦白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因为在旧社会的时候,他没有主动申请入党,这让他感觉到很惭愧。所以就算现在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觉得思想上和标准上还是差的很远,而且身体也不好,怕无法做到一个党员的先锋作用。周总理摇了摇头,并不同意李四光的想法。李四光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贡献是非常大的,完全可以达到入党的表现,不要有顾虑。
周总理的支持,使得李四光终于摒弃杂念。不久后,李四光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1958年12月,在地质部党组书记何长工和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的介绍下,李四光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此,毛主席也亲自送来了祝贺,亲自设宴邀请李四光来中南海做客,并且邀请李四光一起前往怀仁堂观看豫剧《朝阳沟》。看戏途中,毛主席一边和李四光看戏,一边交谈着。闲聊中,毛主席也开玩笑询问李四光:“听说你是林彪的师哥?”李四光摇了摇头,为何毛主席会这么说呢?
原来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是湖北当地一位著名的私塾先生,除了是李四光的父亲兼老师之外,也是开国元帅之一的林彪的启蒙老师。而李四光又比林彪岁数大,可不是师哥吗?李四光这才明白,当场哈哈大笑起来,毛主席的幽默实在让人记忆深刻啊!等豫剧结束后,毛主席也带着李四光和演员们合影留念。这份关怀和尊敬,也让李四光更加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祖国。李四光上庐山回忆起往昔时光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69年。这年党的九大召开,而李四光也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不久后,李四光来到庐山视察。庐山已经不是李四光第一次来了,甚至可以说,庐山算得上是李四光的另一个家乡呢。因为有许多的研究和事业,正是从庐山萌芽起航的。来到庐山后,李四光的精神非常好,虽然已经80岁了,但是仍然双目炯炯,精神矍铄。来到庐山后,李四光坚持去芦林一趟,看看自己的故居。看着眼前的故居,李四光的思绪也飘回了几十年前……第一次上庐山的时候,李四光是41岁,当时应该是1930年的时候。第一次上庐山,李四光已经非常喜欢这里了,奇山怪石,风景秀丽,让喜爱研究地质的李四光瞬间对庐山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庐山,李四光才研究发现了:庐山是在第四纪地质时期,至少经历过两次冰期,甚至还有过第三次冰期。
为了这个伟大的研究,李四光在1932年的时候,在庐山芦林这里买了一处小别墅。当时李四光担任着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经常带着学生们来到庐山访问考察,发现了不少的研究项目。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四光才遇到了蒋介石。1933年,蒋介石就在庐山下面建房,用于开办训练军官。蒋介石的四处驻扎,给李四光的研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一天上午,李四光带着学生们正在庐山的一个小山上研究考察,蒋介石的一个部下发现后,便立马蛮横的将李四光及其学生抓了起来,带到了警备队准备严刑拷问。幸好李四光不畏强权,坚持据理力争,这才并没有被毒打一顿,也是因为这个导火索,让李四光对蒋介石早早埋下了不满厌恶的心情。等到了1937年的时候,蒋介石来到庐山开会,邀请了各界的领袖人士,而李四光也被邀请参加。
李四光和汪精卫曾经是日本的同盟会会员,于是在会议上,李四光直接询问汪精卫,对抗战怎么看?汪精卫摇头晃脑,含糊其辞,说什么不能打。李四光气愤极了,站起来与众人争辩。常言道,人活一口气,没了这口气,行尸走肉尔。李四光看着面前这帮没骨气的行尸走肉,当场甩袖离去。后来当蒋介石再想拉拢李四光的时候,李四光次次断然拒绝邀请,对蒋介石的言论和行为深为不齿。再到后来,便是周总理建议李四光出国了……回想起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李四光不由得叹了口气,心境澄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万幸,新中国最后在毛主席等人的带领下,还是胜利了!周总理亲自参加李四光的追悼会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李四光最后一次登上庐山了。
用民间的说法,李四光一生中无数次登上庐山,来到庐山视察,已经对庐山拥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而李四光之所以偌大年纪,还要亲自来庐山一趟,想必也是知道,自己是最后一遭来了,是来和庐山辞行的吧!下山后,李四光的身体情况一日比一日差劲,进入1971年之后,李四光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了。1971年4月29日,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周总理得知李四光逝世的消息,心痛不已。尽管当时周总理的身体也不好,但是周总理还是亲自驱车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李四光同志的追悼会。想起这位曾经为中国发现和建成著名的大庆油田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周总理心如刀割,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掉。
等来到追悼会后,周总理也看到了江青同样前来参加李四光的追悼会。随后,江青当众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不开追悼会,改为告别仪式;第二、一切从简,不致悼词;提完要求后,江青并没有久留,很快便离场了。面对这2个要求,周总理表示不同意第二个要求。第一个要求,不开追悼会,改为告别仪式。这个安排,周总理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但是对于第二个要求,不致悼词。周总理还是有一些意见的,觉得应该还是致悼词的。但是因为安排,所以追悼会上并没有准备悼词,这该怎么办呢?周总理不慌不忙,立马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封信。这封信是李四光同志的女儿李林给他写的信,是李林结合爸爸的遗言和念想,为周总理写的信,而周总理准备将这封信作为追悼会的悼词进行致 词。因为来不及的缘故,所以周总理没有办法征求李林的意见了,只能暂时瞒着李林,询问在场为李四光主持追悼会的郭沫若同志,提出要求,能不能同意让他读一封信,作为为李四光追悼的致 词。
郭沫若非常明白周总理悲伤的心情,于是当即同意,其他同志们也纷纷表示同意。随后,周总理手里捧着信,走上台开始读李林送给他的信: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的困难……念着念着,周总理忽然停了下来,倒不是有什么意外,而是周总理发现,接下来信的几行字的相关内容,是和他有关的。台下的众人看着周总理,而周总理手里捧着信,眼眶里的眼泪也渐渐蓄满,最后落下。
信中,李四光表示感谢周总理的关心和照顾,但是他也希望周总理能够好好保重身体,觉得周总理太辛苦了,每天都工作20小时,实在对身体不好,希望周总理能够对自己好一点,哪怕是为了国家保重身体。看到这里,周总理的眼泪大颗大颗的落下,情到深处开始有些呜咽起来。当然,周总理最后并没有念这段话,他实在读不出来。于是周总理决定,将李四光送给自己的祝福和叮嘱,全部悄悄铭记于心。将他们的友谊永远封存。接着,周总理继续致悼词,台下的人也不由得低下头,流下眼泪,纷纷悼念着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四光同志。
逝者虽逝去,但是会仍然活在想念着他的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