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国际新闻解读
1、【特朗普称90天到期后不再给予对等关税豁免】特朗普4月25日飞往罗马出席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的葬礼。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特朗普被问及再次给予90天关税豁免的可能性时,他表示“不太可能发生”。 特朗普这个说法,无疑加大了各国与美国政府谈判贸易协议的紧迫感——若不想被美国加征高额对等关税,就必须尽快跟美国达成关税协议。不过,也不用把特朗普的话当真,他随时可能会改变主意。是否给予关税豁免延期,主要取决于各国跟美国谈判的进度。 如果特朗普在90天内跟绝大多数主要贸易伙伴达成了关税协议,特朗普食髓知味,可能会变得非常强硬。如果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多数未能满足特朗普要求,拒绝签署丧权辱国的协议,并进行强烈反制,特朗普就得权衡关税战对美国带来的巨大伤害,三思而行。
川普称已谈好两百个协议!但FOX News不解风情打脸:首批35个,只是签协议意向书。
2、【美伊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当地时间4月26日傍晚,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通过社交账号表示,当天伊朗和美国双方达成共识,希望在相互尊重和持久承诺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本次会谈中,核心原则、目标和技术关切均已得到解决。谈判将于下周继续进行,下一场高级别会议暂定于5月3日举行。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对与美国的谈判进程和速度感到满意,谈判中“双方都秉持严肃态度且有决心”。他还透露,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专家可能会参加下一轮伊美间接会谈。刚刚完成的是伊美第三轮会谈。 正如我昨天分析的那样,伊朗操纵的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被以色列完全打残,也门胡塞武装受到英美联军猛烈打击之后,面对以色列和美国迫在眉睫的军事打击威胁,除了妥协别无选择。在以色列遭受巨大损失之后,伊朗想不付出代价就全身而退,几乎没有可能。在中东问题上,特朗普确实表现得比拜登更为强硬,对以色列的支持也更为坚决。
3、当地时间4月26日中午,位于伊朗阿巴斯市的该国最大港口沙希德拉贾伊港发生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14人死亡,700多人受伤。亲历者描述了上述经历和现场情况。
据新华社报道,伊朗内政部长伊斯坎德尔·莫梅尼当天接受伊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约300名伤者正在阿巴斯市一家医院住院治疗,部分伤者将被送至首都德黑兰治疗。伊朗官方媒体称,爆炸与沙希德拉贾伊港附近石油设施无关,易燃材料处理不当是导致爆炸的因素之一。
伊朗政府发言人穆哈杰拉尼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发生爆炸的是“存放在港口的、可能装有化学品的集装箱”,在火势被完全扑灭之前,要对事故原因做出准确且专业的陈述非常困难且尚需时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已宣布启动政府调查。
这是迄今为止看到的伊朗阿巴斯港今晨爆炸前最接近实况的画面。爆炸发生前,可以看到橙色烟雾,疑似二氧化氮,是由火焰与一种尚不清楚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产生这种烟雾和爆炸的化学物质包括硝酸铵、四氧化二氮和硝酸,这些物质很可能都储存在阿巴斯港。
4、纽约时报称美防长赫格塞斯长期使用个人手机已经引发网络安全界日益担忧,其私人号码直到今年3月仍可通过WhatsApp、Facebook及幻想体育网站等公开渠道轻易获取。
前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主任迈克·凯西(Mike Casey)警告称赫格塞斯作为全球间谍活动最高价值目标之一,其通讯设备极可能已遭间谍软件植入如“飞马”(Pegasus)等程序。
深陷群聊泄密事件的防长赫格塞斯刚刚又被曝料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电脑上安装“信号”通讯应用以更快与其他美国高级官员沟通。
《华盛顿邮报》4月23日援引3位知情人士的话称因五角大楼部分工作空间信号不佳,赫格塞斯曾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台台式电脑上安装“信号”应用。包括赫格塞斯前幕僚长卡斯珀在内的其他助手也都在五角大楼的电脑上使用“信号”应用。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内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赫格塞斯使用哪些通信系统属于机密,但他从未在官方电脑上使用过‘信号’应用。后果话音未落,多位知情人士却接连出面打脸指出他不仅使用了而且还有安装其他“同步软件”的倾向。换句话说美国国防部头号人物对机密信息的使用标准,已经变得家庭化和社交化。
