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
碛口,九曲黄河第一镇:漫游晋陕大峡谷(12)
碛口,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南端,西临黄河,东依吕梁山,是明清时期形成的一个古渡口。碛口因黄河水运而兴,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老街道和建筑,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从吴堡到碛口,虽隔河相望,但因分属晋陕两省,则要绕行柳林、吕梁才能到达。就这样,14日12点在我游完吴堡石城后,先后搭乘出租到柳林,再从柳林乘公交车至吕梁,然后转车到达碛口时,已是下午4点了。抓紧在这家临河的客栈安顿下后,便迫不及待地走向街头。
五里长街。漫步在镇中心的五里长街,脚下是石板路,两面是高屹台,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三雕”的老房子依次延伸,店铺林立,其中不乏那些晋商老字号,展现着当年古镇的辉煌。
小镇,有3街13巷,有名的商号达380多家,巷巷相通、铺铺相连,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
义记美孚煤油公司,1928年孔祥熙在碛口开设。据说,当时公司一来碛口,即送给每个大商号一盏“洋灯”,即玻璃罩子灯,大家觉得点起来比麻油灯亮得多,煤油又不贵,从此碛口人就开始了点“洋油灯”。
大德通(钱庄)是祁县(乔家大院)的乔家在碛口开的分号。乔家早在清道光年间就在碛口经商,后于光绪年间在此开设大德通票号分号,异地存取,汇通天下。
山西的酒文化、醋文化在这里也充分地体现。
黑龙庙,从古镇的中心,再走街串巷,一路上行,到达最高处,就是黑虎庙。
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增补、修缮,达到现在的规模。其主祀龙王,左右分祀河伯、风伯,传说是保佑古镇风调雨顺,也是行船黄河人们的保护神,寄托了古镇人良好的愿望。
走进古庙,一座特殊的古戏台引人注目,其形制尤为奇特:一是乐搂奇异的三空舞台,视野开阔,宏伟壮观;二是罕见的左右看台,今称包厢,使人联想到了什么叫听戏;三是音响效果奇特,当时没有扩音设备,却能悦耳远扬,声传十里,清脆悦耳,连黄河对岸的陕西都能听到,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
据说,当年历尽艰辛行船至此的船主们,第一件事就是进庙祭祀,请人唱戏,排长队才能挨到。
黑龙庙前有钟鼓楼,登上楼顶,远处的黄河奔流而来,对岸的山西河山,古镇的概貌都一览无余。
古码头。自黑虎庙下来,我又来到了黄河岸边,沿宽阔的街道一路上行,这一带曾是古老的码头,历史上的经济命脉所在。因黄河水到这里河道收窄,泥沙量大、落差较大,从上游水运到这里的货物都要卸船改为陆运,从而形成了晋、陕、甘、蒙水陆码头,每日行船数百艘,为之服务的店铺数百家,使古镇成为重要的商贸重镇。而今,古镇的繁华已逝,但历史的遗迹犹存,它所创造的历史的辉煌和灿烂的文化,值得人们去追寻。
黄河行舟图,拍自古镇墙壁上
活着的古镇,漫步古镇的大街小巷,古建筑内仍然住着原居民,保持着原始质朴的生活状态。街道、房屋没有刻意的包装、仿建,处处充满人间烟火。当我逛到小镇尽头的时候,天已近傍晚,肚子也有点饿了。随意地坐到河边小餐馆前,开餐馆的是夫妻俩,已年近60。看到别人都点刀削面,我也点了一碗,10元钱,量足味美。因我排队在后面,老板娘张罗完后,疲惫地坐到我旁边的桌子前,拉起了家常,这个餐馆就是她的家,在这里已住几代人了。
吃完晚点,已是华灯初上,小镇被美丽的灯光装扮一新。我突然想起一天的拍照还少了点什么,原路返回镇内。随着古镇商业的繁荣,除了钱庄、当铺等服务业外,还会有交通运输、镖局、当铺等,这些在古镇的中心我也找到了。
设在骆驼圙圐边上的镖局
骆驼圐圙,即当年把骆驼围起来的地方,它就在镇中心,现在成了停车场。这和当年的功能是一样的。
2024.11.18于泉城济南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责任编辑: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