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红二军团会师后转战湘西,并在那里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原红六军团组织部长李贞接到组织命令,被调任为省军区组织部部长,来到了塔卧工作。
此时,为了巩固发展这块新的根据地,贺龙率主力东进,任弼时则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壮大革命武装。作为组织部部长,李贞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试图用工作掩饰感情上的创伤。
一日,李贞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看到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已等候她多时,心中十分意外。陈琮英笑着询问了李贞工作上的情况,忽问:“女人结婚是大事,你什么时候再找一个呀?”
李贞瞬间明白了陈琮英的来意,不由得低下了头,不是她不想成家,而是她之前的两段婚姻伤她很深。
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小板桥乡的一个农户家中,出生时前面已有五个姐姐,看到她仍然是个女孩,父母失望至极,连名字也懒得给她取。
6岁那年,李贞被送到一户人家当童养媳,从此过上了悲惨的童年生活长到16岁那年,李贞与丈夫圆了房,但婆家人仍旧虐待她,使她感到生活无望。
就在李贞以为一辈子都要生活在悲惨中时,革命队伍来到了小板桥乡,并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李贞备受鼓舞,不顾婆家人反对毅然加入了协会,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自由和解放。
但不久,国民党背叛了革命,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贞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犯。婆家人为了自保,竟然提出与李贞断绝关系。
第一段婚姻就此结束,不过李贞并不伤心,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脱离包办婚姻的李贞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入党介绍人张启龙正密切关注着她。
张启龙对李贞几乎是一见钟情,他欣赏她的冲破婚姻枷锁的勇敢,佩服她对革命工作的努力和上进。
在一次任务中,张启龙不幸被敌人抓获,在所有人手足无措时,李贞站出来领导同志们,设计救出了张启龙。事后,张启龙大胆求爱,两人喜结良缘。
可就在李贞沉浸在幸福中时,一场“肃反”风潮悄然而至,张启龙被诬陷为“反革命”关押了起来。为了不拖累妻子,张启龙违心写了离婚申明书,李贞虽心痛如麻,却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两次婚姻的失败,让李贞遍体鳞伤,因此当陈琮英谈起婚姻问题时,她显得极其忧虑。面对李贞的排斥,陈琮英并不放弃,直接向李贞挑明要为她和时任红二军团的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牵线。
甘泗淇也是湖南人,早年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学习,是一个具有高知识、高见识的革命家,李贞想到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童养媳,不由得自卑起来。
然而,陈琮英的一句话彻底打消了李贞的担忧。陈琮英说:“实话告诉你,甘主任对你印象相当好,说你泼辣能干,作风扎实,是个了不起的女同志。”
在陈琮英的鼓舞下,李贞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1935年,由任弼时主婚,李贞和甘泗淇在塔卧村的一间民房里结为了夫妻。
婚后,李贞与甘泗淇共同参加革命,夫唱妇随,婚姻幸福。可厄运总是不愿意放过李贞,使得她与甘泗淇结婚多年,却始终没有诞下爱情的结晶。
不久红军开始长征,对于身怀有孕的李贞来说将要面临更多的危险。当时,组织考虑到她的情况,也曾劝她留下生产,但李贞坚决要求随部队前进。
即便身体沉重,李贞也没有把自己当成需要照顾的人群看待,她几乎每天都和战士们一样在寒风中过夜,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还要抽空统计人员,休息时间甚少。
由于太过操劳,李贞的身体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高烧不退,这对她和腹中的孩子都是致命的危险。甘泗淇心疼不已,将自己最心爱的金笔卖钱换来了药剂,才使得李贞恢复健康。
一个危机刚刚解除,另一个危机又接踵而至,李贞7个月的身孕早产了。
由于一路上都没有营养摄入,导致婴儿生下来时又小又瘦,哭声更是极其微弱。战士们在极其缺乏食物的情况下,掏出了自己唯一的粮食喂养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李贞十分感动。
可天不遂人愿,在饥寒交迫中,小家伙还是夭折了。李贞伤心欲绝又发起了高烧,常常昏迷不醒。甘泗淇忍着悲痛,一路背着妻子走完了长征。
因产后没有保养好,李贞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新中国成立后,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们是唯一一对将军夫妻。没有自己的孩子,甘泗淇和李贞就将爱全部分散给了烈士和战友的孩子,有20多个孩子称他们为爸爸妈妈。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甘泗淇养着众多孩子,生活更是困难。但每次吃饭,甘泗淇和李贞都是紧着孩子先吃,看着孩子吃饭的样子,夫妻俩感觉非常满足。
后来一位义女的孩子回忆说:“姥爷一向身体健康,也许就是那个时候,营养缺失,导致了后来诱发疾病。”
可是,即便有许多孩子陪伴,李贞的内心依旧充满愧疚,她不禁产生了离婚的念头。然而,当她向丈夫提出离婚,让他娶个能生儿育女的妻子时,一向温和的甘泗淇大怒,生气地吼道:“我甘泗淇又不当皇帝,不想立太子,换什么老婆!”
见丈夫生气,李贞这才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甘泗淇不仅不允许自己离婚,也不准许部下做出抛妻弃子的事情来。
曾有一个部下,因嫌弃原配老婆脸上有麻子,就向甘泗淇申请离婚。甘泗淇得知后怒道:“你当初娶她的时候,她是把麻子装在兜里了,还是放在脸上了?你现在进城了开始嫌弃她了,这是共产党员该做的吗?”
那位部下被狠狠教训一顿后再也没有提出过离婚的事情,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被甘泗淇拯救了回来。
也正是由于甘泗淇这种态度,李贞才更加爱他。1964年,甘泗淇去世,李贞难过不已,只好有时间她就去八宝山看望丈夫,坐在墓前和丈夫说话。
1990年,李贞也即将迎来生命的结束,临终前,她将与丈夫有着血亲的义女叫到身边,嘱咐道:“我走后,一定要和组织交代,把我和你父亲合葬。”
李贞的遗愿得到了组织的批准,此后每年清明节,总会有许多义子义女到他们墓前祭