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战火连天,这个时代孕育了不少杰出的军事领袖。在北周,皇族中诞生了一位被誉为“智勇无双,战无不胜”的将军,他的才能被比作历史上的名将方叔、召虎、韩信和白起。然而,这位卓越的将军却不幸被自己的侄子所害。如果没有这场悲剧,北周的外戚杨坚可能就不敢篡夺皇位,他的篡位计划也许就不会成功。那么,这位将军究竟是何许人也?
宇文宪是北周皇室的成员,他是宇文泰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宇文宪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他聪明机敏,胸怀宽广,即使在童年时期,他的神态就显得异常成熟。小时候,他和他的四哥宇文邕一起学习诗书,表现出色。在北周建立之后,宇文宪被任命为益州总管,负责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的军事事务。在他的任期内,他取得了显著的政绩,因此当他离任时,蜀地的人们都非常怀念他,甚至共同立碑来纪念他的功绩和美德。
斛律光是北齐的头号猛将,打过不少硬仗,但有一次却栽在了宇文宪手里。据记载,宇文宪在洛水一带设下埋伏,打得斛律光不得不撤退。到了571年,宇文宪带着两万兵马出征。战斗一开始,北周的大将韩欢吃了败仗,带兵逃跑。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趁机带兵追击,北周军队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就在这紧要关头,宇文宪亲自上阵,指挥部队反击,硬是把高长恭的军队打了回去,成功掩护了北周军队的撤退。
宇文宪的才能备受瞩目,深得权臣宇文护的器重,两人关系密切,宇文护在重要决策和奖惩方面都会征求他的意见。然而,风云突变,北周武帝宇文邕发动政变,除掉了宇文护,开始亲自掌权。尽管武帝表面上提拔了宇文宪,授予他冢宰的头衔,但实际上却剥夺了他的实权。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宇文宪能力出众,但并非武帝的心腹,自然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
北周武帝并不打算伤害宇文宪,因为宇文宪的能力非常出众,能够助他统一天下。于是,武帝派大臣去传话给宇文宪,说:“希望你能协助我,让君臣和睦,兄弟之间也不要互相猜疑。”到了575年,武帝计划攻打北齐,他觉得兄弟里没人比宇文宪更有才干,于是主动找宇文宪商量这件事。
宇文宪在两次攻打北齐的战役中表现突出。他带着两万精锐部队打头阵,连续攻下多座城池,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在晋州那场大战里,他指挥部队主动出击,直接击垮了北齐的十多万主力部队。到了577年,宇文宪率军拿下了北齐的首都邺城。之后,他又带兵彻底清除了北齐的残余力量。可以说,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宇文宪的贡献相当大。
宇文宪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以出色的谋略和战略眼光闻名,尤其擅长安抚和指挥军队。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因此赢得了将士们的广泛支持。在北齐被灭后,宇文宪萌生了退隐的念头,但命运并未给他这个机会。北周武帝去世后,宣帝继位,这位新皇帝对宇文宪心存戒备。由于宇文宪能力出众、声望极高,宣帝感到难以控制这位叔父。
578年,宇文宪被诱入皇宫,他虽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他叹息道:“我位高权重,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生死由天,不再奢求存活。只是想到年迈的母亲,心中难免遗憾。”随后,北周宣帝下令将宇文宪处死,这位杰出的将领就此离世。宇文宪遇害时年仅三十五岁,而隋文帝杨坚比他年长三岁。若宇文宪未被杀害,杨坚几乎不可能成功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