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出于对东方古国的神往,很多外国人进入中国旅游、工作和生活。
3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战乱动荡的时代,大多数中国人过着贫寒的生活,根本无力购买昂贵的照相机。
那个时候,有一位名叫埃莱娜·霍普诺的法国美女,由于嫁给一个法国驻华外交官,经济条件较好。她来到中国后,买了一台奢华的禄莱120相机,拍下了30年代的中国风貌。
1933年至1937年,美女埃莱娜·霍普诺走遍中国,来到北京、南京、杭州、云南,拍摄了那个年代纯朴的乡间民俗、市井风貌。
上世纪30年代,一张很难读懂的照片:到底是母子合影?还是“少夫老妻”照片?“旧社会”的中国,很多人未成年就婚配了。
在北京的郊区,还很流行烧炕。那个年代还没有暖气,冬天有炕就非常暖和。法国美女埃莱娜一家,对中国土炕非常喜欢。
南京明孝陵的大象雕像,那个年代没有酸雨,名胜古迹都保存得非常完好。30年代也没有人旅游,只有这个法国美女摄影师才感兴趣。
30年代,农贸市场是可以卖活的鸡鸭鹅的。那个时候装鹅的篮子,还真是竹子编制的。
长江上的两条船,虽然帆布已经残破,但刮风时却是真正的“绿色能源”。
另一个外国游客,也带着相机,在北京颐和园的石船上拍照。那个时候,旅游的人非常非常少。
上世纪30年代,一户人家的院子,看上去破破烂烂的。遇到下雨天,就会变得非常泥泞。
湖北宜昌的板仓河,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下有人在洗衣服,还有一条小木船。
“旧社会”的中国,虽然没有电影电视,但大街上非常热闹,经常可以看到武术表演、街头说书、猴子跳舞之类的活动。
那个年代,人们都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南京明孝陵的大量石像,都静静地躺在稻田里,根本就没有人偷。
河南巩义,宋代帝陵有很多石头雕像。由于没有环境污染,虽然历经千年,但雕像上的细节还非常清晰。
30年代澳门的海滩,当时还很少烧汽油的轮船,还是那种古老的帆船。
法国美女摄影师镜头中,30年代云南的一个大户人家,房顶的瓦居然如此之多。
一个满身补丁的老人,正在街头卖鸟,他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感觉像睡着了一样。大爷的左边,居然有一个穿羽绒服的小哥,真是穿越了……
前几年,法国美女埃莱娜拍的这些罕见照片,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过,真的太珍贵了!
传说中的“旧社会”,原来就是这个样子,那是我们的曾祖父们生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