拜登政府2023年首次批准“信号”应用在政府内部有限使用,但不允许使用该应用发送机密信息和其他敏感材料。英国《卫报》4月23日称美国的盟友们开始将美国视为情报共享方面的负担,有人甚至担心赫格塞斯已经成为间谍行动的头号目标。
美情报专家戈德·史密斯:“外国间谍甚至可能无须直接入侵赫格塞斯的设备就能获取机密信息。”
当“信号”这款加密通讯软件成为美军高层的秘密武器时,它也可能正是摧毁美国国家安全最后防线的“特洛伊木马”。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五角大楼办公电脑上安装“信号”软件并同步私人手机信息的行为,正在引爆美国军政系统内部的安全焦虑。
事实上美国情报系统的“失控”早已不是新闻。从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到空军国民警卫队成员特谢拉泄露五角大楼敏感情报,美国政府似乎丧失了对其安全系统的最后控制权。五角大楼官员通过私人群聊谈军机、用个人设备传涉密,整个体系几近裸奔。
在今天,真正的“特洛伊木马”不是别人植入美国的,而是他们自己装进来的。
5、教皇方济各去世:
教皇葬礼的优美景象
教皇方济各的棺材
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25万多名民众聚集在圣彼得广场,在安魂弥撒中向教皇方济各表达最后的敬意。
二、俄乌战争最新情况:
1、【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罗马会晤】泽连斯基和特朗普之间的会晤于4月26日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两人单独聊了大约15分钟。在两人单独会谈前,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四人一起站着短暂寒暄。有意思的是,对于特朗普主动伸手跟马克龙握手,马克龙刻意视而不见,而是将特朗普晾在一边,跟泽连斯基热情拥抱。 乌克兰总统新闻秘书尼基福罗夫说,两位领导人同意今天继续讨论,两国总统团队目前正在努力安排后续会议。
几乎同一时间,白宫发布新闻稿,称美乌两国总统在教宗方济各葬礼前的会晤,“非常富有成效”。 泽连斯基、第一夫人奥莱娜·泽连斯卡和乌克兰代表团前往罗马参加教宗方济各的葬礼。就在25日晚,先是马克龙声称不会在参加教宗葬礼期间举行任何外交活动;随后泽连斯基以需要出席重要军事会议为由,表示自己可能无法参加教宗葬礼,改由第一夫人和外交部长率领高级代表团出席。基对于特朗普最近一系列言行强烈不满,为避免与特朗普公开翻脸而做的无声抗议。
估计英国首相斯塔默根据特朗普的意愿,说服了马克龙、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短暂会晤。同时特朗普在偏袒俄罗斯方面做出公开调整,首次对俄罗斯提出公开批评,也可能是促使泽连斯基与马克龙改变主意的主要原因。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乌克兰与欧洲现在还不准备跟特朗普公开翻脸。
4月21日,梵蒂冈宣布教宗方济各去世;葬礼于4月26日举行。有近170个代表团参加葬礼,其中包括50位国家元首。与会者包括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等。
2、【泽连斯基重申支持全面和无条件停火】在与特朗普举行15分钟的短暂会晤后,泽连斯基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如果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取得共识,在罗马的会晤可能成为历史性事件。他说,“双方很好的会面。我们一对一地讨论了很多。希望我们涵盖的所有内容都能取得成果。保护我们人民的生命。全面和无条件停火。可靠和持久的和平,这将防止另一场战争的爆发。” 他表示“如果我们取得共同成果,这是一次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会晤,有可能成为历史性的会晤。”泽连斯基同时对特朗普表示感谢。 我坚持认为,乌克兰希望全面和无条件停火是真诚的,即暂时冻结现有战线,但是,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乌克兰绝不会让步。停火能给乌克兰和欧洲推进防务自主,增强自身军事实力,彻底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争取时间。 如果俄罗斯拒绝全面和无条件的停火,乌克兰和欧洲就能在特朗普与俄罗斯之间制造矛盾,从而确保特朗普不会全面倒向俄罗斯一边。换言之,乌克兰与英法的策略,是通过一系列实质性退让同时守住原则底线,将特朗普急于达成俄乌停火的压力转移到俄罗斯身上,并名正言顺地让“自愿联盟”可以出兵乌克兰。
3、【泽连斯基在罗马与马克龙会晤】4月26日,乌克兰总统在罗马与特朗普进行短暂会晤后,立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了一对一会晤,讨论正在进行的和平努力。 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4月26日发文称,他在罗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了会谈,双方交流“非常积极”。马克龙表示,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有共同目标,即结束乌克兰冲突。
