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容华贵仍须养
今天去了武汉东湖牡丹园。去晚了一点,牡丹花打蔫了,花朵儿似乎也不大。
有点失望。失望的原因并不是我去晚了,而是感觉这些牡丹没有养好。最近几年我是年年去,觉得一年不如一年。至少是两年前,或者是三年前,那时牡丹园里,牡丹花开,朵儿大,花泽鲜艳,花株密得看不见下面的黄土。今年是花株稀疏,矮小,满眼的黄土干得像要冒烟。牡丹园里喧宾夺主:晚樱花与木绣球花开得欣欣向荣;海棠花虽然落尽,但从海棠树树枝看,花开时一定繁花似锦。
我想到一个问题。牡丹被誉为富贵之花,但如果不“养”,就会富贵不再。我到洛阳去看过牡丹花,洛阳的牡丹花,那简直是唐朝杨贵妃变的,朵大如杨贵妃的脸,瓣嫩如杨贵妃的肤,色泽艳若杨贵妃的唇。洛阳对牡丹的保护严格得很,恐怕不亚于皇帝对杨贵妃的保护。如此,洛阳一定对牡丹“养”得很好。即使天生丽质,如果没有上等的养,大家闺秀也会沦为小家碧玉,即如西施浣溪,皮肤也会粗糙的。武汉东湖牡丹园的牡丹如此稀疏瘦弱,我几乎可以断定——没有养好。
同理,人的高贵气质是“养”出来的,人的顽强意志是“养”出来的,人的优秀品质是“养”出来的,人的成就也是“养”出来的。这个“养”,说培养也好,说磨砺也罢,总而言之要有人用心地管理,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即使是一个品质不错的人,如果没有了自己或者别人的“养”,这个天生的好品质很有可能要变得不好,甚至变得很坏。
每个人要对自己承担起“养”的责任,正如孟子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别人——家长、老师、导师更要对孩子、学生、弟子承担起“养”的责任,如果不“养”,那他们很可能就荒废了。
高贵者不见得永远高贵,古往今来,“养”而失职致使高贵沦为低贱者,岂是扳着指头数得过来的?

▼绝代只西子,群芳唯牡丹。





▼晚樱衬托牡丹。




▼含苞待放。


▼沉醉花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牡丹亭里牡丹人,恍若贵妃穿越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