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在沙特开启“世纪和谈”,俄乌战争停火休战的概率正在持续攀升。由于美俄达成共识,以牺牲乌克兰利益作为先决条件,甚至直接把乌克兰排除在了和谈名单,这让乌克兰方面勃然大怒。而就在特朗普和普京通完电话后的第二天,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安全封隔”设施顶部突然遭遇无人机袭击。
要知道,这个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石棺”的封隔设施负责保护核电站4号反应堆,如果遭到破坏导致核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好在封隔设施内层未发现破损,核电站内外辐射水平“正常稳定”。事发后,西方国家集体失声,乌克兰却第一时间甩锅俄罗斯。而种种迹象表明,此次袭击事件,很有可能急速乌克兰铤而走险的举动。
说起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那是一个痛苦的回忆。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严重爆炸事故,面对核泄漏和核扩散的危机,苏联军民展现出了大无畏精神,不仅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将大火扑灭,在预防核污染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因为大量带有辐射的烟雾会从反应堆炸出的洞口扩散,苏联专家最终拿出方案,就是建造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封隔设施把反应堆罩在里面,不让污染泄漏出来。而在“石棺”设计出后,苏联共动用9万工人,耗时206天,很多工人都冒着核辐射风险坚持作业。最终,苏联消耗了4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7300吨金属结构,封存了74万立方米污染残骸。
数十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直安然无事,考虑到核泄漏的风险,即便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双方也非常谨慎。然而,此次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就第一时间指责,针对切尔诺贝利封印外壳的袭击是俄罗斯的无人机干的。
用乌克兰安全部门的话说,俄罗斯袭击核电站是威胁整个欧洲的安全,现场更是找到了所谓俄罗斯特工使用的伊朗无人机的残骸。对此,俄罗斯坚决否认,并暗示乌方很清楚到底是谁干的。事实上,自始至终,乌克兰方面都没有交出有力的证据,也拿不出相关图像和材料,乌克兰之所以大肆渲染俄罗斯攻击核设施,就是希望在整个欧洲制造恐慌,好在未来继续得到欧洲各国的支持。
乌克兰方面有如此单纯的想法,原因非常简单,在俄乌问题上,乌克兰已经彻底被美国抛弃。美国不仅中断了对乌军事援助,还准备向俄罗斯妥协,承诺一系列不利于乌克兰的和谈条件。乌克兰深知,以一国之力,根本抵抗不了强大的俄罗斯。一旦再失去欧洲国家的支持,即便美俄没有展开和谈,乌克兰也将迎来灭国之灾。只是让乌克兰没有想到的是,欧洲也是同病相怜,被美国彻底抛弃了。
就在此次袭击事件之前,慕尼黑安全会议进入关键议程。在此次大会上,美国代表、美国副总统万斯大放厥词,扬言欧洲的问题和威胁出在内部,美军将不可能永远保护欧洲。美国即将做甩手掌柜,这让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非常焦虑。再加上美国和俄罗斯在俄乌和谈问题上已经把欧洲晾在一边,这开始让欧洲各国重新审视未来和美国、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不得不说,乌克兰此次以“核威胁”为由头,发动的“悲情战术”根本没有选对时机,因此没有引发欧洲各国共鸣,反而是迎来一片沉默。其中,德国人必然最感同身受。早年间,德国和俄罗斯关系密切,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廉价俄罗斯能源。
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在美国施压下不得不与俄罗斯分道扬镳,再加上“北溪”事件的发生,德国和俄罗斯彻底成了对立面。此后,德国加入美国阵营制裁俄罗斯,直接导致自身爆发能源危机,经济发展也大受影响。有了前车之鉴,借着切尔诺贝利事件这个由头,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都在重新思考对俄罗斯的政策底线,乌克兰祸水东引的计划也就彻底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