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制作和分享GIF的工具应用,在过去的13年里,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与发展。从最初的简单工具,到如今成为中国短视频平台中的重要一极,快手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实现商业化,并积极探索直播带货,目前正在准备进军本地生活市场。
快手一季度数据根据快手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2%,达到3.94亿,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6%,达到6.97亿,用户规模再创新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快手在这一季度的调整后净利润达到43.9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显示出其找准了盈利方向。
不过尽管用户数据和利润均创下新高,快手的市值却一路下跌。截至2023年6月13日收盘,快手市值仅为2222.74亿港元,较巅峰时期下降了1.5万亿港元。
市值下滑的原因快手市值下跌的背后,主要原因是其在短视频平台中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弱。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和微博五大典型新媒体平台去重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0.88亿,渗透率达到88.9%。
其中,抖音以7.43亿月活用户独占鳌头,快手以4.57亿月活用户位居第二阵营。如果再加上微信视频号的月活数据(超过8亿),快手的排名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进军外卖领域为扭转颓势,快手在本地生活行业正在加快布局。近日,快手在商家售卖的团购套餐中新增了“仅支持外送”和“外卖到家”标签,用户下单后可享受外卖服务。这一举动标志着快手正式进军外卖市场,意图在本地生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外卖市场长期以来由美团和饿了么主导。尽管抖音也曾尝试进入外卖领域,但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快手外卖业务的模式与抖音类似,主要提供标签展示、营销服务等技术支持,而不涉及具体配送服务。
快手创始人兼CEO程一笑在2023年的业绩电话会上表示,2023年是快手本地生活业务真正意义上的元年。快手在这一年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建立了本地生活消费的心智。然而,快手的外卖业务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是消费心智问题。快手需要让用户形成“在快手上也能点外卖”的认知,但目前其外卖业务仍沿用团购逻辑,用户需在小程序中下单,操作较为繁琐,不利于建立消费心智。
其次是供给和履约问题。快手没有自建配送团队,主要依靠商家自建团队或第三方配送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快手的服务覆盖面和配送效率。
快手的未来目标快手在外卖市场的探索是否能成功,取决于其能否解决上述问题,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如果快手只是想满足用户的外卖需求,与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已足够。但快手显然有更大的野心,希望在外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增加收入来源。
根据市场预估,2024年中国餐饮配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仍有30%的市场未被渗透。整个本地生活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35.3万亿元。快手若能在这一市场中站稳脚跟,将获得可观的增量,满足资本市场的期望。
此外,外卖业务能帮助快手对冲广告业务的风险。广告行业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企业削减营销预算会直接影响广告平台收入。快手若能发展好外卖业务,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减少对广告业务的依赖。
结语总的来说,快手在外卖市场的探索之路充满挑战,但也潜力巨大。作为中国短视频平台的重要一极,快手需要明确自身目标,解决消费心智和履约等关键问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中脱颖而出。尽早理清目标,跑步前进,快手或许能在本地生活和外卖市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