泽连斯基总统说:在我与马克龙总统会晤期间,我们讨论了实现全面无条件停火的途径,以及向俄罗斯施压以促成停火的必要性。我概述了俄罗斯袭击克里沃罗格、苏梅和基辅的后果。为了保护乌克兰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迫切需要加强防空。我们期待合作伙伴的支持。我感谢马克龙总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以及他为帮助我们的人民坚持下去并更接近和平所做的一切努力。泽连斯基重申乌克兰已准备好实现无条件停火,并希望与美国及欧洲各国合作推动这一进程。 他还表示,法国将继续在今年3月于巴黎启动的“志愿者联盟”框架下努力,争取实现停火,并最终达成全面、持久的和平协议。
4、【泽连斯基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梵蒂冈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晤之后,会见了英国首相斯塔默,两人进行了私下会晤。 英国首相府新闻处发布新闻公报称,斯塔默和泽连斯基同意密切合作,以保持和谈的积极势头,以结束战争。唐宁街发言人称,“两人讨论了最近几天为确保乌克兰公正和持久和平而取得的积极进展。他们同意保持势头,并继续与国际伙伴密切合作,以推动下一阶段的规划。” 在美国明确宣布退出援乌联盟牵头人角色后,英国主动承担了西方阵营援乌牵头人的角色。
泽连斯基总统说:我们与基尔·斯塔默首相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建立全面、无条件停火以及进一步发展安全保障所需的必要步骤。我们总结了乌克兰、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代表在巴黎和伦敦会晤的成果。我们将在“自愿联盟”框架内继续开展工作。无条件停火必须在空中、海上和陆地上实现,并必须成为建立公正和平和可靠安全保障的第一步。只有强有力的保障才能确保持久和平并保护人民的生命。
斯塔默明确表示,英国必须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目前英国正与法国一道,推动组建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自愿联盟”。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分别与斯塔默、马克龙会晤,猜测主要是商讨如何利用特朗普好大喜功的心理,忽悠特朗普去向普京施压,给特朗普与普京两人制造对立。 跟泽连斯基时常喜怒形于色相比,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才是真正的老奸巨猾。这两人现在坚定地站在泽连斯基一边,加上美欧之间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特朗普过于迁就俄罗斯会引发美国民意反弹,各方都在进行复杂的政治博弈与算计。这中间分寸如何把握,确实需要小心拿捏。 从现场图片上展现的肢体语言来看,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会晤,双方都有极强的戒备心,而泽连斯基与马克龙、斯塔默的会晤则气氛轻松、融洽。
5、【特朗普首次对俄罗斯提出公开批评】元老级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以严厉的言辞敦促川普:“我已经看到太多被无辜杀害的乌克兰妇女 + 儿童。 川普总统,请对普京实施最严厉的制裁。 你应该从清晰的证据中得出结论,他把美国当傀儡在玩弄。”
特朗普4月26日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俄罗斯对平民区的打击“没有理由”,并重申了之前表达的担忧,即“俄罗斯只是通过虚伪的停火与和平谈判来利用我”。特朗普还表示,普京的行动让特朗普认为“也许普京不想停止战争”,“或需要透过金融制裁或二级制裁向他施压”。 俄罗斯官员一再试图利用特朗普急于达成停火协议的心理,提出等同于乌克兰投降的过高要求,这与特朗普在乌克兰实现稳定和持久和平的既定目标不符。特朗普的最新表态,可能是向俄罗斯施压,同时在马克龙与泽连斯基暗示将不会在罗马跟他会晤之后,特朗普不想对乌克兰和欧洲做得太绝。在此之前,特朗普公开指控泽连斯基挑起了俄乌战争,还扬言要在法律上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这引发欧洲主要领导人和乌克兰的强烈不满。
此外,特朗普于4月25日告诉记者,美国“没有设置最后期限”来谈判结束乌克兰战争。特朗普在二次当选总统之前,至少53次公开承诺当选总统后24小时内结束乌克兰战争,当选之后他又多次表示,自己有把握在上任100天或者是复活节之前结束俄乌战争。现在他终于回归现实,改口说没有最后期限了。
同时,美国私下同意为部署到乌克兰的英国和欧盟部队提供安全保障,作为“自愿联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重大转变!风向显然已经变了
