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今天:胡厥文:被遗忘的民国传奇,他的故事不该被历史尘封

予你星辰 2025-04-16 01:24:12
翻开历史的日历,【4月16日】这一天曾发生过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你知道吗?1989 年 4 月 16 日:巨星陨落

1989 年 4 月 16 日,北京协和医院的走廊里,94 岁的胡厥文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这位被周总理称为 “民族工业的火种” 的老人,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追悼会上,数百位民主人士、企业家自发前来,有人哽咽着说:“他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良心。” 而远在上海嘉定的博物馆里,一把珍藏了 40 年的 “抗战胡子”,无声诉说着这位实业家的家国情怀。

胡厥文

一、实业救国:从 “机器之友” 到 “抗战胡子”

1918 年,23 岁的胡厥文从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毕业,立下 “一生不为官,要让中国机器响起来” 的誓言。他变卖祖传土地,在上海虹口创办新民机器厂,专攻机械制造。当时的中国工业如襁褓中的婴儿,胡厥文却像 “机器之友” 般痴迷,甚至在车间吃住三个月,改良出第一台国产铣床。

1932 年 “一・二八” 事变爆发,日军轰炸上海。胡厥文带领工人连夜拆卸机器,在沪南搭建临时兵工厂,昼夜赶制手榴弹、地雷。他留起长髯,誓言 “不驱日寇,绝不剃须”,工友们戏称他为 “抗战胡子”。据史料记载,他组织的内迁工厂在三年间生产迫击炮弹 20 万发、手榴弹 50 万枚,支援前线。

1937 年淞沪会战期间,胡厥文冒死组织 146 家工厂、1.48 万吨设备内迁重庆。敌机轰炸中,他的长子胡世超为保护机床牺牲,他含泪写下:“碎骨粉身何足惜,国仇家恨不须言”。这些内迁工厂成为大后方工业支柱,周恩来视察时题词:“供给前方的生产,是国防工业第一要义”。

二、民主先驱:从资本家到民建创始人

抗战胜利后,胡厥文目睹国民党腐败,毅然投身民主运动。1945 年 12 月,他与黄炎培、章乃器等人创立民主建国会,提出 “和平统一、民主建国” 的主张。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胡厥文设宴招待,直言:“我们要的不是做官,是做事。” 毛主席握住他的手说:“民族工商业者是中国革命的同盟军。”

1949 年 9 月,胡厥文作为民建代表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他在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激动地赋诗:“百年屈辱今尽雪,十亿神州始向荣。” 此后,他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推动工业标准化、公私合营等政策,被周恩来称为 “党外人士的楷模”。

三、晚年壮心:80 岁再出发

改革开放后,84 岁的胡厥文主动请战:“我要为四化建设再尽绵薄之力。” 他率团考察大西南,在重庆工厂里与工人同吃同住,提出 “技术革新要让机器‘说话’”。1983 年,他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呼吁:“民营经济不是补充,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超前观点,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埋下伏笔。

1989 年,胡厥文病重住院,仍牵挂着民建的发展。临终前,他将珍藏的 “抗战胡子” 捐给嘉定博物馆,并叮嘱家人:“不要办追悼会,省下的钱捐给希望工程。” 他的遗作《八十述怀》写道:“拼将余热酬家国,化作春泥护百花。”

结语:被遗忘的民族脊梁

胡厥文逝世后,上海万人空巷为他送行,工人自发在工厂门口挂起黑纱。他的一生,从实业救国到民主建国,从资本家到国家领导人,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如今,嘉定博物馆的 “抗战胡子” 依然醒目,而他留下的 “爱国、创业、奉献” 精神,正如他亲手种下的梧桐树,在新时代的春风中愈发繁茂。

0 阅读:0

予你星辰

简介:每天花 3 分钟,和我一起穿越回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