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小麦夏收遭遇“烂场雨”,严重影响小麦正常收割,使得效率更高的无人收割机再被提及。在省农垦旗下一处农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使用无人收割机后,只需在后台设定好程序,不仅人不累,按往年经验,2500亩地要比人工快至少一天。
农忙季节,最怕天气不好,快一天可能就意味着辛苦一年的劳作没有白费。因此,智慧农业被认为是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根本出路之一。此前,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包括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强化农业科技和智能装备支撑。不过,即便智慧农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仍有最基础的环节亟待突破。
“黑科技”提供一双双“慧眼”
农忙时节,曾经一些关于农业未来的想象,在我省一些地方的田间地头已经成为现实。
在镇江新区一处1000多亩的无人农场,小麦收割工作只需两个农机手远程遥控就可轻松完成。“我们已经实现了耕、种、管、收等主要生产环节的全程无人化作业,所有这些智能终端运用都由数字农业平台远程控制、统一调度。”该农场工作人员介绍。
在位于盐城射阳的临海农场农田里,一架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植保无人机正在田间按照农业管理人员设定好的路径对在田农作物进行飞防。“临海农场从2017年底开始使用植保无人机打药至今,飞防面积达200万亩次,从防治效果来看,能够满足农作物各类病虫草害的防治。”临海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植保无人机飞防具有操作简单、全程自主飞行、精准喷洒、无重喷漏喷等优势,对田块的适应性也更强,可以在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的情况下直接作业,不会错过最佳防治期。
让农业变得更智能,“大国重器”北斗导航功不可没。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由南京农业大学领衔,主要包括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无人机支持下的小麦精确施肥喷药技术以及物联网支持下的小麦智慧灌溉技术。
“通过实施这套技术,临海农场近年来的小麦生产实现了精确播种、施肥、施药、灌溉和收获,既省成本,效果又好。”临海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开始,临海农场所有条田每周都开展无人机巡田工作,截至目前,无人机巡田近300万亩次。通过无人机拍摄田间影像,可获取作物苗情长势、丰产沟、杂草分布等农情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决策,无人机巡田效率高,覆盖面广,能很好地代替人工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