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演包青天就一定要黑脸威严?这30年来,咱们的包青天可是经历了不少"变脸"。
说起包青天,就不得不提金超群。42岁的金超群可以说是"捡漏"当上了包青天。为啥这么说?当年这个角色可没人敢接,毕竟包青天在历史上的地位太重要了,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形象又太深入人心。
结果这个"烫手山芋"到了金超群手里,直接变成了"摇钱树"。
你看看金超群演的包青天,那个样子简直绝了:面如黑炭、声如洪钟,站在那儿不说话都能让坏人腿软。但转过头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又能展现出慈眉善目的一面。
TVB看到台版《包青天》这么火,当然也坐不住了。1995年,他们可是下了血本,不仅请来了影帝狄龙,还有黄日华、蔡少芬这样的实力派助阵。
连主题曲都是请的林子祥。狄龙的扮相确实不赖,那种宽厚长者的气质,看着就让人信服。但可惜啊,金超群的形象已经太深入人心了,观众对着狄龙的包青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再说说欧阳震华,人家可是演过钟馗、狄仁杰、宋慈的老戏骨。但在《情逆三世缘》里,他把包青天演成了什么样?幽默风趣就算了,还来个感情戏,这不是让包大人得罪观众吗?不过话说回来,作为TVB式喜剧,收视率倒是不错,可见包青天也能接地气。
梁冠华演包青天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走出狄仁杰的影子。《五鼠闹东京》里的包青天,怎么看怎么像是狄仁杰换了身衣服。
最让人意外的是"燕双鹰"张子健。从抗日剧跨到古装剧,这跨度也太大了吧?说实话,张子健那个瘦瘦的身材,加上不够威严的眼神,看着更像是"美黑版公孙策"。
更离谱的是,他还在剧里分饰两角,又演包青天又演他爹,搞得跟武侠片似的。难怪有超过一半的观众给了差评,这哪里是《神探包青天》啊,简直就是古装版"燕双鹰"。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不同演员演绎的包青天,差别真的很大。有的演活了,有的演崩了,有的干脆走上了另类创新的路子。
但不管怎么说,金超群版的包青天,至今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为啥?因为他不仅还原了包青天的威严形象,更展现出了这个角色最打动人心的一面。
说完老戏骨们的包青天,咱们再来聊聊"少年包拯"这个系列。要说这戏最出彩的,必须得是周杰版的《少年包青天》。
你还记得那些让人睡不着觉的"干尸"场景吗?当年可是吓哭了不少小朋友。现在爆料说那些干尸是找的身材瘦小的黑人演的,知道真相的我们还能再打个寒颤。
但正是这些让人又怕又想看的情节,让这部剧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周杰演的少年包拯,完全甩掉了传统包青天的包袱。这个少年包拯虽然聪明绝顶,但在感情上却是个十足的"钢铁直男"。
周杰塑造的这个角色,没有夸张的表情,也不玩花里胡哨的表演技巧。就看他皱着眉头,慢慢踱步的样子,都能让人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他的思路。
最绝的是"狸猫换太子"那场戏,周杰演的包拯面对权贵时不卑不亢的样子,把"刚正不阿"四个字演活了。不得不说,这段时期的周杰,演技是真的在线。
剧中那些诡异的气氛和环环相扣的剧情,现在想想都觉得过瘾。这哪是什么单纯的古装剧啊,简直就是披着古装外衣的推理悬疑片。
难怪后来又拍了两部,可惜再也没能超越第一部的经典。
就说这么一个人人叫好的角色,在塑造少年包青天这条路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类型。它让我们看到,原来包青天年轻时候也可以这么带感,推理、悬疑、恐怖元素的结合,不仅没有损害包青天的形象,反而让这个角色更有魅力。
这部剧也证明了,不是所有翻新都是失败的。只要用心诠释,就算是让包青天返老还童,也能演出新意思来。周杰版的少年包拯,可以说是给后来的年轻演员树立了一个标杆,让他们知道该怎么演好这个角色。
说完周杰,就不得不提到接棒的陆毅和邓超了。说真的,这两位的包青天,真是把"偶像包拯"演绎到了极致。
《少年包青天2》换了陆毅来演,造型和周杰倒是挺像,甚至因为颜值更高,看着还更养眼。但这哥们演技上就露怯了 - 太爱"表演"了。
你看他演包拯思考案情的时候,那表情管理简直太用力了,生怕观众看不出来他在动脑子。而且剧情也开始往偶像剧靠拢,加了不少感情戏,搞得案件反而没那么刺激了。