6、【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与泽连斯基会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26日在罗马会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重申了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平台 X 平台上分享了两人会晤的细节。
7、【泽连斯基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4月26日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会晤,讨论了安全保障和继续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
乌总统府称,会议期间,泽连斯基向梅洛尼简要介绍了4月23日至24日晚上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导弹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泽连斯基说,46天前,乌克兰同意全面无条件停火,但46天来,俄罗斯一直在杀害乌克兰人。他还介绍了乌克兰代表团在巴黎和伦敦与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代表举行的建设性会议情况。泽连斯基赞扬了梅洛尼坚定而有原则的立场。 梅洛尼称,周六在奇吉宫会见了泽连斯基。她说,她对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教皇弗朗西斯葬礼前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会晤感到满意,意大利支持乌克兰实现持久、公正的和平。
8、【普京与美国特使确认愿与乌不设先决条件进行谈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4月26日表示,普京在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会晤时确认,俄罗斯愿意没有先决条件与乌克兰进行谈判。 当地时间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就乌克兰问题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举行会谈。这是普京今年以来第四次与威特科夫举行会谈。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当天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的会晤持续了3个小时,富有建设性。
9、【乌军方驳斥俄军完全收复库尔斯克的谎言】乌军总参谋部4月26日驳斥了俄罗斯最高统帅部关于据称结束库尔斯克地区战斗行动的说法。乌总参谋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乌军继续在俄罗斯领土内库尔斯克地区的某些地区开展防御行动。虽然作战形势仍然充满挑战,但乌克兰部队正在成功地保持他们的阵地并完成分配的任务。他们还通过使用所有可用的武器,采用积极的防御策略,对俄罗斯军队造成重大破坏。 声明称,乌国防军没有面临被包围的危险。俄方领导层关于乌军“失败”的说法只是宣传,并试图将一厢情愿的想法呈现为现实。声明还表示,“我们的部队正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地区的某些地区进行积极行动。” 别尔哥罗德是紧邻库尔斯克、与乌克兰接壤的俄罗斯另一个州,两个月前,乌军在俄别尔哥罗德边境地区开辟了新的战场,主要以牵制俄军兵力为主,仅深入俄罗斯境内3-5公里左右。
10、【美中情局高管儿子参加俄军死于战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发言人当地时间25日证实,中情局高官朱莉安·加利纳的儿子迈克尔·格洛斯去年在俄乌冲突中作战时死亡。该发言人表示,加利纳及其家人于2024年春天遭遇一场“意想不到的悲剧”,她那个“与心理健康问题抗争的儿子迈克尔·格洛斯,在乌克兰爆发的冲突中作战时死亡”。 中情局发言人未明确说明迈克尔当时是为哪一方作战。不过,俄罗斯和美国媒体均证实,迈克尔曾在俄乌冲突中参加俄军与乌军作战,于2024年春天在顿涅茨克地区死亡,直到最近这件事被媒体曝光。中情局称,此事与国家安全无关,而是朱莉安·加利纳家庭的悲剧。 美国的父母管不了成年子女,而美国年轻人之中确实有各种奇怪思想的人,美国公民参加俄军对乌作战被曝光的至少有3人,不过更多的美国人参加乌军对俄作战,或者加入救援组织帮助乌方,人数可能超过百人。对中情局高官儿子为俄罗斯战死一事,不必做毫无依据的阴谋论猜测。
11、【俄乌最新战况简介】根据乌总参谋部公告,过去一天中,截至当天22:00,俄乌两军共进行了162次交战,其中59次发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22次发生在莱曼方向,27次发生在托列茨克,16次发生在库尔斯克,其他方向不一一列举。俄军发射了1枚导弹、141枚航空制导炸弹、919架无人机,共进行了约5000次炮击。俄军死伤1030人。双方接触线并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