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汽车质量问题被重点关注。比起某个偶发性的质量事件,最直接反应汽车质量问题的,莫过于汽车召回。

来看看2024年汽车召回排行榜的前三名,它们分别是宝马、特斯拉和奔驰。在消费者心中,特斯拉、宝马和奔驰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十分过硬,为何会占据2024汽车召回数量的前三名?汽车召回行为与汽车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
01
每2.44辆车,就有1辆召回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共召回了1283.4万辆车。这是什么概念?2024年,在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的新车数量是3143.6万辆。相当于每卖出2.44辆车,就要召回以前销售的1辆(这一数据统计仅供参考,毕竟2024年召回的车型还涉及到多年前销售的汽车)。2025年1月到3月12日期间,汽车行业至少召回约389.7万辆产品。

具体来看,2024年召回量Top1的宝马召回总数达到了400万辆,频次达到了11次。Top2的特斯拉召回总数达到了340万辆,频次达到7次。TOP3奔驰2024年的召回数量是137.7万辆,召回频次26次。Top4的本田召回量不到100万辆。召回量Top5的PSA2024年召回共70万台数量。2024年汽车召回的5到10名分别是丰田、现代、长安、大众和捷豹路虎。
数量如此庞大的召回,是否意味着在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的汽车出现了集体的安全隐患呢?不可否认,在2024年的召回案例中,的确有因巨大安全隐患而曝光的问题,比如高田气囊问题。2024,宝马和大众因为高田气囊的原因,召回了约300万台汽车。但更多的汽车召回,都属于企业主动监测行为,理论上存在安全隐患。比如特斯拉去年的7次召回中有5次都是跟软件有关,只需要OTA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非常省事。

数量庞大、高频次的汽车召回恰恰说明,汽车召回是行业的惯例,是车企在销售后期为保障企业信誉、为用户负责而必须执行的动作。
还有一个数据可以作证这个观点。我们查看了近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召回数据,从2005年至今,每年的召回数量分别是554.85万辆、1123.7万辆、2004.8万辆、1251.28万辆、652.97万辆、678.2万辆、873.6万辆、448.8万辆、672.8万辆、1283.4万辆。可见,每一年中国汽车的召回数量都相当庞大,除了恶性事件之外,汽车召回是车企出于长期质量保障的必要行为。
02
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合资车企上大分
在所有的汽车召回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车企召回排名前10名中,仅有1家自主品牌。此外,2024年所有汽车品牌的召回中,上榜的自主品牌包括长安、比亚迪、广汽、东风、吉利、北汽、奇瑞、江淮,它们的召回数量仅占全年召回总量的0.35%。并且2024年所有发起召回的车企中没有一家新势力企业。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品牌的汽车质量断崖式领先合资品牌的产品呢?显然从消费者的认知判断来看并非如此。一辆汽车的制造涉及上千个零件和复杂的工艺,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保障绝对的安全。
在大量的汽车召回案例中,车企主动召回占据大多数。许多车企在发现车辆存在潜在问题或安全隐患时,会主动进行召回,以保障消费者的行车安全和提升品牌形象。合资品牌的召回数量远多于中国品牌,只能说明合资品牌在产品质量管控方面周期更长,更愿意承担企业责任。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车企发起召回的具体原因,也能发现汽车召回与汽车质量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可否认,汽车行业曾出过许多大面积质量问题而被迫召回的丑闻,例如丰田的踏板门事件、高田气囊事件,但更多的汽车召回,是车企检测到安全隐患后的主动召回行为。甚至这些安全隐患并未真正发生,也没有任何投诉事件发生,属于企业主动的风险管控。
正是因为车企主动积极地执行召回,为汽车质量长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越懂得“承认错误”的车企,越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