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梅花”同台致敬江北名家!今晚甬城来“听戏”!

句句章章 2024-11-07 19:48:40

暮暮朝朝,句句章章

这是第1192篇原创文章

祖籍宁波慈城的周信芳大师,是20世纪京剧界的璀璨之星。他的麒派艺术如明珠般闪耀,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今天晚上,宁波大剧院迎来了一场戏曲盛宴,“致敬大师——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走进宁波暨周信芳戏剧季开幕式晚会”隆重举行,陈少云、茅威涛等18位梅花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得主齐聚一堂,以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致敬周信芳大师,也为全城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好戏连台放异彩

周信芳先生作为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海派文化宗师,素有“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的美誉。他精湛的表演技艺,质朴苍劲的唱、念、做、打,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国戏曲乃至其他艺术门类,都有深远的影响。

开幕式晚会也是周先生的麒派艺术在各个剧种薪火相传的一次集中展示。表演环节精彩纷呈,涵盖了京剧、黄梅戏、越剧、婺剧、甬剧等多个剧种的精彩选段。包括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黄梅戏《小乔初嫁》选段、越剧《北地王》选段等,展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婺剧《泗州城》选段、淮剧《卖油郎独占花魁女》选段、甬剧《典妻》选段等地方戏曲的表演,彰显了中国戏曲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

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周信芳先生最经典的剧目——《徐策跑城》,是由第11届梅花奖获得者陈少云先生及其弟子共同演绎。只见台上“徐策”蟒袍挂玉带,银须飞舞,衣袖翻腾,脚步如飞,“往日行走走不动,今日行走快似风,三步当作两步走,两步当作一步行,急急忙忙朝前奔”。麒派的唱、念、做、表精华都浓缩在此。

而梅花大奖得主茅威涛则带领她的学生们带来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为晚会增添了现代与传统交融的风采。

晚会在戏歌《咏梅》的演唱中落下帷幕,以梅花的坚韧高洁赞美周信芳先生的艺术品格。

“麒”韵流芳

江北的慈城,早在明代便已是赫赫有名的戏文之乡,周信芳的母亲乃慈城当年的戏班红角,父亲周慰堂则出身慈城望族,酷好戏曲,时或登台献艺。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周信芳自幼与戏曲结缘,师从文武老生陈长兴,后来一举成名,红遍大江南北。

周信芳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尤以嗓音见长,其独特的“烟嗓”低回婉转,幽咽如泣,被誉为“宛若古木参天,苍劲挺拔”。他塑造的角色栩栩如生,无论是忠臣义士,还是社会精英,皆通过其精湛的演技跃然台上。

在继承京剧传统的同时,周信芳勇于革新,对京剧进行了大胆的改良与创新。他是首位将“导演制”引入戏曲舞台的艺术家,与田汉、欧阳予倩等新文艺工作者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京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

尽管周信芳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的家乡慈城始终是他内心深处的牵挂。1949年秋天,飞机轰炸宁波,灵桥附近的民居惨遭焚毁。为救济受灾的宁波乡亲,周信芳在上海参加义演募捐,几次上电台,呼吁在沪的宁波人伸出援手,为家乡救灾。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成名后,周信芳经常在宁波天然舞台演出,以自己精湛的技艺回馈家乡父老,一时万人空巷,成为一段佳话。1958年,周信芳的儿子周少麟首次登台演出,也是在这个充满意义的天然舞台上。

戏从古城来

2025年1月14日,是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今年,宁波首次举办“周信芳戏剧季”,自2024年10月起至次年1月,通过开展8大项为期100天的活动,向这位京剧界的泰斗致以最高的敬意。

“我偶然接触了周信芳先生的麒派艺术以后,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剧种,我希望以后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将戏曲传承发扬下去。”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小君感慨道。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何云表示:“我因为黄梅戏来过宁波很多次,这里的城市建筑、人文环境都给我一种很雅致的感觉,宁波很多人喜欢黄梅戏,我在这里也交到了很多知己。”

面对大家对周信芳先生及麒派艺术的喜欢,周信芳孙女周依霖女士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我祖父的缅怀,更是对他艺术成就和爱国情怀的再一次的肯定,也告慰了我的父亲周少麟,因为他生前为传承麒派艺术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和贡献。希望周信芳的精神能够激励后人,让中华文化继续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

海上麒麟童,故乡情更浓。在周信芳一生情牵的故土慈城,周信芳戏剧艺术馆于2022年正式开馆。这座艺术馆,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戏曲爱好者,品中国戏、赏中国景、寻中国梦,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伶人戏痴纷纷至,古筝琵琶错杂弹。周信芳创立的麒派艺术,在千年慈城开启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殿堂的新大门,吸引着八方来客的探索。

关注句章是座城,随时随地带你领市面▼

文字/一支小夭鲸

摄影/一支小夭鲸、何哈哈

编辑/一支小夭鲸

-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