要说最能把包青天演"活泼"的,必须得是邓超版本。在《少年包青天3》里,这位曾经演过少年康熙和顺治的演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傻大包"。
没错,你没听错,是真的傻!剧情设定是包拯意外坠崖后变成了傻子,但破案时候又秒变睿智。这种反差感说难演也不难,但说容易却特别容易翻车。
邓超的表演就是典型的用力过猛。演傻的时候太刻意,语言动作都夸张得不行,看着就像是在"演"傻子。这么说吧,观众们看着都替他尴尬。
更要命的是,这一部的剧情质量明显下滑,故事拖沓,很多情节都圆不上,成了三部曲里口碑最差的一部。
从周杰到陆毅再到邓超,"少年包青天"这个系列的变化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周杰版本走的是正剧路线,注重案件和推理;到了陆毅这儿,开始加入偶像元素;等邓超接手的时候,干脆来了个"人设崩坏"。
这种转变背后其实折射出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观众对包青天的期待,从单纯的"神断案",慢慢变成了要看到更多元的故事。
但问题是,这种转变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很容易就会变成"为改编而改编"。
说白了,想演好包青天,光有帅气的外表还不够,得让观众看到这个角色该有的灵魂。不然就算再会演,也只能是另一个"偶像剧男主"罢了。
说到包青天这个IP的商业价值,不得不服金超群的"商业嗅觉"。从1993年开始,这哥们一演就是700多集,把包青天这个角色演到"专业户"的地步。
TVB当年可是看准了这块"肥肉"。不光请来影帝狄龙,还配备了黄日华、蔡少芬、梁家仁这样的实力派阵容,连邵逸夫都亲自到剧组盯梢。
主题曲找了林子祥来唱,在制作上可以说是下足了血本。只可惜市场就是这么现实,金超群的影子太大,狄龙再有实力也难以突围。
有意思的是,这30年来包青天的角色设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欧阳震华把他演成了喜剧角色,梁冠华演出了狄仁杰的味道,到了张子健手里甚至还能来个"双胞胎父子档"。
每一次改编都是在试探市场的接受度,看看观众能接受包青天变成什么样。
再看看收视率和市场反响,基本上符合"七三开"定律:走正剧路线的占七成好评,搞创新的基本都在及格线挣扎。
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心目中的包青天,还是更认可那个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形象。
其实从商业角度看,包青天这个IP能火30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代表了人们心中对正义的向往,这种情结永远不会过时。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角色本质的同时,让包青天跟得上时代的节奏?这可能是未来每个想演好包青天的演员都要面对的课题。
说到创新,王学兵版的包青天算是把"另类"演绎做到了极致。这位在戏说剧里的表现,可以说是让不少观众直呼"看不懂"。
王学兵这版包青天,在所有少年版里颜值算是垫底的。但这本来不是问题,毕竟包青天也不是选美大赛。关键在于他为了营造沉稳感,整个人都木讷了 - 面无表情也就算了,那微张的嘴唇配上空洞的眼神,看着就不像是能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反倒像个"愤青"。
这种尝试告诉我们,创新是把双刃剑。你说观众想看创新吗?想!但是创新过了头,把包青天的灵魂都丢了,那可就真成了"为改编而改编"。
回头看这30年,从金超群的经典诠释,到周杰的青春突破,再到后来各种花样翻新,包青天这个角色经历了太多太多。
观众对他的期待,也从单纯的"断案神探"变成了更立体的形象。
那未来的包青天该怎么演?我觉得关键在于找到传统和创新的平衡点。该有的威严和正气不能丢,但也要有符合时代审美的新表达。
毕竟现在的观众,既想看到熟悉的包青天,又期待有新的突破。
所以啊,演包青天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行的。像金超群、周杰这样能把角色吃透的,都是因为找到了这个平衡点。
而那些为创新而创新的,最后难免让观众觉得"差太多"。这或许就是这30年来,包青天演绎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