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欧盟不顾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也无视欧洲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决定在欧洲多国遭到广泛反对,企业界和学界人士大多认为,此决定会对欧洲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拖累,损害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并且不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此外,欧盟中国商会发表声明,对欧方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表达强烈不满。
商会着重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是政治驱动下的不公正的保护主义做法,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绝非来自补贴,而是来源于激烈市场竞争下所发展的整体供应链优势。征收高额反补贴税不仅影响中国企业,也将对欧洲及全球企业在华生产电动汽车带来干扰;将失去相关中方对欧投资,最终削弱欧洲市场自身的竞争力和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活力。
对于欧盟的相关决定,英国方面宣称无意追随。英国汽车行业从业者向总台记者表示,英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这将有助于中英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杰克·佩里表示:“在我看来,欧盟的这一决定仅仅是短期的解决方案,并且会引发长期的问题。欧盟的发展速度将会减缓,在可再生能源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领域,欧盟将无法与世界接轨。”
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日前进一步表态称,由于英国汽车行业尚未正式请求英国贸易救济局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所以英国无意追随欧盟的行动。
此外,他对英国上届政府提出了批评,认为其在推动英中关系发展方面作为甚少。在他看来,英国“有必要增加与中国的接触”。
事实上,早在7月参加七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之时,他就已表明英国不会效仿欧盟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如今看来是要践行其所言了。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对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在其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达7%。同时,英国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受到中国制造的深刻影响,像特斯拉、宝马以及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品牌等都是典型例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加征关税只会使消费者成本上升,对经济复苏形成阻碍。英国正面临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经济增长疲软等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加征关税,对英国而言无疑是让状况更加糟糕。从这一角度来讲,这也正是英国“脱欧”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种体现。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2022年的数据表明,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12%。同时,出口至欧洲的新能源车其价格均价为3万美元,这一价格高于全球出口均价。也就是说,所谓的“低价倾销”根本是不存在的情况。
然而,近年来欧洲在明知与中国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对华态度却愈发强硬。这背后的因素包括欧洲内部社会的极端右翼倾向加剧、在全球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还包括在不断被美国“收割”之后企图效仿美国对华强硬以获取所谓的利益。
从深层次的角度审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这一事件,其最终目的并非担忧自身汽车会失去市场,实则是源于对中国日益强大的恐惧。
在中欧谈判进入白热化阶段之际,此前中国商务部也曾有过警告欧盟不要与中国车企单独谈判的情况。
由此可见,欧盟的真实目的在于妄图抢夺我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并且,欧盟当下决定最终反补贴税,其意图更是迫使中国汽车厂商前往欧洲投资建厂,从而为欧洲创造就业机会并带来现金流。
这是企图以市场换取技术,并且妄图全盘接收我国的技术和产业链。
欧盟祭出“关税大棒”,国产车企应如何应对?有专家指出,这或许是一个契机。毕竟欧洲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利润率也不高。此次关税上调,说不定会倒逼国产车企加速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
然而,本地化生产谈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其一,所需投资数额庞大;其二,人才、供应链等方面的问题也并非短时间能够解决。并且,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之际,轻率地加大投资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因此,对于国产车企而言,在面临高关税的状况下如何维持竞争力,这会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挑战。
需注意的是,中国商务部指出,自9月20日开始,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共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但遗憾的是,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然而,中方以对话磋商来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与诚意并未改变。中方已正式向欧方发出邀请,希望欧方尽快派遣技术团队来华,以开展下一阶段面对面的磋商,并且中方已为此做好了全面准备。商务部发言人指出,期望欧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从而争取早日达成妥善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